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Heap)详解——Java实现
Heap
堆定义:(这里只讲二叉堆)堆实为二叉树的一种,分为最小堆和最大堆,具有以下性质:
- 任意节点小于/大于它的所有后裔,最小/大元在堆的根上。
- 堆总是一棵完全二叉树
将根节点最大的堆叫做最大堆或大根堆,根节点最小的堆叫做最小堆或小根堆。
堆的相关操作:
- 建立
- 插入
- 删除
应用:
- 堆排序
- 优先队列
- 合并容器元素
- 找出第k大元素
Java实现:
/**
* Created by XuTao on 2018/11/5 22:10
* ···最小堆···
* 《注意: 实际上并不需要用节点来真正构造一颗树,我们只是在数组中操作排序,调整好的数组就是一个堆的层遍历结果》
*
* 插入:
* 也是插入末尾,然后调整,调整也应该是一个连续向上的过程,建树就是一个连续插入的过程
*
* 删除最小:
* 即删除root:
* 用末尾一个代替root,删除末尾,然后siftDown,如果子节点有更小的,每次只需要找到最小的子节点,然后交换即可。
*
* siftDown:
* 如果建树得以保证,那么如果子节点有更小的,每次只需要找到最小的子节点,然后交换即可。
* 如果是一个乱的树,那么就要考虑,比较麻烦, 解决方式:
* i 从 最后一个节点的父节点出开始迭代,直到i = 0;
* 每次检查时,将大的节点交换到末尾——就是要到底,如果大,就要成为叶节点,不是只交换一次(用循环)
*
* 那么就有两种构建方法:
* 1.乱序构建,调整( 一个一个添加(从数组中),添加到最后一个,树的最右最下方的那个,然后siftUp,从下往上调整就可以了 ,O(log2(n)))
* 2.一次一节点,依次调整
*
* <p>
* 思考题: 设计算法检查一个完全二叉树是不是堆,是的话是最大堆还是最小堆。
* 思路:元素1个,同为最大最小堆
* 元素>1个:
* 判断第一二个大小
* 第一个大: 可能为最大堆,然后递归校验,如果每一个节点都比子节点大,那么是最大堆,否则不是堆
* 第二个大: 可能为最小堆,然后递归校验,如果每一个节点都比子节点小,那么是最小堆,否则不是堆
* <p>
*
*时间复杂度分析:
* 建树:两种方式都是 O(nlog2(n))
* 插入: O(log2(n))
* 删除: O(log2(n))
*/
public class Heap {
private int[] data;
private final int maxSize = 128; //预设大小,足够就行
private int heapSize; //实际大小
public Heap(int[] input) {
data = new int[maxSize];
heapSize = input.length;
for (int i = 0; i < heapSize; i++) {//这个地方其实并不好,只是将传入的数组读入我的数组中,一方有不断插入操作,如果没有插入操作则不必要;
data[i] = input[i];
}
}
public void build_1() {
/**
* 建树方法1:
* 每次插入一个节点
*/
int a = heapSize;
heapSize = 0;
for (int i = 0; i < a; i++) {
insert(data[i]);
}
}
public void build_2() {
/**
* 建树方法2:
* 以原来的乱序进行调整:siftDown
*/
if (heapSize <= 1) return;
for (int i = getParent(heapSize - 1); i >= 0; i--) { // 从末元素的父节点开始,一次一次进行siftDown
siftDown(i);
}
}
/**
* 由上而下调整, sift——筛
* @param start
*/
public void siftDown(int start) {
//start至少1子,不用担心溢出问题
while (getLeft(start) < heapSize) { //注意,这里必须是小于,不能等于,如果该节点的左节点是末尾节点则结束,条件是getLeft(start)==heapSize-1
int min = 0;//判别有没有发生交换的条件
//无右子
if (getRight(start) >= heapSize) {
if (data[start] > data[getLeft(start)]) {
min = getLeft(start);
swap(start, min);
}
}
//2子
else {
min = data[getLeft(start)] > data[getRight(start)] ? getRight(start) : getLeft(start);
if (data[start] > data[min]) {
swap(start, min);
}
}
if (min == 0) break;//满足堆条件,退出
start = min; //不满足堆条件,还可以调整,继续循环
}
}
/**
* 由下而上调整
* @param start 开始的下标
*/
public void siftUp(int start) {
if (start <= 0) return;
while (data[start] < data[getParent(start)]) { //一直发生交换,直到满足条件
swap(start, getParent(start));
start = getParent(start);
if (start <= 0) break;// root
}
}
public void insert(int a) {
/**
* 插入的话会使数组长度加一,比较麻烦,于是我建立一个比较大的树,用一个较大的量maxSize来限定堆的最大容量,用heapSize来声明实际的容量
*/
data[heapSize] = a;
siftUp(heapSize);
heapSize++;
}
public int getLeft(int i) {
return 2 * i + 1;
}
public int getRight(int i) {
return 2 * i + 2;
}
public int getParent(int i) {
if (i == 0) return -1;
return (i - 1) >> 1; //除以2
}
public void swap(int i, int j) {
int temp = data[i];
data[i] = data[j];
data[j] = temp;
}
public void display() {
for (int i = 0; i < heapSize; i++) {
System.out.print(data[i] + " ");
}
System.out.printl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 = new int[]{8, 12, 2, 5, 3, 7, -1, 44, 23};
Heap heap = new Heap(a);
heap.display();
// heap.build_1();
heap.build_2();
heap.insert(-4);
heap.displa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