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胜解孙子兵法》有感
习《胜解孙子兵法》有感
XT-NJU
学习了《胜解孙子兵法》这门课程,我感触良多,一是对《孙子兵法》这部中国古代巨著的深刻认识,二是为其中蕴含的真理所折服,三是由此书所带来的思考以及在生活中的诸多应用。
《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都是十分大的,在中国,它是最早的兵法书籍之一,是兵家必读经典,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 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范围来看,《孙子兵法》仍然是兵者钟爱之物,可以说,《孙子兵法》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可以与儒家经典《论语》等相媲美。伊拉克战争美军总指挥汤米·弗兰克斯评价道:孙子,这位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家的幽灵似乎徘徊在伊拉克沙漠上向前推进的每架战争机器的旁边。英语中,其名称为The Art of War, “战争的艺术“,可见,《孙子兵法》是一部傲然于世的军事艺术品。
孙子兵法共13篇,分别为: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军行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行军篇、九变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全书不足万字,可谓字字精华。
始计篇开篇有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可见孙子将“兵者”看作家国个人死生存亡的关键因素,战事关天,不可不慎,比《左传》“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更高一筹,可见其高度之高,理论之深。始计篇,顾名思义,“计”是主题,作为第一篇,他主要讲了战争的庙算,重战、慎战思想。
“庙算”,指战役之前的战略筹划。古代行军作战,战前将领们都会在宗庙中占卜、谋划,是为“庙算”。庙算是一种“谋定而后动”,计划思维,中国古代军事及其重视谋略,这就是其体现,开战前先庙算,评估敌我双方军事实力,评估“天时,地利,人和”,待制定好一系列谋略后,胜算较大则开战。即“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呼!”
孙子的重战慎战思维不仅体现在他对军事的高度重视上,还体现在他的战术技巧上。庙算有“五事”: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是政治,“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在政治上充分利用民众的支持与拥戴;天是天时,“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是地利,“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是将领,“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可见,孙子认为将领有五个要求,足智多谋,赏罚有信,仁义有德,勇敢坚毅,树立威严。这五点以其不凡的概扩描述了将领的必备能力。法即法律,“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此五点及其重要,“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用此五点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方可庙算大成,未战而先胜。
另外,孙子看重诡道,他将用兵的关键归于诡道,“兵者,诡道也“,诡道,计之所在也。有“诡道十二术”:“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此乃诡道也,用计妙之所在也。
始计篇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从“经以五事“来说,”道“,政治,是第一要素,有言”战争是政治的延续“,”道“决定、影响着战争的发生和走向,这一点在如今世界显示的再明显不过了,以美国为核心的政治体系由于利益导向可发起战争,就比如前段时间美法英轰炸叙利亚一事,超级大国一方凭着化武借口就可跳过联合国攻击其他国家。将,是服从于道的第二力量,道制约将,将服从道,现实生活中,就是政治路线与干部路线的关系,政治路线是主体,干部力量是完成的手段。再说将之伍德智、仁、信、勇、严。在历史上,这伍德表现得太多,众义士救存赵氏孤儿、状元郎张謇投身实业兴国、三国刘备……
上兵伐谋,再来看谋攻篇,本篇将以谋略进攻敌人,强调一种战略思维与策略原则——全胜。
全胜,是一种高明而完美的胜利,可以说,战争的完美程度是敌我的损失程度决定的,地方损失越大而我方损失越小则胜利越“完美”。“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可见,孙子更崇尚不战而屈人之兵。”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谋略胜敌为上策,挫其外交为中策,攻其军队为下策,发兵攻城则为下下策。中国历史上有几次全胜之战:巨鹿之战 项羽大败秦军,消灭秦军主力;官渡之战 曹操大败袁绍,曹操基本统一北方;赤壁之战 孙刘联军大败曹操,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淝水之战 东晋大败前秦 。这些战役都是经以五事七计,精心伐谋的结果,乃”上兵“也。
攻谋之法,在于“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而用兵之法,在于” 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这些攻谋的”上兵“之法,其实质就是:削弱敌人强项,发挥自己的长处,攻击敌人的弱处。恰如以我无敌之剑,攻汝阿喀琉斯之踵。
谋攻篇中有一句千古名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毛主席引其为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其意相差无几。这一句话蕴含了千古真理,历久弥新,被广范应用。二战时期,美日在中途岛展开大规模战役,美军大胜。原因就在于美军对日军行动的了如指掌,而且对自我军力、优劣有深刻认知。草船借箭可谓家喻户晓,诸葛亮深知周瑜心胸狭窄,”既生瑜何生亮“,同时他也了解天气有利,曹军定会上当,果不其然,船舰满载而归。
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孙子兵法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战略思维集合。正如杨新教授所言:主将结合的战略思维主体观、“国之大事“”存亡之道的战略客体观、重庙算多算胜的战略决策方法观……
军势篇中则讲了奇正的思维观。“ 凡战 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奇与正是两种思维形态,正偏于正向进军,奇则更钟爱出其不意的奇兵。正兵奇兵单靠一方面开战都是不明智的选择,唯有“奇正相生”,方能“全胜”。诸葛亮六出祁山时,魏征曾谏言从山路突发奇兵,出奇制胜,一举拿下魏国,可惜被孔明否决,如若不是,恐历史又得改写!
《孙子兵法》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书中探讨了与战争有关的一系列矛盾的对立和转化,如敌我、主客、众寡、 强弱、攻守、胜败、利患,奇正等。可以说,辩证思辨法是孙子在书中运用的主要方法。同样,我们在运用孙子兵法时也要充分利用辩证思维。
“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孙子兵法》是我华夏文明的结晶,是我国的军事、文化上的瑰宝,是我们的巨大财富。对于这部先人的馈赠,我们须穷尽一生去学习、体会并运用它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