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思维
上游思维来源于以下典故:
有两个人在河边散步,发现了一个溺水的孩子,于是赶紧把孩子救了上来。不一会儿,又看到有个溺水的孩子,就又去救了上来……后来发现,溺水的孩子一个接一个漂来。其中有一个人就说,我不想在这里救孩子了,我想去上游看看,是什么让孩子一个接一个地溺水。
这跟中国的说法“上医治未病”一样。好医生,能防病于未然。
然而,“好医生”不好当。
首先,下游的问题显而易见,但是上游的问题大多数人看不到。一个好医生明明做了很大贡献,人们却可能说这个医生在浪费资源和时间,没做任何贡献。
第二,下游的问题责任明确,是谁的错一下子就能判断。而上游的问题很难判断谁负责,事情就不好交代。
第三,下游的问题通常紧急,而上游的问题“重要而不紧急”,所以人们往往缺少动力去解决上游问题。换句话说,人们因为总是在解决“近忧”,于是没有时间去做“远虑”。
上游思维非常重要,但是琢磨的都是 看似目前没必要的事儿。怎么办呢?
两个解决办法,一个治标,一个治本。
治标的方法,是把“远虑”包装成“近忧”的样子。
比如“臭氧层空洞”。事实上,地球上并没有臭氧层空洞,只是有些地方的臭氧层稀薄了一些。但是,”洞“这个说法就给人画面感,让人觉得很近,很有危机感,想立刻把洞补上。
治本的方法,是主动创造“余闲”。
不管多忙,强制自己留出一些多余的空闲时间,往上游走一走,也就是留出时间专门琢磨一些很长远、但眼下好像没什么用的事儿。
书中说,这样的时间如果你不指定,就永远不会出现,你就永远在“救火”,却永远无法“防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