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信念和判断
社会世界的感知
我们的感觉、解释和回忆会多大程度的受到假设和预先判断的影响?
启动
记忆系统是相互联结的网络。启动就唤起某个特定的联结。
启动不止会唤起一个记忆,也同时会印象行为。
不知道这个算不算启动:
例如当我某个时段一直听一首歌,那首歌符合我但是的心境。当过一段时间后,我重新听那首歌,就会唤起我当时的心境,或者回忆。我以前觉得歌也和音乐、日记一样具有承载记忆的功能。现在准确的来说应该是具有唤醒记忆的功能。
书中还有一个例子是我感同身受的。就是当我们阅读心理异常的书籍或者视频,或者看有关疾病的症状时我们就会认为我们是不是有这样的问题。
由于具身认知(简言之,就是人在开心的时候会微笑,而如果微笑,人也会趋向于变得更开心。)的存在, 身体的感觉会启动我们的社会判断
感知和解释事件
-
政治知觉
我们会偏袒我们拥护的政治人物。
我不知道这能不能拓展下,就是人们会偏袒自己喜欢的人,即使自己喜欢的人在证据不利于他/她的情况下,我们也会找到一些利于她/他的部分。
-
我们对他人的知觉
先入之见对人们对他人的解释有深大的影响。
当被提前告知某人是个坏人时,即使他/她的面无表情,我们也会认为他/她的表情是冷酷的。 当被告知某人是好人时,我们会认为他/她的表情时和蔼的。
-
他人对我们的知觉
自发的特质转移我们说别人好话或者坏好时,他人很容易将我们对他人的描述与我们自身的特质联系起来。
信念固着
信念是什么?
我觉得信念是对某些事某些行为形成自己对这些事这些行为自己的认知。
信念固着是人们一旦形成某种信念就很难改变。
我们极力的去证明我们的理论和解释是正确的的时候,我们只会去接受符合我们理论和解释的证据(可能是书籍或者报告等),排斥不符合的证据。这样使得挑战我们信念的信息越来越封闭。
要想纠正我们的信念——我们应当换位去思考。
建构我们自己和我们时间的记忆
我们的记忆并不是记忆库中所存信息的精确复制品,我们提取信息的同时会对记忆进行重构。
误导信息效应不仅会影响我们对整个社会事件的回忆,还会影响我们对整个物理时间的回忆。因为人们会将误导信息整合进他们的回忆中去。
-
重构我们过去的态度
态度发生改变的人常常坚持认为自己一直以来都是这样想的,就像毛毛虫化简成蝶后会认为自己小时候是小蝴蝶。成长和成熟把自己变为说谎的人。还有就是如果我们与他人关系发生变化,我们对他的记忆也会改变。这是因为过去的记忆模糊时,现在的感受主导回忆。
-
重构我们过去的行为
我们会改变过去使它符合我们现在的观点,会低估那些不好的行为,突出那些好的行为。
社会事件的判断
理解我们形成社会判断的过程。
直觉判断
我们对大脑发生的事情知道的很少, 因为我们的思维只有一部分受控加工(即有意识),另外一部分则是自动加工——占生活绝大部分。因为如果每决策一件事都要我们的意识参与大脑活动,那效率会低的可怕。
例如:
我们在户外遭受危险,如果我们思考要不要逃跑时,我们可能在思考的过程中遇害了。
因此我们日常生活中做的一些决策都是下意识的。这是由于我们的大脑知道的比告诉我们的还要多——它有能力为一些不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进行决策。这就是直觉的力量。
过多自信
我们知道认知系统(大脑)会有效地加工大量信息,但我们的效率还是会出现权衡现象。当我们解释自己的经历和构建记忆时我们的自动化直觉会出错。
例如我们对一个以前已经学习过的科目(例如C语言),当我们再看它时,我们会漫不经心。因为我们认为自己都学会了。
过度自信会扩展到部分社会判断领域。
从邓宁的实验结果来看(人们在判断他人是不是将真话,估计约会对象是否由性史和室友的偏好。都表现除了过度的自信。
还有就是能力不足也会促进过度自信(对能力不足的认知也需要能力)
对自身能力不足的忽视会发生于看起来容易的事情中,而那些困难的任务中差的表现会归结于自身能力不足。
先占个位子,我感觉这于自尊或者说是自我效能高的人也有联系。(第二章的内容——即社会自我。
也正是因为这个缺陷(即无法对自身能力不足认知)所以他人眼中的自我比我们眼中的自我更加贴切客观事实。
个体之所以会过度自信,无法更加客观,是因为人们将过去错误的判断回忆为基本正确。
分析了下书中的例子我自己的总结是:
与前一节——社会的感知——中的一小节信念固着联结起来了。人们一旦形成了某个信念,就很难去做改变。
自我意象:自我意象是指在自我中形成的有关自己的表象或想象。
矫正过度自信有三个方法
1.及时反馈
2.将任务分块
3.证伪
启发式判断
通过形成的印象做出决定共和生成解释。
代表式启发判断:对某个事物进行评价时,在直觉的引导下将其与某一类别的心理表征进行比较。
挖个坑,感觉一句话很难理解。之后补例子。
易得性启发判断:如果某些例证在我们的记忆中出现可得的,那么我们就会觉得其他类似的例证时常见的。(越容易想起某个东西,那个东西可能就越真。)
挖个坑,感觉一句话很难理解。之后补例子。
反事实思维
易于想象的事件会影响我们对负罪,遗憾,挫败和宽慰的体验。设想更坏的可能会让我们好受一些,设想更好的情形,并且考虑我们该怎么在下次做的更好,有助于未来的出色表现做好准备。
反事实是构建我们幸运感的基础。
反事实很容易出现在那些结果很容易想象出的事件中,还有就是事件本身越重要,反事实思维强度就越大。
错觉思维
错觉相关,当我们期待发现某种重要联系时,我们很容易会将各种随机事件联系起来。
人生三大错觉。hia~hia~hia~🤣。
控制错觉,认为各种随机事件受我们的影响。
例如掷色子。想要点数小的手法就轻柔一点,想要点数大的手法就较重
趋均数回归也会产生控制错觉。
例如考试考了历史新高,下次考试分数就更可能会有所下降。如果考试成绩低了,下次考试成绩就更可能有所提高。(当我们成绩降低时,去寻求帮助,下次考试成绩有所提高是,帮助之人就会认为自己的辅导是有效的)。
当我们处于低谷时,我们会尝试任何行为,无论做啥都会有所改善而不可能进一步恶化。
控制错觉也会渗透到人们的交往中。
我们经常因为别人受到奖励而感到自己受到惩罚,却因为惩罚别人而感到自己受到奖励
情绪和判断
情绪会影响判断,好的和坏的情绪会激起个体对与之相关的经历和回忆。情绪会给我们对当前经历的解释着色,通过分散我们的注意力,情绪还会影响我们做判断时思考的深度和效率。
社会世界的解释
了解我们怎么解释他人的行为,以及这种解释的准确性。
归因(attribute)个人还是情景
归因:把某事的结果归结于某人的原因。
不同情景下的人对事件的解释是不同的。
乐观的人会把某事的行为和语言归于积极的结果
悲观的人会归于消极的结果
例如:
考试考了个好成绩,年段第一吧。
积极的人:这是我努力的结果。
消极的人:这都是我运气好罢了。
还有一个是不同角度人对事件的解释也是不同的。(后面会说到。)
归因理论:用来描述我们怎么解释人们的行为。归因理论可以比作皮肤——作为一种形式作用力与另外一种形式作用力的边界。作用于外表皮的是外力——情景力,作用域内表皮的是内力——个人力(即性格等内部因素的力)。外力向内施压,内力向外施压。有时作用力是联合的,有时是相反的。这种动态的相互过程可以通过行为观察出来。
推断特质:通过他人的行为来判断他们的目的或者意图。
对应推论理论(判断他人的行为是由于个人特点还是由于暂时性的情景影响而产生)
具体的描述了一个推论————路人A经常嘲笑路人B,我们推断路人A是个不友好的人————经常出现在什么条件下。
正常的情况下,我们只能了解到某人的一部分。
在非正常情况下,我们可以了解到他更多方面。
自发性特质推论:推断出个体行为背后的特质。
即我告诉路人A:“路人B昨天给老奶奶让座了”。
路人A就会将尊老爱幼的特质与路人B联合起来。
不过亚洲人是个例外。
我觉得与其说亚洲人是例外,不如说集体主义者是例外。
之前第二章也说了,集体主义者会将对一件事的注意力放在整体事物中。
个人主义者会将注意力都放在一个目标上。
所以集体主义者会将环境因素和内在因素统统考虑到路人B的行为中去。
常识性归因
一致性:个体在这种情境下出现类似行为的一致性如何?
区别性:个体的这种行为是否具体对应于该特定情境?
共同反应:其他人在这种情境下出现类似的可能性如何?
当我们解释路人A用电脑时候总出问题。
一致性:路人A的用电脑时一直出现这种情况?
if 是
区别性:是路人用A用的这台电脑有问题还是都有问题?
if 路人A用的时候有问题
这是路人A的问题
共同性:其他人用这电脑会不会出现问题
if 会
这一定是电脑的问题。
else
这一定是路人A的问题。
else
这是电脑的问题
else
电脑的问题。
基本错误归因
基本错误环境归因指的是低估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高估个人特质和态度所造成的影响。
例如:
给人们看评论家有关支持或者反对某国领导人A的演讲稿。并告诉人们该演讲稿的立场是评论家自己悬着的。
人们就有充分的理由认为这是评论家个人态度的放映。
如果说这个观点是被委派的。依然无法改变人们对评论家的态度。
这是因为人们假装立场的时候,会写出超出你预期的强有力的证据。
我可以不可以这样认为:
第二章——社会中的自我——里的认识自我小节的社会自我的发展中里的内容。
就是扮演自我角色。就是说当我们扮演一个角色时,我们会沉迷于其中,即使以前觉得不对的观点。
在扮演久了之后。也会深陷其中认为它是正确的。
错误归因是很难避免的,我们通常认为他人的行为就是其内在特点的直接反映。这个在充满的人和有社交能力的人更容易犯基本错误归因。
当社会地位高的人,或者学位高的人发起并控制谈话时,常常导致人们高估他们的知识和智力水平。
在聚会上,人们都认为其他人都比自己表现的更加自信和欢乐。
这个第二章也有说过(一时想不起来,挖一个坑先)
我们为什么会犯错误归因——忽略情景的重要性。
视角和情景意识当观察他人和自我的亲身情景时视角不同。
当我们是行为的行动者时,环境时我们的焦点。
当我们时观察者是,行为的承载者是我们的焦点。
但当人们的记忆变得模糊时,观察者通常会给情景分配更多的权重。
还有就是当人们预测自己未来的时候会更多地考虑情境因素。
但当他们描述朋友时或者描述过去的自己时,他们就会变成观察者了。
发生错误归因的原因是我们从自己关注的地方寻找原因
文化差异也有影响,个人主义环境的人更容易用人格特点来解释个体行为;集体主义环境的人更容易对环境作用敏感。
社会期望影响
了解我们社会信念是怎么样起作用的。
我们的社会信念和判断非同小可,它会影响我们的感受和行动,并以此有助于生成他们自己的现实。就是自我实现预言——信念能够导向自我实现。
教师期望与学生表现
从他人哪里获得我们的期望
我们对他人的看法比偏见更准确,自我实现语言没有非同凡响的力量,但是确实起作用。
自我实现预言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获得我们预期的结果。
行为确证一档形成错误的社会信念,就可能引发他人做出某些行为反应以支持这些信念。
那些被别人认为孤独的人表现出更少的社会化行为。认为自己被他人接受和喜欢的个体对别人表现热情,他们也确实会被他人接受和喜欢。
社会信念和判断的结论
通过认知社会心理学看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