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特征值梯度剪枝,CPU和ARM上带来4-5倍的训练加速 | ECCV 2020
论文通过DBTD方法计算过滤阈值,再结合随机剪枝算法对特征值梯度进行裁剪,稀疏化特征值梯度,能够降低回传阶段的计算量,在CPU和ARM上的训练分别有3.99倍和5.92倍的加速效果
来源:晓飞的算法工程笔记 公众号
论文: Accelerating CNN Training by Pruning
Activation Gradients
Introduction
在训练过程中,特征值梯度的回传和权值梯度的计算占了大部分的计算消耗。由于这两个操作都是以特征值梯度作为输入,而且零梯度不会占用计算资源,所以稀疏化特征值梯度可以降低回传阶段的计算消耗以及内存消耗。论文的目标在于高效地降低训练负载,从而在资源有限的平台进行大规模数据集的训练。
论文假设特征值梯度服从正态分布,基于此计算阈值\(\tau\),随后使用随机剪枝算法(stochastic pruning)将小于阈值的特征值梯度随机置为零或\(\pm \tau\)。经理论推理和实验证明,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稀疏化特征值梯度,还能在加速训练的同时,不影响训练的收敛性。
General Dataflow
卷积层通常包含4个阶段:推理、特征值梯度回传、权值梯度计算和权值更新。为了表示这些阶段的计算,论文定义了一些符号:
卷积层的四个训练阶段的总结为:
论文通过可视化发现,回传阶段的特征值梯度几乎全是非常小的、接近于零的值,自然而然地想到将这些值去掉不会对权值更新阶段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论文认为剪枝特征值梯度能够加速卷积层在训练时的计算。
Sparsification Algorithms
Distribution Based Threshold Determination (DBTD)
剪枝操作最关键的步骤是决定选择哪些元素进行消除,先前有研究使用最小堆进行元素选择,但这会带来较大的额外计算开销。为此,论文采用简单的阈值过滤进行元素选择。
论文首先分析了两种经典的卷积网络结构的特征值梯度分布:Conv-ReLU结构和Conv-BN-ReLU结构:
- 对于Conv-ReLU结构,输出的特征值梯度\(dO\)是稀疏的,但其分布是无规律的,而结构的输入特征值梯度\(dI\)几乎全是非零值。通过统计发现,\(dI(\cdot)\)的分布以零值对称分布,且密度随着梯度值的增加而下降。
- 对于Conv-BN-ReLU结构,BN层设置在卷积层与ReLU层中间,改变了梯度的分布,且\(dO\)的分布与\(dI\)类似,。
所以,上述的两种结构的梯度都可认为服从零均值、方差为\(\sigma^2\)的正态分布。对于Conv-ReLu结构,由于ReLU不会降低稀疏性,\(dO\)能够继承\(dI\)的稀疏性,将\(dI\)是作为Conv-ReLU结构中的剪枝目标梯度\(g\)。而对于Conv-BN-ReLU结构,则将\(dO\)作为剪枝目标\(g\)。这样,两种结构的剪枝目标都可统一为正态分布。假设\(g\)的数量为\(n\),可以计算梯度的绝对值的均值,并得到该均值的期望为:
这里的期望为从分布中采样\(n\)个点的期望,而非分布的整体期望,再定义以下公式
将公式2代入公式1中,可以得到:
从公式3可以看出\(\tilde{\sigma}\)为参数\(\sigma\)的无偏估计,接近于真实的均值,且\(\tilde{\sigma}\)的整体计算消耗是可以接受的。基于上面的分析,论文结合正态分布的累积函数\(\Phi\)、剪枝率\(p\)和\(\tilde{\sigma}\)计算阈值\(\tau\):
Stochastic Pruning
剪枝少量值较小的梯度几乎对权值的更新没有影响,但如果将这些值较小的梯度全部设为零,则会对特征值梯度的分布影响很大,进而影响梯度更新,造成严重的精度损失。参考Stochastic Rounding算法,论文采用随机剪枝来解决这个问题。
随机剪枝逻辑如算法1所示,对于小于阈值\(\tau\)的梯度值,随机采样一个缩放权重来计算新阈值,再根据新阈值将梯度值置为零或\(\pm \tau\)。
随机剪枝的效果如图2所示,能够在保持梯度分布的数学期望的情况下进行剪枝,与当前的方法相比,论文提出的方法的优点如下:
- Lower runtime cost:DBTD的计算复杂度\(O(n)\)小于top-k算法\(O(nlogk)\),且DBTD对硬件更友好,能够在异构平台实现。
- Lower memory footprint:随机裁剪能保持收敛性,且不需要存储而外的内存。
至此,Sparsification Algorithms在梯度回传时的特征值梯度计算为:
Experimental Results
在CIFAR-10、CIFAR-100以及ImageNet上进行准确率验证。
在CIFAR-10和ImageNet上进行收敛性验证。
在不同的设备上进行加速效果验证。
Conclustion
论文通过DBTD方法计算过滤阈值,再结合随机剪枝算法对特征值梯度进行裁剪,稀疏化特征值梯度,能够降低回传阶段的计算量,在CPU和ARM上的训练分别有3.99倍和5.92倍的加速效果。论文提出的特征值稀疏化算法看似很简单,其实进行了充分的理论推导以及实验验证,才得到最终合理的过滤方法,唯一可惜的是没在GPU设备上进行实验验证。论文对算法的收敛性以及期望有详细的理论验证,不过这里没有列出来,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原文。
如果本文对你有帮助,麻烦点个赞或在看呗~
更多内容请关注 微信公众号【晓飞的算法工程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