雷达实测数据传统多目标跟踪Kalman滤波

雷达实测数据卡尔曼滤波(KF)的调参,主要包括一下几个内容:

1.过程噪声矩阵Q,观测噪声矩阵R;

2.初始圆形大波门尺寸Γ,稳定跟踪过程中的椭圆波门γ;

3.目标初始(超大)协方差P0

 

 

此外,跟踪效果还与凝聚算法,滤波器算法,数据关联方法,航迹起始算法,运动模型……密切相关;

凝聚算法:这里使用凝聚层次分析;

滤波器:传统KF滤波器;

数据关联:最近邻关联;

航迹起始算法:n/m逻辑法(当然也可使用Hough变换);

运动模型:匀速直线运动模型;

 

注意:精确的采样时间T在这里对于算法的理解非常重要。

调参的难度主要在于,在交通场景车辆是扩展目标,因此点云可能是来自于车身,车头,车位,车侧……任何其中的1个或多个部位的量测。为了避免高度复杂的数据关联,因此必须执行凝聚算法。

这里,由于目标量测的部位不同,如果雷达的扫描频率很高,凝聚之后的点目标可能是一个高度机动的目标,因此CV模型不能很好地跟踪,最好使用多模。

 

调参方法:

1.根据凝聚后的点目标简单做一个跟踪,指导点量测跳变的最大范围(也可根据目标自身的长宽高估计凝聚点误差范围);

2.根据跟踪的目标外推目标的状态序列,查看目标的速度跳变范围;

3.根据凝聚点误差/速度跳变范围,反推加速度,加速度是过程噪声协方差矩阵Q的系数的重要依据;

  a.类比粒子滤波器,过程噪声应该保证在预测步的椭圆波门能够覆盖下一帧的量测;(也应该用3σ原则判定凝聚点误差是否会跳出带随机游走Q预测步的椭圆范围)

  b.打开Q矩阵看看对角线元素大小是否合适;

  c.过程噪声Q矩阵主要依赖于算机动目标加速度(速度变化率:a=Δv/T,如果扫描频率很高,那么加速度a可能更大);

4.根据凝聚点跳变范围(或目标车身的长宽高),使用±3σ原则设计观测器协方差矩阵R;(这个不用做太大改变,如果想瘦脸效果好,反而可以把R适当改小)

5.初始协方差P0和初始圆形大波门γ协调更改,根据波门门限Γ,新息v,新息协方差S,需要进行比较记为<=>,定义为:γ<=>v'*S*v;

6.初始协方差应该设置的尽量大,初始波门可以适当改小,用于包容更多的航迹起始,而跟踪波门则交给椭圆波门,可以根据跟跟踪波门大小γ/两侧空间维度nz的概率关系查表获得(nz=2,通常可以将γ设置为:1,4,16)

7.核心还是要多跑程序,多终止,然后看目标状态序列和量测序列,查它们之间的关系,用于修改Q,R,P0,Γ,γ;

8.根据稳定被检/被跟踪目标的协方差序列,更改初始协方差P0,Q,R;

 

感谢 https://www.cnblogs.com/sunny99/ sumoier对本文的帮助!

 

posted @ 2022-03-08 20:59  20岁博客少女  阅读(97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