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用脑图做课程笔记,内容太多太杂,怎样画出清晰的逻辑?

每次得到知识城邦都有很多人分享,听完课程后的脑图,清简单,还很有逻辅感,想知道用什么工具来制作的?目前常用xmind,但似乎同学们的比较高级。

1.新手用脑图整理课程笔记,最常见的问题是:觉得课程的每个点都重要、都想呈现出来。但这样眉毛胡子一把抓,往往会让脑图内容过多、重点不突出。

2.想让脑图的逻辑足够清晰,你需要理解课程内容。我建议你不要急于画图,而是看着文字,听课听三遍

3.听第一遍时,你不需要刻意记录什么,留下大致印象就好。这时候的重点,是理解全局,这就好像画出一个模糊的轮廓,对之后的内容整合大有帮助。

4.在听第二遍的时候,你要开始搭框架。比如吴军写作50讲的第12讲,先说了心理描写的作用,再说了学习方法和常用手法,最后是课程小结。这几个关键词就是这一课的框架。

5.梳理框架时:你可以通过提示词来定位核心内容。你首先留意课程开头,这里通常有综述类的提示词,比如:今天我们讲三个内容,首先…,其次…,最后.…。把提示词后面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框架就出来了。

6.总结词是另一类你需要特别留意的信息,比如,小结一下、所以、综上所述等。这些总结词一来概括了段落的重点,同时也是逻辑上的划分。

7.有时候会有步骤类的提示词,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这后面通常也是关键信息,需要记下来。

8.在你有了大框架后,你需要往框架里补充内容。这时候,你要追求详细和清晰,暂时不用担心内容太多。多了的内容,之后整合的时候再删减就好。

9.注意加粗文字。无论是书本还是课程的文字稿,里面通常都有加粗文字,这些文字往往就是重点内容,记录的时候要格外注意。

10.到了第三次听,你要从头看一次内容,整合相似的内容。不要被文章段落限制,而要按照你自己的理解排列。比如下面图片中的这一课,在开头和结尾都说到了人和作品的关系,这样相似的内容,整合起来会让脑图更整洁。

11.无论课程内容多精彩、多重要,你都要把一级分支的数量控制在5个以内。如果核心点太多,你自己记不住,别人也没耐心往下看。

12.如果核心点多过5个,你可以合并,或者用模型结构进行加工。比如整合成下图这样,化用What-How-Why:先说心理活动是什么;然后是直接和间接两种写法,告诉大家怎么写;最后升华到对心理描写的洞察,不同时代的人内心依旧有相通之处。

13.对比前后两张图,你会发现:我精简了案例的部分。有的人可能觉得详细更好,这其实是先入为主,因为哪怕你只看精简版,你同样能理解这个例子的精髓。实际上,案例可有可无,如果能望文生义,那就不需要过度展开。

14.文字上需要尽量简约,千万别整大段的“豆腐块",一行字能说明白就不要用两行。这样能帮你把图片的长度控制在一屏的篇幅以内。

15.你要以“没听过课的人也能看懂”作为标准。
不要复制粘贴整段文字,太啰唆;也不要只有一句话概括,太抽象;我建议用一个主题加三个简洁的分句,把内容说清楚。可以参考下面这张图。

posted @ 2021-06-06 22:28  捷后愚生  阅读(32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