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学术搜索为实例,进行软件工程训练 刘雅琴——086

软件不管使用哪种模型开发,大致都包括需求阶段、规格说明、设计、实现、集成、测试、维护几个阶段。但有些过程是可以重叠或迭代的。

在这个软件的开发过程中,以验证想法为目的的v1版本,其实属于可行性分析阶段,也像开发出的一个小的原型。

2009/9,相当于进行的需求分析和规格说明,确定要做什么,不做什么,不做什么真的很重要,会影响到工期、预算、可行性等。

直到2011/3,V2版本发布,应该是在原型的基础上,每个功能进行细化完善。

V3版本主要进行了数据量(学术领域)的扩展,说明该软件在设计时,对于robust和可扩展性都进行了考虑。同时完成了学术家族树的功能,此功能在V2版本没有实现。

使用的是敏捷开发模型,软件工程的几个阶段分的不是很明显,先完成的基本功能,然后对于特色功能逐个扩展,每个功能都不断的实现、集成、测试,这些都是迭代进行的。

 

bug:

1.合作关系图(Co-author graph)中合作数量比较多,距离较近的两个合作人无法显示出合作的数量,可以适当缩小头像的大小,避免覆盖数字的现象。

 

2.学术引用图(Citation Graph)中引用文章数量与该作者的距离并不能很好的体现。在搜索Jiawan Zhang时,Jiawan Zhang与Jinson Zhang的引用数量为1,与Andreas Kolb的引用数量为2,但距离差不多。而且引用数量都为2的,与被引用的作者距离不同。并且引用人的位置还可以被拖动。有时头像会覆盖被引用人与其他引用人的数量,本软件并没有根据头像出现的位置对数字的位置进行适当的调整来避免对数字的覆盖。

对于学术引用图,个人认为不如以列表的形式表现出来更直观,更方便。虽然有时炫酷的效果吸引人,但做起来没那么可靠。

 

posted @ 2012-04-05 20:00  蓝兔子  阅读(220)  评论(1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