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与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的特点:
1)建立、模仿人脑学习的机制
2)含多隐层的多层感知器;组合底层特征形成更加抽象的高层特征
3)发现数据的分布性特征
4)源于人工神经网络
人工神经网络的低潮:
1)容易过拟合、参数难tune,需要不少trick
2)训练速度比较慢,在层次比较少(小于等于3)的情况下效果并不比其它方法更优
人工神经网络和DL的训练机制的区别:
人工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采用迭代的算法来训练整个网络,随机设定初值,计算当前网络的输出,然后根据当前输出和label之间的差去改变前面各层的参数,直到收敛(整体是一个梯度下降法)。对仅含几层网络,该训练方法就已经很不理想。深度结构(涉及多个非线性处理单元层)非凸目标代价函数中普遍存在的局部最小是训练困难的主要来源
(1)梯度越来越稀疏:从顶层越往下,误差校正信号越来越小;
(2)收敛到局部最小值:尤其是从远离最优区域开始的时候(随机值初始化会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
(3)一般,我们只能用有标签的数据来训练:但大部分的数据是没标签的,而大脑可以从没有标签的的数据中学习;
DL:deep network(7层以上),如果采用BP算法,残差传播到最前面的层已经变得太小,出现所谓的gradient diffusion(梯度扩散)。deep learning整体上是一个layer-wise的训练机制
人工神经网络和DL的训练机制相同之处:
相同之处,系统由包括输入层、隐层(多层)、输出层组成的多层网络,只有相邻层节点之间有连接,同一层以及跨层节点之间相互无连接,每一层可以看作是一个logistic regression模型;这种分层结构,是比较接近人类大脑的结构的。
DL的训练方式:
思考:如果对所有层同时训练,时间复杂度会太高;如果每次训练一层,偏差就会逐层传递。这会面临跟上面监督学习中相反的问题,会严重欠拟合(因为深度网络的神经元和参数太多了)。
怎么办呢?
简单的说,分为两步,一是每次训练一层网络,二是调优,使原始表示x向上生成的高级表示r和该高级表示r向下生成的x'尽可能一致。方法是:
1)首先逐层构建单层神经元,这样每次都是训练一个单层网络。
2)当所有层训练完后,Hinton使用wake-sleep算法进行调优。
将除最顶层的其它层间的权重变为双向的,这样最顶层仍然是一个单层神经网络,而其它层则变为了图模型。向上的权重用于“认知”,向下的权重用于“生成”。然后使用Wake-Sleep算法调整所有的权重。让认知和生成达成一致,也就是保证生成的最顶层表示能够尽可能正确的复原底层的结点。比如顶层的一个结点表示人脸,那么所有人脸的图像应该激活这个结点,并且这个结果向下生成的图像应该能够表现为一个大概的人脸图像。Wake-Sleep算法分为醒(wake)和睡(sleep)两个部分。
1)wake阶段:认知过程,通过外界的特征和向上的权重(认知权重)产生每一层的抽象表示(结点状态),并且使用梯度下降修改层间的下行权重(生成权重)。也就是“如果现实跟我想象的不一样,改变我的权重使得我想象的东西就是这样的”。
2)sleep阶段:生成过程,通过顶层表示(醒时学得的概念)和向下权重,生成底层的状态,同时修改层间向上的权重。也就是“如果梦中的景象不是我脑中的相应概念,改变我的认知权重使得这种景象在我看来就是这个概念”。
deep learning训练过程具体如下:
1)使用自下上升非监督学习(就是从底层开始,一层一层的往顶层训练):
采用无标定数据(有标定数据也可)分层训练各层参数,这一步可以看作是一个无监督训练过程,是和传统神经网络区别最大的部分(这个过程可以看作是feature learning过程):
具体的,先用无标定数据训练第一层,训练时先学习第一层的参数(这一层可以看作是得到一个使得输出和输入差别最小的三层神经网络的隐层),由于模型capacity的限制以及稀疏性约束,使得得到的模型能够学习到数据本身的结构,从而得到比输入更具有表示能力的特征;在学习得到第n-1层后,将n-1层的输出作为第n层的输入,训练第n层,由此分别得到各层的参数;
2)自顶向下的监督学习(就是通过带标签的数据去训练,误差自顶向下传输,对网络进行微调):
基于第一步得到的各层参数进一步fine-tune整个多层模型的参数,这一步是一个有监督训练过程;第一步类似神经网络的随机初始化初值过程,由于DL的第一步不是随机初始化,而是通过学习输入数据的结构得到的,因而这个初值更接近全局最优,从而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所以deep learning效果好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第一步的feature learning过程。
我的理解:
由于这部分很多我都觉得理解不够深刻,于是,上述大多摘于参考文献,防止走错第一步,导致满盘皆输。
OK,现在对我最大的启示是:
1)人工神经网络和DL结构很相似。如果说不同,就是DL通常层数≥7
2)人工神经网络用BP算法,在少层可能表现还好。但是多层就会出现梯度扩散问题。
3)人工神经网络初始化时也不是原来所想的一个“好机制”
4)DL有两步:一是每次训练一层;二是调优。每次训练一层,意味着不能是监督学习。(除了最后一层可能是)。调优是利用标签进行监督训练。误差自顶向下,对网络进行微调。OK,接着会打算看看2006年Hinton大牛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