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时间拍一棵树,你能想象一棵树也能获世界大奖吗?他做到了

三年拿世界摄影大奖,打算如何行动?

如果你生活在杭州,摄影呢仅仅是爱好者,喜欢拍西湖的美景,西湖十景虽然美,但是题材陈旧,你还想继续跟进拍摄吗?

如果给你三年时间,你是否有把握拿到世界大奖——荷赛奖?你有什么打算?又如何行动?

image
(傅拥军作品欣赏: 2009年第52届荷赛自然类二等奖《西湖边的一棵树》)

先明确一点,梦想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了梦想就等于有了奋斗的目标,锁定了目标+目不转睛+持续奋斗,那么梦想的实现就是时间的问题了。

傅拥军从第一次拍摄,到第一次获奖的作品《老牛迷途》,作品的画面是这样的:一辆警车拉着一头牛缓慢的在大街上走着。

image
全国新闻摄影年赛铜奖作品《老牛迷途》

傅拥军为了拍摄这一幅情景,追赶跟拍了一里多地,用掉了两卷胶卷,从这个也体现出了傅拥军的执着和单爆精神。

一开始他就是没有任何目的的去拍摄这幅情景的,这似乎是他的本能反应或者说是条件反射,他一看到这幅景象就觉得把这个拍下来有意思,他后来的拍摄也大都这样。

image
(2008年4月11日,西湖边的一棵树。年轻人在树下翻跟斗)

后来,傅拥军这个作品获得了全国新闻摄影年赛铜奖,这是他第一次获得的全国奖,他那时候高兴坏了。那么人被重视,就会被打开,就会自信。

《西湖边的一棵树》拍摄到第三年的时候,也就是08年的时候,其实傅拥军他觉得可以拿去荷赛奖去参赛,或许能拿奖也不一定,起码拿荷赛奖也是他的一个梦想。

image
(2008年1月29日,西湖边的一棵树。雪后,树下漫步的女人)

获得荷赛奖更是每一个摄影者的梦想,更何况这组照片是傅拥军准备了三年的作品,所以他当时也怀着好奇心,把这组照片投到了组委会那里。

后来他照片里这棵树的一组照片,获得了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奖。这组照片当时反响很大,因为大家都觉得,今年荷赛怎么会把这个奖颁给这么平平常常的一棵树。

image
(2008年6月2日,西湖边的一棵树。来杭州找工作的年轻人在树下小憩)

外国评委是这么说的,他们看到了这棵树是很生动、很生活的一棵树。

傅拥军他是有所准备的,一定是定下了拿世界级摄影大奖的目标,这个观点通过市调他的摄影经历就知道了,在他拿世界摄影大奖之前,他已经拿过很多奖项了。

正是得过很多奖,获得了很多成就感,他也越来越自信,他觉得需要朝更高的目标迈进。

傅拥军实现拿到了世界级摄影大奖这个目标,那么傅拥军自身的优劣势是怎样的?

image
(2008年4月6日,西湖边的一棵树。桃花正红,树下游人很多)

如何充分利用“生活在杭州”这个地利优势呢?

目标是世界摄影大奖荷赛奖,杭州的世界级景点有哪些呢?西湖?雷峰塔?灵隐寺?千岛湖?富春江?

哪一个能出奇制胜?哪一个能最大化激发杭州地利优势呢、展现杭州最独特的魅力?

image
(2007年11月13日,西湖边的一棵树。树下的锻炼身体的老人)

哪一个最能展示杭州这座城市的生活?哪一个景点能把杭州最真实展现给世界,让世界更好的了解杭州,认识杭州?

无疑是西湖,如此,能就近拍摄西湖,就是利用好了“生活在杭州”这个优势。

“爱好者级摄影”的劣势有哪些?如何改变或隐藏?

能拍出大赛获奖照片的摄影家一定是专业摄影家吗?一定是大师级的摄影家吗?

答案是否定的,即使只拥有入门级的摄影技术,如果在顶级创意的包装下,依然可以拍摄出精彩的图片,依然可以秒杀竞争对手。

所以,很明显,傅拥军是从讲故事入手,从人文关怀入手,从纪实摄影入手,傅拥军喜欢拍纪实摆拍,而别人是喜欢拍风光美景,以差异化积极主动改变和隐藏“爱好者级摄影”的劣势。

image
(2008年9月10日,西湖边的一棵树。树下打着雨伞的年轻人)

怎么激发“喜欢拍西湖美景”的优势?

如果傅拥军不喜欢西湖,很难想象他能够三年风雨无阻的拍摄西湖临水这棵桃树,就像“一切成交都是因为爱”、“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中阐明的心境。

傅拥军是拥有一颗仁爱之心的,心诚+大爱之心+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喜欢+好奇心+一种不满足的心态+锁定目标+持续奋斗,傅拥军将自身优势激发到极致。

image
(2008年2月3日,西湖边的一棵树。大雪之后,年轻人在树下堆了两个雪人)

如何避免“题材陈旧”?

西湖十景是很美,但是题材已经被很多高手拍摄过了,已经没有什么亮点可言了。

人都是会审美疲劳的,即使能拍摄出很美的照片,人们也不会大惊小怪,也会觉得很平常。

面对如此多的景点,傅拥军没有随便拍,如此西湖,那么西湖,他选择了单爆,经过不断寻找,不断尝试,不断排除,不断聚焦,他最终选择拍摄西湖临水这棵桃树。

image
(2008年8月2日,西湖边的一棵树。每天来这里锻炼身体的大伯)

西湖十景已经被高手拍烂了,拿自己的劣势去和别人的优势比,是不明智的行为,必须跟别人形成差异化才行。

于是傅拥军决定拍摄“有故事、人文情怀”的照片,即临水桃树,西湖边上的一课树,一课很生动、很生活的桃树。

西湖就像是一个大大的舞台,这棵桃树花开花谢,这画面就像舞台的幕布,不断变幻,而树下的各种各样活动的人才是主角。

画面中的人儿是当下中国,一个幸福感指数很高的城市里普通市民生活的缩影。

特别声明:
转载自不负韶光岁月如歌
此处转载,不做商业用途,仅是个人用心收集不同的摄影故事。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

posted @ 2022-06-12 09:57  捷后愚生  阅读(47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