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内部类的基本概念
1.1. 当一个类的定义出现在另外一个类的类体中时,那么这个类叫做内部类 (Inner),而这个内部类所在的类叫做外部类(Outer)。
1.2. 类中的内容:成员变量、成员方法、构造方法、静态成员、构造块和静 态代码块、内部类。
2. 实际作用
当一个类存在的价值仅仅是为某一个类单独服务时,那么就可以将这个 类定义为所服务类中的内部类,这样可以隐藏该类的实现细节并且可以 方便的访问外部类的私有成员而不再需要提供公有的get和set方法。
3. 内部类的分类
3.1. 普通内部类 - 直接将一个类的定义放在另外一个类的类体中。
使用方式
3.1.1. 普通内部类和普通类一样可以定义成员变量、成员方法以及构造方法等。
3.1.2. 普通内部类和普通类一样可以使用final或者abstract关键字修饰。
3.1.3. 普通内部类还可以使用private或protected关键字进行修饰。
3.1.4. 普通内部类需要使用外部类对象来创建对象。
3.1.5. 如果内部类访问外部类中与本类内部同名的成员变量或方法时,需要使 用this关键字。
3.2. 静态内部类 - 使用static关键字修饰的内部类,隶属于类层级。
使用方式
3.2.1. 静态内部类不能直接访问外部类的非静态成员。
3.2.2. 静态内部类可以直接创建对象。
3.2.3. 如果静态内部类访问外部类中与本类内同名的成员变量或方法时,需要 使用类名.的方式访问。
3.3. 局部内部类 - 直接将一个类的定义放在方法体的内部时。
使用方式
3.3.1. 局部内部类只能在该方法的内部可以使用。
3.3.2. 局部内部类可以在方法体内部直接创建对象。
3.3.3. 局部内部类不能使用访问控制符和static关键字修饰符。
3.3.4. 局部内部类可以使用外部方法的局部变量,但是必须是final的。由局部内 部类和局部变量的声明周期不同所致。
3.4. 匿名内部类 - 就是指没有名字的内部类。
匿名内部类的语法格式(重点)
接口/父类类型 引用变量名 = new 接口/父类类型() { 方法的重写 };
4. 回调模式的概念
回调模式是指——如果一个方法的参数是接口类型,则在调用该方法时, 需要创建并传递一个实现此接口类型的对象。
而该方法在运行时会调用 到参数对象中所实现的方法(接口中定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