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前密意
李道纯 道长 著
1.易象
易 可易,非常易。象可象,非大象。常易不易,大象无象。常易未画,以前易也。变易既画,以后易也。常易不易,太极主体也。可易变易,造化之元也。大象,动静 之始也。可象,形名之母也。历劫寂尔者,常易也。亘古不息者,变易也。至虚无体者,大象也。随事发见者,可象也。所谓常者,莫穷其始,莫测其终,历千万 世,廓然而独存者也。所谓大者,外包乾坤,内充宇宙,遍河沙界,湛然圆满者也。常易不易,故能统摄天下无穷之变。大象无象,故能形容天下无穷之事。易也, 象也,其道之原乎?
2.常变
常易不变,变易不常。其常不变,故能应变。其变不常,故能体常。始终不变,易之常也。动静不常,易之变也。独立而不改,得其常也。周行而不殆,通其变也。不知常,不足以通变。不通变,不足以知常。常也,变也,其易之原乎?
3.体用
常 者易之体,变者易之用。古今不易,易之体,随时变易,易之用。无思、无为易之体,有感、有应易之用。知其用则能极其体,全其体则能利其用。圣人仰观、俯 察、远求、近取,得其体也。君子进德、修业、作事、制器,因其用也。至于穷理、尽性、乐天、知命、修齐、治平、纪纲法度,未有外乎易者也。全其易体,足以 知常。利其易用,足以通变。
4.动静
刚柔推荡,易之动静。阴阳升降,气之动静。奇偶交重,卦之动静。气形消息,物之动静。昼夜兴寝,身之 动静。至于身之进退,心之起灭,世之通塞,事之成败,皆一动一静、互相倚伏也。观其动静,则万事之变、万物之情可见矣。静时有存,动则有察。静时有主,动 则可断。静时有定,动罔不吉。静者动之基,动者静之机。动静不失其常,其道光明矣。
5.屈伸
暑往寒来,岁之屈伸。日在月来,气之屈伸。古往今来,世之屈伸。至于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皆屈伸之理也。知屈伸相感之道,则能尽天下无穷之利也。
6.消息
息 者消之始,消者息之终。息者气之聚,消者形之散。生育长养谓之息,归根复命谓之消。元而亨,易之息也。利而贞,易之消也。春而夏,岁之息也。秋而冬,岁之 消也。婴而壮,身之息也。老而终,身之消也。无而有,物之息也。有而无,物之消也。息者生之徒,消者死之徒。自二气肇分以来,未有消而不息之理,亦未有息 而不消之物。通而知之者,烛理至明者也。
7.神机
存乎中者,神也,发而中者,机也。寂然不动,神也;感而遂通,机也。隐显莫测,神也;应用无方,机也。蕴之一身,神也,推之万物,机也。吉凶先兆,神也,变动不居,机也。备四德,自强不息者,存乎神者也;贯三才。应用无尽者,运其机者也。
8.智行
智 者,深知其理也;行者,力行其道也。深知其理,不见而知。力行其道,不为而成。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深知也。自强不息,无往不适,力行也。知 乱于未乱,知危于未危,知亡于未亡,知祸于未祸,深知也。存于身而不为身累,行于心而不为心役,行于世而不为世移,行于事而不为事碍,力行也。深知其理 也,可以变乱为治,变危为安,变亡为存,变祸为福。力行其道者,可以致身于寿域,致心于玄境,致世于太平,致事于大成。非大智、大行者,其孰能及此?
9.明时
通 变莫若识时,识时莫若明理,明理莫若虚静。虚则明,静则清。清明在躬,天理昭明。天之变化,观易可见。世之时势,观象可验。物之情伪,观形可辨。丽于形 者,不能无偶。施于色者,不能无辨。天将阴雨,势必先蒸。山将崩裂,下必先堕。人将利害,貌必先变。譬如:巢知凤,穴知雨,蛰虫应候,叶落知秋。又如商人 置雉尾于舟车之上,以候阴晴。天当晴则尾直竖,天将雨则尾下垂。无情之物尚尔,而况人乎?今人不识时变者,烛理未明也。
10.正己
进德修 业,莫若正己。己一正,则无所不正。一切形名,非正不立。一切事故,非正不成。日用平常,设施酬酢,未有不始于己者。一切事事理理,头头物物,亦未有不自 己出者。是故进修之要,必以正己为立基。正己接人,人亦归正。正己处事,事亦归正。正己应物,物亦归正。唯天下之一正为能通天下之万变,是知正己者,进修 之大用也,入圣之阶梯也。
11.功夫
清心释累,纯虑忘情,少私寡欲,见黄抱朴,易道之功夫也。心清累释,足以尽理。虑绝情忘,足以尽性。私欲俱泯,足以造道。素朴纯一,足以知天。
12.感应
寂 然而通,无为而成,不见而知,易道之感应也。寂然而通,无所不通。无为而成,无所不成。不见而知,无所不知。动而感通,不足谓之通。为而后成,不足谓之 成。见而后知,不足谓之知。此三者,其于感应之道也远矣。诚能为之于未有,感之于未动,见之于未萌,三者相须而进,无所感而不通也,无所事而不应也,无所 往而非利也。尽此道者,其唯颜子乎?
13.三易
三易者,一曰天易,二曰圣易,三曰心易。天易者,易之理也。圣易者,易之象也。心易者,易 之道也。观圣易贵在明象,象明则入圣。观天易贵在穷理,理穷则知天。观心易贵在行道,道行则尽心。不读圣人之易,则不明天易。不明天易,则不知心易。不知 心易,则不足以通变。是知易者,通变之书也。
14.解惑
气之消长,时之升降,运之否泰,世之通塞,天易也。卦之吉凶,爻之得失,辞之险 易,象之贞晦,圣易也。命之穷达,身之进退,世之成败,位之安危,心易也。深造天易,则知时势。深造圣易,则知变化。深造心易,则知性命。以心易会圣易, 以圣易拟天易,以天易参心易,一以贯之,是名志士。
15.释疑
变动有时,安危在己。祸福得丧,皆自己始。是故通变者,趋时者也。趋时者, 危亦安。通变者,乱亦治。不失其所守者,困亦亨。不谨其所行者,丰亦昧。晦其明者,处明夷而无伤。侍其有者,居大有而必害。至远而可应者,其志同也。至近 而无与者,其意乖也。至弱而能胜者,得其辅也。至刚而无过者,有其道也。益之用凶事济难也,睽之见恶人免怨也。不恒其德者无所容,不有其躬者无所利。独立 自侍者无功,恐俱修省者获福。益于人者人益之,利于人者人利之,信于人者人信之,惠于人者人惠之。畏凶者无凶,畏眚者无眚,畏祸者福必至,忽福者祸必至。 于所谓安危在已,复何疑哉?
16.圣功
圣人所以为圣者,用易而已矣。用易所以成功者,虚静而已矣。虚则无所不容,静则无所不察。虚则能受 物,静则能应事。虚静久,久则灵明。虚者天之象也,静者地之象也。自强不息,天之虚也。厚德载物,地之静也。空阔无涯,天之虚也。方广无际,地之静也。天 地之道,唯虚、唯静。虚静在己,则是天地在己也。道经云:“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其斯之谓欤?清即虚也,虚静也者,其神德圣功乎?
1.易象
易 可易,非常易。象可象,非大象。常易不易,大象无象。常易未画,以前易也。变易既画,以后易也。常易不易,太极主体也。可易变易,造化之元也。大象,动静 之始也。可象,形名之母也。历劫寂尔者,常易也。亘古不息者,变易也。至虚无体者,大象也。随事发见者,可象也。所谓常者,莫穷其始,莫测其终,历千万 世,廓然而独存者也。所谓大者,外包乾坤,内充宇宙,遍河沙界,湛然圆满者也。常易不易,故能统摄天下无穷之变。大象无象,故能形容天下无穷之事。易也, 象也,其道之原乎?
2.常变
常易不变,变易不常。其常不变,故能应变。其变不常,故能体常。始终不变,易之常也。动静不常,易之变也。独立而不改,得其常也。周行而不殆,通其变也。不知常,不足以通变。不通变,不足以知常。常也,变也,其易之原乎?
3.体用
常 者易之体,变者易之用。古今不易,易之体,随时变易,易之用。无思、无为易之体,有感、有应易之用。知其用则能极其体,全其体则能利其用。圣人仰观、俯 察、远求、近取,得其体也。君子进德、修业、作事、制器,因其用也。至于穷理、尽性、乐天、知命、修齐、治平、纪纲法度,未有外乎易者也。全其易体,足以 知常。利其易用,足以通变。
4.动静
刚柔推荡,易之动静。阴阳升降,气之动静。奇偶交重,卦之动静。气形消息,物之动静。昼夜兴寝,身之 动静。至于身之进退,心之起灭,世之通塞,事之成败,皆一动一静、互相倚伏也。观其动静,则万事之变、万物之情可见矣。静时有存,动则有察。静时有主,动 则可断。静时有定,动罔不吉。静者动之基,动者静之机。动静不失其常,其道光明矣。
5.屈伸
暑往寒来,岁之屈伸。日在月来,气之屈伸。古往今来,世之屈伸。至于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皆屈伸之理也。知屈伸相感之道,则能尽天下无穷之利也。
6.消息
息 者消之始,消者息之终。息者气之聚,消者形之散。生育长养谓之息,归根复命谓之消。元而亨,易之息也。利而贞,易之消也。春而夏,岁之息也。秋而冬,岁之 消也。婴而壮,身之息也。老而终,身之消也。无而有,物之息也。有而无,物之消也。息者生之徒,消者死之徒。自二气肇分以来,未有消而不息之理,亦未有息 而不消之物。通而知之者,烛理至明者也。
7.神机
存乎中者,神也,发而中者,机也。寂然不动,神也;感而遂通,机也。隐显莫测,神也;应用无方,机也。蕴之一身,神也,推之万物,机也。吉凶先兆,神也,变动不居,机也。备四德,自强不息者,存乎神者也;贯三才。应用无尽者,运其机者也。
8.智行
智 者,深知其理也;行者,力行其道也。深知其理,不见而知。力行其道,不为而成。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深知也。自强不息,无往不适,力行也。知 乱于未乱,知危于未危,知亡于未亡,知祸于未祸,深知也。存于身而不为身累,行于心而不为心役,行于世而不为世移,行于事而不为事碍,力行也。深知其理 也,可以变乱为治,变危为安,变亡为存,变祸为福。力行其道者,可以致身于寿域,致心于玄境,致世于太平,致事于大成。非大智、大行者,其孰能及此?
9.明时
通 变莫若识时,识时莫若明理,明理莫若虚静。虚则明,静则清。清明在躬,天理昭明。天之变化,观易可见。世之时势,观象可验。物之情伪,观形可辨。丽于形 者,不能无偶。施于色者,不能无辨。天将阴雨,势必先蒸。山将崩裂,下必先堕。人将利害,貌必先变。譬如:巢知凤,穴知雨,蛰虫应候,叶落知秋。又如商人 置雉尾于舟车之上,以候阴晴。天当晴则尾直竖,天将雨则尾下垂。无情之物尚尔,而况人乎?今人不识时变者,烛理未明也。
10.正己
进德修 业,莫若正己。己一正,则无所不正。一切形名,非正不立。一切事故,非正不成。日用平常,设施酬酢,未有不始于己者。一切事事理理,头头物物,亦未有不自 己出者。是故进修之要,必以正己为立基。正己接人,人亦归正。正己处事,事亦归正。正己应物,物亦归正。唯天下之一正为能通天下之万变,是知正己者,进修 之大用也,入圣之阶梯也。
11.功夫
清心释累,纯虑忘情,少私寡欲,见黄抱朴,易道之功夫也。心清累释,足以尽理。虑绝情忘,足以尽性。私欲俱泯,足以造道。素朴纯一,足以知天。
12.感应
寂 然而通,无为而成,不见而知,易道之感应也。寂然而通,无所不通。无为而成,无所不成。不见而知,无所不知。动而感通,不足谓之通。为而后成,不足谓之 成。见而后知,不足谓之知。此三者,其于感应之道也远矣。诚能为之于未有,感之于未动,见之于未萌,三者相须而进,无所感而不通也,无所事而不应也,无所 往而非利也。尽此道者,其唯颜子乎?
13.三易
三易者,一曰天易,二曰圣易,三曰心易。天易者,易之理也。圣易者,易之象也。心易者,易 之道也。观圣易贵在明象,象明则入圣。观天易贵在穷理,理穷则知天。观心易贵在行道,道行则尽心。不读圣人之易,则不明天易。不明天易,则不知心易。不知 心易,则不足以通变。是知易者,通变之书也。
14.解惑
气之消长,时之升降,运之否泰,世之通塞,天易也。卦之吉凶,爻之得失,辞之险 易,象之贞晦,圣易也。命之穷达,身之进退,世之成败,位之安危,心易也。深造天易,则知时势。深造圣易,则知变化。深造心易,则知性命。以心易会圣易, 以圣易拟天易,以天易参心易,一以贯之,是名志士。
15.释疑
变动有时,安危在己。祸福得丧,皆自己始。是故通变者,趋时者也。趋时者, 危亦安。通变者,乱亦治。不失其所守者,困亦亨。不谨其所行者,丰亦昧。晦其明者,处明夷而无伤。侍其有者,居大有而必害。至远而可应者,其志同也。至近 而无与者,其意乖也。至弱而能胜者,得其辅也。至刚而无过者,有其道也。益之用凶事济难也,睽之见恶人免怨也。不恒其德者无所容,不有其躬者无所利。独立 自侍者无功,恐俱修省者获福。益于人者人益之,利于人者人利之,信于人者人信之,惠于人者人惠之。畏凶者无凶,畏眚者无眚,畏祸者福必至,忽福者祸必至。 于所谓安危在已,复何疑哉?
16.圣功
圣人所以为圣者,用易而已矣。用易所以成功者,虚静而已矣。虚则无所不容,静则无所不察。虚则能受 物,静则能应事。虚静久,久则灵明。虚者天之象也,静者地之象也。自强不息,天之虚也。厚德载物,地之静也。空阔无涯,天之虚也。方广无际,地之静也。天 地之道,唯虚、唯静。虚静在己,则是天地在己也。道经云:“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其斯之谓欤?清即虚也,虚静也者,其神德圣功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