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目标规划模型
在许多实际问题当中,衡量一个方案的好坏标准可能不只一个。比如生产某个东西的时候想要“物美价廉”——既要质量好,又要成本低。这一类问题统称为多目标最优化问题或者多目标规划问题。
标准形式
多目标规划问题一般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其中, \(x=\left(x_1, x_2, \ldots, x_m\right)^T \in R^m, p \geq 2\)
例题1 生产计划问题
下面以一道例题来展示常见的多目标规划模型
某厂生产三种布料\(A_1,A_2,A_3\),改厂两班生产,每周生产时间为\(80h\),能耗上限\(160t\)标准煤。其他数据如下表:
布料 | 生产速度(m/h) | 利润(元/m) | 每周最大销售量(m) | 能耗(t/km) |
---|---|---|---|---|
\(A_1\) | 400 | 0.15 | 40000 | 1.2 |
\(A_2\) | 510 | 0.13 | 51000 | 1.3 |
\(A_3\) | 360 | 0.20 | 36000 | 1.4 |
问每周生产三种布料各多少米,才能使得该厂的利润最高,而能耗最少?
设该厂每周生产三种布料分别\(x_1,x_2,x_3\)小时。总利润为\(y_1=f_1(x)\)(元),总能耗为\(y_2=f_2(x)\)(吨标准煤),其中\(x=(x_1,x_2,x_3)^T\),则上述问题的数学模型为:
其中
可以发现,多目标规划问题与以前所讲的规划问题的主要区别在于:目标函数不止一个,而是\(p\)个。\((p\ge2)\)
多目标问题的解法
多目标问题的解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直接解法和间接解法。其中常用的多为间接解法:根据问题的实际背景和特征,设法讲多目标优化问题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从而得到满意的解法。
间接解法有:主要目标法,分层序列法,线性加权求和法。
假设我们现在的问题数学模型形如
下面简述三种解法。
主要目标法
不妨设\(f_1(x)\)为主要目标。那么我们为\(f_2(x)\)设定一个阈值\(\theta\),将其转化为一个约束\(f_2(x)\le \theta\)。
这里的阈值\(\theta\)需要自己主观确定,确定的合理一点。
注:论文写作时,使用主要目标法之前,应先将原数学模型写出来。
分层序列法
假设\(y_1\)比\(y_2\)重要(给目标函数的重要性排个序),那么先不管\(y_2\),解第一个模型:
假设解出了最优解:\(x=x^\star,y_1=f_1(x^\star)\)
接着我们需要在“不牺牲\(y_1\)的情况下最小化\(y_2\)”,即解第二个模型:
但是分析发现,条件\(f_1(x)\le f_1(x^\star)\)是很难满足的。如果第一个模型只有唯一解,那么对于第二个模型要满足\(f_1(x)\le f_1(x^\star)\),也只有唯一解(即\(x=x^\star\))。
在实际建模中,为了确保\(y_2\)有一定的“生存空间”,往往将第二个模型的限制条件\(f_1(x)\le f_1(x^\star)\)增加一个裕度\(\eta\),适当的放松对于\(y_1\)优化的力度:
线性加权求和法
取权重\(w_1,w_2\in(0,1)\),且\(w_1+w_2=1\),将原模型转化为
\(w_1,w_2\)的取值情况要讨论,需要讨论取不同权重对于结果的影响。
例题
国赛2005B《DVD在线租赁》T2T3
问题重述
DVD租赁网站的会员可以租赁DVD。每个会员每个月可以提交至多2次订单,订单包含了一个基于该会员对DVD偏爱程度排序的DVD列表(长度最大为10),每次租赁可以获得3张DVD。会员看完3张DVD之后需要将3张DVD寄回才可以继续下次租赁。
T2:表2列出了网站手上的100中DVD及其现有张数、当前需要处理的1000位会员的订单。对这些DVD进行分配,使会员获得最大的满意度。
T3:继续考虑表2,并假设表2中DVD现有的数量全部为0。作为网站经营管理人员,决定每种DVD的购买量,以及如何对这些DVD进行分配,才能使得一个月内95%的会员得到他想看的DVD,并且满意度最大?
表2节选
DVD编号 | D001 | D002 | D003 | ... |
---|---|---|---|---|
DVD现有数量 | 10 | 40 | 15 | ... |
会员C001 | 6(表示第6想要) | 0(表示不想要) | 0 | ... |
会员C002 | 0 | 0 | 0 | ... |
会员C003 | 0 | 0 | 3(表示第3想要) | ... |
会员编号... | ... | ... | ... | ... |
模型假设
- 假设按照公历月份进行租赁业务,即会员的所有租赁必须在当月内完成DVD的租与还。
- 假设网站对会员进行一次租赁业务时,只能向其提供3张该会员已经预定的DVD,否则不进行租赁。(这个可以减少计算量)
问题二模型建立与求解
我们设会员得到了其第\(i\)想要的DVD所产生的满意度为\(11-i\),对得到不想要的DVD的满意度为\(0\),依此将表2的订单矩阵转化为满意度矩阵\(C\),其中\(c_{ij}\)表示第\(i\)位会员对第\(j\)中DVD的满意度。显然每位会员最大满意度为\(10+9+8=27\)。依照假设2,只有该会员的满意度达到了27,才会给这位会员寄出DVD,对总满意度产生贡献。
我们定义\(x_{ij}\)
对于每种DVD,分配的总量不能超过现有的数量\(n_j\),故有
只给下订单的DVD进行分配,即只有满意度指数\(c_{ij}\not=0\)的时候才会将一张\(j\)种DVD分配给会员\(i\),故有
相当于“若\(c_{ij}=0\),则\(x_{ij}=0\)”。这用了一个很巧妙的方式。
根据假设2,每个会员要么得到3张其预定的DVD,要么不得。故有
在上述约束的前提下,我们需要最大化总体满意度指数和
显然每位会员最大的满意度指数为\(27\),1000位会员的最大满意度指数和为\(1000\times 27=27000\),依此进行归一化
由此可得问题二的0-1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如下:
其中\(z_i\)是一个人工变量,用于解决限制\(\sum_{j=1}^{100}x_{ij}=3或0\)。
Lingo代码
需要先设置xls
文件的区域名称\(^{[1]}\)
MODEL:
SETS:
A /1..1000/:z;
B /1..100/:dvd;
link(A,B):ordC,C,x;
ENDSETS
DATA:
ordC = @OLE("...\2005Bdata.xls", 'ordC');
dvd = @OLE("...\2005Bdata.xls", 'dvd');
ENDDATA
CALC:
@for(A(i):
@for(B(j):
C(i,j)=@if(ordC(i,j) #EQ# 0,0,11-ordC(i,j));
)
);
ENDCALC
max=@sum(link(i,j):C(i,j)*x(i,j))/27000;
@for(A(i):@sum(B(j):x(i,j))=3*z(i));
@for(B(j):@sum(A(i):x(i,j))<=dvd(j));
@for(link(i,j):x(i,j)<=C(i,j));
@for(link(i,j):@bin(x(i,j)));
@for(A(i):@bin(z(i)));
END
解得总体最大满意度为\(91.56\%\),只有6个人没有成功租赁。
问题三模型建立与求解
问题三大体上和问题二接近,但是由于同时要最小化dvd的购买量(减少成本),允许在当前某些会员无法满足租赁要求的时候,让其等待,利用部分会员归还的dvd对其进行租赁。
根据问题一(略),一个月中每张有\(0.6\)的概率被租赁两次,\(0.4\)的概率被租赁一次。即在二次租赁的情况下,每购买一张DVD当于发挥了\(0.6\times 2+0.4=1.6\)张DVD的作用。
由此我们在问题二的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DVD两次租赁的情况,满足\(95\%\)的会员的DVD需求,同时进一步追求DVD总购买量最小,建立双目标线性规划模型。
对于每种DVD,分配的总量不超过购买量的1.6倍
\(95\%\)的会员可以看到他想看的3张DVD,DVD总共至少要\(1000\times3\times95\%=2850\)张
希望购买的DVD总数量尽量少
由此可得问题三的双目标线性规划模型如下:
我们使用主要目标法,我们引入总体最小满意度\(\theta\in[0,1]\),将关于满意度的目标转化为约束:
可以稍微对“为什么选取最小化DVD购买量为主要目标”作出一些合理的解释,比如“商家主要追求利润最大化,会员满意度在一定要求(比如90%)之上就差不多了”。
所以这里的\(\theta\)可以自己主观调整。我们设\(\theta=0.95\)。在实际计算中,如果要求\(y_i\)为整数,可能难以求得可行解,因而我们取消了对\(y_i\)的整数约束,在计算之后再对其进行取整。
MODEL:
SETS:
A /1..1000/:z;
B /1..100/:y;
link(A,B):ordC,C,x;
ENDSETS
DATA:
ordC = @OLE("...\2005Bdata.xls", 'ordC');
theta=0.95;
@OLE("...\T3_Output.xlsx",'y')=y;
ENDDATA
CALC:
@for(A(i):
@for(B(j):
C(i,j)=@if(ordC(i,j) #EQ# 0,0,11-ordC(i,j));
)
);
ENDCALC
min=@sum(B(j):y(j));
@sum(link(i,j):C(i,j)*x(i,j))/27000>=theta;
@sum(link(i,j):x(i,j))>=1000*3*0.95;
@for(B(j):@sum(A(i):x(i,j))<=1.6*y(j));
@for(A(i):@sum(B(j):x(i,j))=3*z(i));
@for(link(i,j):x(i,j)<=C(i,j));
@for(link(i,j):@bin(x(i,j)));
@for(A(i):@bin(z(i)));
!@for(B(j):@gin(y(j)));
END
当\(\theta=0.95\)时,我们解得DVD总最小购买量\(\min\ z=1781.250\),各种DVD需要的购买量\(y_j\)如下表(节选)
DVD编号 | 总计 | 1 | 2 | 3 | 4 | 5 | ... |
---|---|---|---|---|---|---|---|
\(y_j\) | 1781.250 | 13.125 | 20 | 15 | 23.125 | 12.5 | ... |
round(\(y_j\)) | 1782 | 13 | 20 | 15 | 23 | 13 | ... |
这里我和老师求出来的不太一样(1823),可能是我写的代码哪里出错了,还望斧正!
所有数据和代码打包放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