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拾遗·咒符题匾刊录
I. 复变函数及其导数
复变函数:令 \(G\sube\mathbb C\) 是非空集合,则自 \(G\) 中元素对应 \(\mathbb C\) 中 一个或多个 元素的对应规则称作复变函数。
单值复变函数:每个元素仅对应一个。多值复变函数:可以对应多个。【也即,复变函数是一个“泛函数”的定义】
复变函数有对应的多值反函数。
连续性。设单值函数 \(w=f(z)\),在 \(z_0\) 的空心邻域 \(B_\rho^*(z_0)=\{z\mid0<|z-z_0|<\rho\}\) 中都有定义。若对于一切 \(\vare>0\),都存在 \(\delta(\vare)\in(0,\rho]\),使得在 \(B_\delta^*(z_0)\) 时有 \(f(z)-A<\vare\),则
或 \(f(z)\to A,z\to z_0\)。
一元集合极限的双侧逼近可视性来源于实数的有序性;复数没有有序性,因此不能简单地将极限归结于某几个方向的逼近。
定理:\(\lim_{z\to z_0}f(z)=A=u_0+\i v_0\) 等价于实部 \(u\) 的极限为 \(u_0\)、虚部 \(v\) 的极限为 \(v_0\)。
除了趋向点和趋向值都为 \(\mathbb C\) 中元素的场合,还可以定义趋向点/值之一或全部都为无穷的场合。此时意味着模长趋向于无穷。
连续即极限值与函数值相等。
定义:复可导即为:在一内点,有
则该极限称为导数,记作 \(f'(z_0)\) 或 \(\left.\dfrac{\d f}{\d z}\right|_{z=z_0}\)。
定义:若在 \(z_0\) 邻域中均有 \(f(z_0+\Delta z)=f(z_0)+A\Delta z+\rho(\Delta z)\Delta z\),则称其在 \(z_0\) 处可微。
- 为什么使用 \(\rho(\Delta z)\Delta z\)?因为复数域无序,取 \(\rho(\Delta z)\) 为一趋于 \(0\) 函数即可。
同时有 \(\d f=A\d z\)。
例:\(f(z)=z\),有 \(f'(z)=1\)。
例:\(f(z)=\bar z\),有 \(f'(z)\) 处处不存在。
例:\(f(z)=z^2\),有 \(f'(z)=2z\)。
例:\(f(z)=(\bar z)^2\),\(\dfrac{\Delta f}{\Delta z}=\dfrac{(\Delta\bar z)^2}{\Delta z}+2\bar z\dfrac{\overline{\Delta z}}{\Delta z}\),不存在。
例:\(f(z)=z\bar z=|z|^2\)……分析还是不存在,原因还是因为出现了 \(\dfrac{\overline{\Delta z}}{\Delta z}\) 的项!
但是!\((\bar z)^2\) 在原点处,居然……居然可导!导数为零!后者同理!!!
II. 解析函数
若复变函数在 \(z_0\) 某邻域内处处可导,则称 \(f(z)\) 在 \(z_0\) 处 解析,\(z_0\) 即为 解析点。易知:在一点解析,则在某邻域内处处解析。则,解析是一个 片性质。
反之,若不解析,则为 奇(qí)点。
奇点分类:
- 无定义的奇点。
- 有定义不连续的奇点。
- 有定义、连续但不可导的起点。
- 有定义不存在可导邻域的奇点。
在全部 \(\mbb C\) 上可导的函数被称作 整函数。
有理函数指多项式分式。非多项式的有理函数均不是整函数,因为由代数基本定理,分母上多项式存在零点。
考察解析函数的充要条件:
令 \(f(z=x+\i y)=w=u+\i v\) 在 \(z\) 处可导,则其可微,于是
令 \(A=f'(z)=\alpha+\i\beta\)。令 \(\rho=\rho_1+\i\rho_2\),则 \(\rho_1,\rho_2\to0\)。
则
于是,\(u(x,y)\) 和 \(v(x,y)\) 在 \((x,y)\) 分别可微,且满足
此乃 Cauchy-Riemann 方程。故,若实部、虚部在开集上连续可导且满足 C-R 方程,则其在开集上解析。
另有结论:
该方法可以用于不使用极限语言进行求导(即,对于实部和虚部分别求偏导来组合出复变导数)。
形式导数:已知
那么就有
且使用 Jacobian 易验证 \((z,\bar z)\leftrightarrow(x,y)\) 是正则换元。
于是,
于是记形式导数
- 有 \(\p_zu=\overline{\p_{\bar z}u}\)。是巧合吗?是因为共轭与积分、求导有交换律!
因此,\(f(z)\) 也可以被看作 \(f(z,\bar z)\) 的二元形式函数(这么做合法,是因为 \(\bar z,z\) 存在函数关系)
有
然后发现,\(f_{\bar z}=0\) 等价于 C-R 方程。此时,\(f_z=u_x+\i v_x=u_x-\i u_y=f'(z)\)。
- 即,把 \(f(z)\) 看作 \(f(x,y)\) 再换元为 \(f(z,\bar z)\) 后,关于 \(\bar z\) 的偏导数退化为 C-R 方程,关于 \(z\) 偏导数就是 \(f'(z)\)。C-R 方程成立等效于关于 \(\bar z\) 偏导为零,偏导为零等效于与该参数无关,于是解析函数与 \(\bar z\) 无关。
于是,我们可以用该理论分析之前的例子:
- \(f(z)=\bar z\),有 \(f_{\bar z}=1\),故处处不可微。
- \(f(z)=(\bar z)^2\),有 \(f_{\bar z}=2\bar z\),故仅在原点处可微,此处 \(f'(0)=f_z(0)=0\)。
- \(f(z)=z\cdot\bar z\),仅在原点可微,有 \(f'(0)=f_z(0)=0\)。
或许有人会好奇:\(f(z)=z\) 也可以写成 \(f(z)=\overline{(\bar z)}\),此时如何计算 \(f_{\bar z}\) 呢?
事实上,当我们采用 \(f(x,y)=f(z,\bar z)\) 的记号的同时,我们就 摒弃了共轭的概念:此时共轭仅仅是一个仅出现在 \(\bar z\) 中的记号而已。而当我们看到了 \(\overline{(\bar z)}\) 这样的“未定义”时,我们便要反问:这玩意是怎么定义的?然后我们发现,它的定义就是 \(z\),因此我们计算时完全不会看到 \(\overline{(\bar z)}\),而只会看到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