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组(一)——计算机系统概论&系统总线
计算机组成原理 课程概况
教材是唐朔飞的计算机组成原理
- 课程位置
计算机组成原理
- 课程流程
- 计算机系统概论
- 计算机系统硬件结构
- 课程分布
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
1.1计算机简单介绍
一、计算机系统概论
- 计算机存在形式很多
- 物联网和传统的互联网进行连接,进行内容的整合
- 计算机系统
- 硬件:实体的各部分内容
- 软件:各种功能的内容
- 系统软件:管理整个计算机系统
语言处理程序;操作系统;服务性程序; - 应用软件
- 系统软件:管理整个计算机系统
二、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 系统复杂性管理方法-1(抽象)
- 隐藏系统中不重要的细节
- 从物理上对于计算机分成9层
- 通过语言发展进行抽象(3,4之间是软硬件之间的接口,实现功能的分配)
- 机器语言进行编程(二进制01代码编程)
- 汇编语言进行编程(需要汇编到机器语言的翻译)
- 操作系统,用机器语言解释操作系统
- 高级程序语言编程(需要编译和解释程序进行参与)
- 微指令系统(硬件层面直接执行微指令)
三、计算机组成和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研究内容
- 计算机组成:给出了哪些功能由软件提供,那些是硬件提供
- 计算机体系结构:程序员所见到的计算机系统的属性,概念性结构与功能特性
1.2计算机基本组成
一、冯 诺依曼计算机特点
- 五大组成部分: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 指令和数据以同等地位保存于存储器中,可按照地址寻访
- 指令和操作用二进制表示
- 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
- 存储程序:程序存放存储器当中
- 以运算器为中心
实线代表数据通路,虚线代表控制和状态反馈
二、计算机硬件框图
- 以存储器为核心
- 现代计算机硬件框图
- 系统复杂性管理办法-2(3Y)
- 层次化:将系统分为不同的模块
- 模块化:明确定义不同功能的接口
- 规则性:是的模块更加的容易被重用
三、现实问题计算机解决流程
- 可计算性理论:来决定是否可以使用计算机解决的问题
- 上机前的模型:
- 建立数学模型
- 确定计算方法:通过公式计算
- 编制解题程序
- 累加器,主存储器,等底层的参与逻辑(数电)
- 两种不同的解决办法
- 汇编语言的细节问题
- 执行的程序清单
- 指令和数据保存在存储器中的存储单元
四、 存储器的基本组成
- 存储体
2. 存储单元
3. 存储元件
4. 存放的是二进制代码:存储字
5. 存储字长:二进制代码的长度
6. 按照存储地址进行寻址:每一个存储单元中存放一个存储字;对应一个存储地址,通过存储地址可以实现对每个单元的访问 - MAR(存储器地址寄存器)
- 保存存储单元的地址
- 例如:4位 可寻址的范围是0000-1111,可访问16个存储单元
- MDR(存储器数据寄存器)
- 反映了存储字长
- 例如:8位 存储字的字长是8位
五、运算器的基本组成
基本运算操作的实现:
- 执行加法指令(减法类似,汇编中的内容)
mov acc 被加数 ;寄存器a里输入被加数 mov x 加数 ;x中传入加数 add acc x ;经过逻辑运算器ALU实现两个数相加,并且把结果传入acc中
- 执行乘法指令
- 执行除法指令
六、控制器
- 取指令
- 得到指令的地址:PC(程序计数器),既有计数功能
- 分析指令
- 指令寄存器:IR(存放将要执行的指令)
- 执行指令
- 控制单元:CU
七、主机完成指令的过程
取指令
存指令
实例程序运行过程
1.3计算机的硬件技术指标
一、机器字长
CPU一次可以处理数据的位数,与CPU中寄存器的位数有关
二、运算速度
- 主频
- 核数,每个核中支持的线程数
- 吉普森法 “加权频率” FiTi
- CPI 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钟周期
- IPC 一个时钟周期完成的指令条数
- MIPS 每秒执行的百万条指令的数量(体系结构的知识)
- FLOPS 每秒浮点运算次数
三、存储容量
- 主存容量
- 存储容量个数X存储字长:MAR X MDR(1K=2^10 X 8位)
- 字节数:直接用KB大小来描述存储大小
- 赋存容量
- 字节数
第二章 计算机发展以及应用(略)
第三章 系统总线
3.1总线的基本概念
一、总线
- 定义:总线是一组连接各个部件的信息的传输线,是各个部件共享的传输介质
二、总线信息的传输
- 串行
- 并行
三、总线结构的计算机举例
- 单总线结构
- 双总线结构
- 以存储器为中心的双总线结构框图
3.2总线的分类
一、片内总线
- 芯片内部的总线
二、系统总线
- 计算机各部件之间的信息传输线
- 数据总线:数据总线是双向的,与机器字长和存储字长有关系
- 地址总线:单向的 与存储地址和I/O地址有关系
- 控制总线:有出有入
三、通信总线
计算机系统之间或者是计算机系统和其他的系统之间的传输通信
传输方式:
- 串行通信总线
- 并行通信总线
3.3总线的特性和性能标准
一、总线的物理实现
二、总线的特性
三、总线的性能指标
四、总线的标准
3.4总线结构
一、单总线结构
二、多总线结构
- 双总线结构
- 三总线结构
DMA直接存储器访问
- 另一种三总线结构
- 四总线结构
三、总线结构举例
3.5总线控制
一、总线的判优控制
- 基本概念
- 主模块(对总线有控制权)
- 从设备(响应从主设备发来的总线命令)
- 总线的判优控制
- 集中式:链式查询,计数器定时查询,独立请求方式
- 分布式
- 链式查询方式
- BG的查询优先级确定;对于电路故障敏感;结构简单;用于简单的计算机当中
- 计数器定时查询方式
- BR进行接收总线占用请求传输
- 总线对接口进行查询,如果没有请求,计数器加一
- 有请求出现,则通过BS进行请求的相应
- 优点:
- 优先级可以灵活的改变
- 独立请求方式
- 有内部的排队器,用的线比较多
二、总线通信控制
- 目的:解决主设备和从设备之间协调配合的问题
- 总线传输周期
- 总线的通信方式
(低电平有效,高电平无效)- 同步式数据输入
- 同步式数据输出
- 异步通信(三种锁存)
- 半同步通信(同步、异步结合)
- 同步式数据输入
- 上述三种通信的共同点
- 分离式通信
- 充分发挥系统总线的效力
- 分离通信的特点
- 各个模块可以申请占用总线
- 采用同步通信方式,不用进行等待回复
- 准备数据过程中不占用总线
- 总线占用时,无空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