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只IT小小鸟》读后感
大一下学期上的第一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老师就推荐了我们来看这本书。对于一个连有些生动有趣的小说都提不起兴趣看的人来说,以前读类似于学术著作类的文章就更味同嚼蜡。本着既然老师都推荐了,翻翻也无妨的心理,我开始阅读这本想象中本应枯燥乏味的书。然而,当我阅读完第一篇章的时候,却已经在不经意间有了继续读下去的兴趣和欲望。
这无疑是一本对我们这些年轻的、还未走上IT行业正轨的大学生极具现实意义的书籍。书籍为一群来自不同家庭条件,毕业于不同院校,走上IT生涯正轨、分布世界各地各企业的职业人的回忆录。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经历和成果。他们分别用自己追逐成功道路上的辉煌和失意指导我们:一个优秀的IT工作者应该是怎样度过大学、研究生甚至博士的;他们用自己所走过的无数岔路的经验告诫我们什么路可以走,而什么路走了只会越来越偏离轨道;同时,他们也用自己不懈努力后的成功告诉我们:谁都可以在IT行业上有自己的辉煌——不论你是男性还是女性,不论你是理科生还是文科生。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了科技时代IT行业广阔,也让因兴趣而自学Flash、却在初学期就遇到阻碍的我多少找回了点自信并受到不少鼓励。
“真正基础雄厚的人应该是可以将常用的基础性知识熟记成诵的人,提到一个基本的名词或话题能将其来龙去脉解释清楚的人”。文章中如是说。想想现在的我们——一群还未走出社会却已经浮躁轻狂的年轻人——基本不愿意在基础性知识上多花时间,更多的是宁愿“不求甚解”,急功近利却又耐力不足,胜骄败馁。我们应放慢脚步,稳扎稳打,对未知的或是模糊的事物追根问底深入实践,因为,理清一个问题往往要比对许多问题都模模糊糊要来的有用。
看看在失望中寻找希望的刘帅、确立目标且勇于不懈尝试的唐雅薇、对书“挑剔”的徐宥、拥有强大自制力和目标驱动力的蒋雨东以及虚心接受学长指导的辜新星——他们出生不同境遇不同,解决的方案不同结局也不同,但无一例外的是,他们都并非完人却凭借自身或善于借助外力,使得最终迈步成功人士的领域。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我想,在这个E信息时代,除了通过自身的勤奋、努力、坚持外,善于借助外力也是必不可缺的技能。就现今的时代而言,获得信息的渠道无疑是极其广阔的。而我们要做的便是主动去利用渠道获取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就像从小学起老师就念叨的“学习不是学给老师的”一样。一件事做与不做都取决于我们自己,而所有的借口都不能成为理由。
再者,作者也强调了术业应有专攻,如果只是笼统学习零散的知识,即使学的再多也没有多大意义。作者告诫我们,求职最忌讳“半吊子”,而大学的首要任务就是理清自己应学什么、认清自己的行业道路——文章也给我们分享了许多避免绕弯路的经验,也以一些血淋淋的往事警醒我们:如果甘于平凡,那么今后的发展只有三个选项:做一辈子的IT民工、将大学时欠下的债补上、或者改行。
有一句话说的好:爱迪生的大脑我们无法复制,但他的思想我们却能借鉴。所以,我们应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才能更好的迈步成功。而《我是一只IT小小鸟》正是值得一看的“前人之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