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思考与研究:道德经(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它是可以表达的,但难以用一般的方式来表达,为它命一个名字也可以的,但很难用一般的方法去命名。不命名可为天地的的发端,命了名可为万物之母。因此,无论是用无欲而感之来体会它的妙处,以有欲的态度体会它的大小范围及所能承受的界限,本质上两种方法都是相同的,都称之为“玄”,将这样的方法施用在这样的方法之上,就是众妙之门。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不尚贤,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
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天下都先有一个认知什么是好的,为了它的好的才去做,这与恶本身没什么不同;都认知一个什么是善的,然后才去为善,实质上已经不是善。因为有与元是相生的,难与易是相成的,长短是相形的,高上是相倾的,音声是相和的,前后是相随的。圣人在处世的时候,是自然而然的无为,不以什么能做什么不做有心去识别而行,化育万物而不辞辛苦。做事不以做了为原则,有为也不以有为而恃,立功也不以立功而居,正因为不以有为而为,所以为无为。人皆贤之,故无须尚贤,能使民不相争。物皆衡之,故无难得的东西,能使民不盗窃。已然不见能让民产生欲望的东西了,因此民心不会乱。所以圣人的治理之道,是使民减弱欲望,满足他们的需要,能够保持民众无知、无欲,使得智者无机可乘。行无为之道,则没有什么不能治理的。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道在四处皆在,但又似乎并不是充满处四得,其意深如万物之始,它如纷纷有光之物,流于各方,又似尘埃一样充于各处,看起来似乎是存在的。不不清楚它是怎么产生的,似乎在帝之前就有了。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迭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天地本没有仁义之德,万物生存毁灭皆与它无关,圣人也没有仁义之德,只是所做所为,大家都认为是仁义的,这是自然的圣人之道,因此,圣人本不关心百姓的生存与毁灭,他只按自己的意愿去做,更着眼于大局的处理。天地就象一个风箱在呼吸。虚无的时候什么也没有,动的则有万物出现。说多了有什么用呢,可说与否,世人可能不易接受,不如就遵守中正之道吧。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虚无之妙就是无极太极之妙,无极化太极就的就是天地的本源。变化之妙一直是而绵绵而持久的,一直在持续着。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天地是长久的,天地之所心长久,就是因为它们不是自己生的,所以能长生,所以圣人为了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正因为他们的无私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真正的善如水一样,没有固定的形态,也没有高低贵贱之别,水善于给予万物而不争,能做众人不愿意做的事,所以水性就很似道了,心处于善与仁的位置,言处于信的位置,动处于时的位置。没有争端,因此就不需要担忧。








posted @ 2006-05-16 00:17  一根神棍研古今  阅读(647)  评论(1编辑  收藏  举报
Web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