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
楔子
今天我把吴军老师人生经验三部曲(《见识》、《态度》、《格局》)都读完了。
最开始我是买了《见识》一书,心理预期是或许这也是一本类似心灵鸡汤的书籍吧,那我就大概翻翻看就算了。
阅读之后,才发现吴军老师的观点非常特别,他看世界、看事情、思考问题的方式与常人不同,给我认知造成了冲击。
一些概念让我印象深刻,如:最后的1%、沟通确认、伪工作、别捡芝麻丢了西瓜……
或许书中讲的都是一些很朴素的道理,你自己思考一下,似乎好像也可以想明白那些道理,但是在没阅读吴老师的书籍之前,你就是没有想到。
于是我把《态度》、《格局》也都买了回来,陆续读完了。
《态度》、《格局》这两本书与《见识》一样,阅读后你都能更新迭代一下你的认知,这三部书我都推荐大家阅读。
《态度》一书中提到:
同一件事,对不同人来说,给予的建议常常是因人而异的,因此没有绝对好和不好的建议,只有适合和不适合的。孔子的弟子子路性情急躁,办事不周全,而冉有性格谦逊,但办事却犹豫不决。因此,当他们问孔子有一件好事是否该做时,孔子给了他们截然不同的回答。对于子路,孔子让他先听听父兄们的意见。对于冉有,孔子让他马上行动。
所以,对于书中的内容,我觉得对自己有启发的内容,对你不一定也有启发。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的思考,对书中的建议和观点进行适合自己的选取与筛选。
这里我只是选取对自己有启发的内容,分享与此。
一些认知
生活是具体的
在德国没有人空喊提高产品质量这类话,但是他们会对一个产品制定一大堆非常具体的指标,如果每个都达标了,就说明产品总体质量达到了预期。
我们每次出门旅行,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总不免要向当地人打听道路。我们遇到过很多次这样尴尬的情况,一些当地人知道大概的方位,然后瞎指路,反而误导了我们。这种情况在德国很少出现,我几次到德国,因为不懂德语,有时候换乘找不到正确的车站,询问当地的德国人,碰到一些英语不好的人,也解释不清楚,他们通常干脆带我走到车站。后来我问德国同事,是否德国人都如此愿意帮助别人。他说,也不完全是。如果你赶上那个德国人没时间,或者他不知道,他可能直接告诉你帮不了你。如果已经开始帮助你,他就觉得要帮你把问题解决掉,不能因为语言问题而误导你,这时他会觉得不如干脆带你去,帮忙帮到底。
好运气背后是三倍的努力(范佛里特弹药量)
孩子,如果你想获得10分的成绩,仅仅准备10分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你可能要准备30分的努力。有时,我们看到某些人有一些运气,似乎偶然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其实,在这些运气背后,可能是30分的努力。我也不是从小就懂这个道理,而是经过了一些失败和挫折才理解的。直到今天,我在做事情前,都是先假设自己将遇到比别人更坏的运气。也正因为如此,我的准备通常比别人充足,从外界来看,我才有些好运气。
但是,我想,更加充分的准备,也不是让你做什么事都畏畏缩缩,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不乱花钱,也不乱省钱
如果给你100万美元,你会做什么?给你1000万美元,你又会做什么?
你思考过这个问题吗?
你不会开公司,
你不会做投资,
或许你想到先买套房子、买辆车子。
伪善
几年前,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师受邀到苹果公司做客。库克向这位大师请教:“我现在每天冥想15分钟,想提高自己的境界,让自己成为向善的人,但是修行一直难以提高,颇为困惑,请大师解惑。”释永信说:“苹果做了很多产品,都非常好用,这就是行善。你把产品做得更好,就是向善的行为。”释永信大师讲得很有道理,空谈向善是没有意义的,要有能力把它变成一种现实。试想一下,如果苹果的产品越做越烂,库克精神层面的自我修行却在提高,这对世界没有帮助,只有损害,这种所谓的“善行”只能算伪善。
关于投资
世界上只有不死的商业,没有不死的公司。
时间是你的朋友,而时机不是。
第一,不要进行过于冒险,会导致灭顶之灾的投资;
第二,不要进行自己不懂的投资;
第三,永远不要眼红别人抓住了转瞬即逝的投资机会,或者说投机机会,不要因此乱了自己的方寸。
我周围总是有人和我说:“如果我当初买比特币,今天能赚100倍了。”我告诉他们,这种说法毫无意义。这种事遇上了,就如同中彩,是运气,遇不上,也不必在意,因为人生的机会还有很多。很多人看到别人在很便宜的时候买了点儿股票或者其他什么东西赚了钱,总想着自己也能捡到便宜,这就如同中国人说的守株待兔。事实上,通常怀着这种心态想赚钱的人,买来的都是垃圾,而不是什么便宜货。退一万步讲,即使以很便宜的价格买到了股票,恐怕在涨一倍或者三五倍时就会卖掉。当初百度公司上市时,我拿到了很少的配额,相当于每股只花了不到三美元,但是,我在每股十几美元的时候全部出手了,今天每股的价格是200多美元。
关于人际交往
在工作中,一些人会因为你的地位、权力和天赋主动和你交往,但是如果你对他们来说不再有用,他们离开你的速度是接近你的速度的12倍。我在腾讯担任副总裁时,每天约我吃饭的各种人推都推不走,一些人甚至要把房子和车子借给我。但是当我离开腾讯,对那家公司不再有影响力时,90%的人没有再和我打一次招呼。不仅我有这样的经历,稍微有一点儿资源和权力的人都或多或少遇到过。我的一些学长曾经担任中国一些资产上千亿的国有公司的负责人,在位时上门的朋友赶都赶不走,一旦退休没了权力,连一个一同打高尔夫球的人都找不到。对于这种现象,你也不必奇怪,因为首先考虑自己的利益是人的本能,只要不刻意伤害我们,就不必太在意。
至于如何避免损友,每个人都需要吃几次亏才能有所防范。我自己并不擅长考察一个人的动机,因此我的做法就是坚决止损。具体来讲,我平时都先假设人是正直、善良、诚信的。当然,我有很大的可能会上当,不过没关系,我只会上一次当,因为我从不给人第二次机会。这就相当于做生意赔本一次后,马上止损,不能越亏越多。当然,我的这个做法是从中国一位特别有智慧的名臣曾国藩那里学到的,他对于那些荒唐的亲戚坚决不来往。
关于领导力
第一是组织和工作能力,一件事交给你,你能否将它分解,组织大家完成。第二是团结大多数人,让每个人能够各尽其才,发挥作用。
服从是学会领导的第一步
一个人形成领导力还真常常是从服从开始的。为什么学会服从很重要呢?因为一个我行我素,不愿意服从的人,虽然可能会成为杰出人才,但是通常难以和同事相处。今天以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一件大事的。学会服从的另一个重要性在于,当你被赋予一些权利管理他人时,要考虑你的意图传达下去是否会被顺畅执行。当你没有接受过和执行过别人给你的命令时,很难理解被领导者的心理。
几乎每一位好领导都是优秀的沟通者,他们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会因为自己的原因而发泄不满,也不会因为自己主观的好恶而违背客观的做事原则。
如何体面地拒绝别人
如果能帮别人,就应该帮,但是如果很为难,就不要勉强,要在第一时间告诉对方你帮不了忙,这样他们会赶快想别的办法。
每次别人请我帮忙,我通常会先把对方的请求分成4类,然后大致按照下面的原则采用不同的处理办法。
第一,能力不及,不能帮上忙,直接在第一时间委婉拒绝。第一时间告诉对方的原因,
第二,能帮上忙,但是却不想帮,因为自己的代价太大,你不应该帮。
第三,不论多困难都愿意帮,而且极有可能办成。这时,就答应对方,然后就全力去做。
第四,虽然愿意帮,有可能帮上,也可能帮不上。这时,要将自己的实际情况告诉对方,千万不要轻易许诺,不要拍胸脯。
在和人交往上,真诚是最重要的。只要守住这一点,大家并不会怪你讲话耿直。相反,老是耍小心眼儿,既想让人感谢你,又不想花大力气,既想在别人面前显得无所不能,又没有能力办成对方要求的事,这样的做法违背我们做人的原则。
在帮助别人方面,切忌做下面这4件事。
第一,为了显示自己的能耐吹牛皮。
第二,对于做不到的事情,提出给人廉价的补偿。
如果你帮不了忙,直说无妨,不用因为不好意思而替别人做主。
第三,帮忙别指望回报。
你的面子是一个常量,用一次就少一次,用完了,要很长时间才能攒起来。因此如果觉得帮别人忙太勉强,要用掉太多的面子,帮不帮要先想清楚。很多人帮完别人,总觉得自己用了很多面子,对方又没有感谢自己,心里不平。如果是这样,这种忙宁可不帮。
第四,帮违反原则的忙。
善良是一个人性格里极好的一面,然而善良并不等于不辨是非,善良不等于没原则。
证伪比证实更重要
为什么证伪比证实更重要呢?因为对于一个现象,我们总可以找到一个能自洽的理论解释它。类似地,对于几乎任何一个结论,我们都很容易找到几个例子来佐证。如果有人说比重轻的物体会先落地,这个结论并不正确,但是他可以举出一堆例子证实。也就是说,仅仅证实是不够的。很多时候,我们自认为的那些自洽的、被证实的理论,或者自认为找到的原因,可能不过仅仅是一种可能合理的解释而已。随着我们得到更多的数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就会发现我们的理论是漏洞百出的。
做理性的怀疑者
对科学的看法:
科学不代表正确。
人们通常对科学的一个误解就是把它等同于正确,把正确等同于有用。很显然,正确不等于有用。如果你说明天要么下雨,要么不下雨,这当然正确,但是毫无用途
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没有绝对正确和绝对真理。
科学家并不高人一等,也并不比别人更接近真理,因为真理是客观存在的,一个人并不会因为学历高、职位高就能更接近真理。
千万不要把科学当成宗教。
很多半瓶子醋的科技工作者和学生对待科学的态度和教徒对待宗教没有什么不同。宗教的三个特点在他们身上都能看到。一是盲从,对科学结论的盲从。二是道德优越感,觉得自己是搞科学的就看不起别人。三是喜欢相信书本上的教条和权威人士给出的结论。
做事前不要过分算概率
年轻人在做任何决定之前应该做好准备,三思而行,但是对于想清楚的事情,做起来就不要犹豫。很多事情你在做成之后,回过头来看成功的概率不过5%甚至更低。如果你在做之前就开始算概率,很多事根本不会开始做。年轻人和老年人的一个差别在于,前者很多时候不知艰难,努力去做了,也就做成了,而后者因为有过失败的教训,知道一件事不是那么容易做成,想想做成的可能性,算算成本,还没有开始,就已经放弃了。努力了,至少还有一个希望;放弃了,则永远不可能有希望。
专业人士是如何做事的
首先,好的专业人士要在任何情况下为工作本身着想,不会因为其他事情影响该做的事。比如不会因为在学校的一门课没有考好而影响晚上弹琴。
其次,专业素养意味着遵守流程和行业规范。我经常提醒你,做数学题一定不要跳步骤,这就是从小培养专业素养的第一步。任何专业医生,都会遵守给人看病的流程,以免发生误诊,这就是做事职业化的标志。
再次,是否有专业素养体现在是否能把那些不经意的事情做得比别人更好。这就是我们前面说的炒土豆丝的原则。我们家聘用安东尼的会计师事务所处理税务问题已经十多年了,它收费不便宜,但是我觉得花钱聘用它的会计师是值得的,因为我们常人看不到的细小的地方他们都能帮我们考虑到。相反,很多家庭为了省钱,找一些不是很专业的会计师报税,那些人做事就是交差了事,反而使他们的客户蒙受巨大的损失。
最后,专业人士要有成体系的领域知识,而不仅仅是掌握一两项技能。世界很多一流的表演艺术家到了晚年因为体力不堪难以完成一场独奏音乐会,都选择担任乐团艺术指导(指挥)的角色,比如帕尔曼、朱克曼、阿什肯纳齐和多明戈。这就要求他们对音乐作为一个整体有深刻的理解,而不仅仅是会演奏一种乐器或者唱歌。
要提高自己的下限。
永远寻找更好的方法
人一辈子,不可能凡事都顺利,总会遇到很多不尽如人意的事情,甚至遇到一些悲剧。但是,人不要抱怨,要主动想想是否有更好的方法,然后行动起来。休伯说,遇事不要逃避,问问自己是否有比逃避更好的方法,能否做点什么,解决问题,哪怕是解决一部分问题。
别只盯着一亩三分地
中国著名的物理学家钱三强先生曾经说,他在法国居里实验室工作时,别人不愿意做的工作(所谓的脏活)他都做,时间一长,他对实验室里的各项工作都有了了解。虽然大部分工作看似和他的研究没什么关系,但是后来当他回到中国,需要一个人建立一个完整的原子能实验室时,这些工作经验都派上了用场。你在亚马逊的实习也应如此,那里有很多项目,每一个项目都有很多工作,在你完成自己负责的任务的同时,如果你能多学习一些东西,多尝试一些工作,对你将来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作为一个测试人员,别只关注仅仅做好功能测试,这样你就被自己局限了。
你的目标是什么,那么你除了完成平时的任务外,自己有自己的侧重点。
如你想着做管理,那你就不能仅仅熟悉功能测试,你需要熟悉研发流程,测试的总体流程、标准、制度等等,不然当有机会给你一个测试管理岗位,你也不知如何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