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何经济学短论】

老病夫一身病,自顾不暇,真不想说闲话。但是经济学家往往因无知而误国。所以发个以前在微博的私密圈子里发过的随笔,谈点ABC吧。

科普经济学常识——什么是内需?
易纲行长最近曾说:“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已经由百分之六十以上降到了百分之三十左右,降了一半儿,低于国际指数。”
一一其实这就是中国外汇储备近年连续较快下降的原因。
易纲行长又说:“中国国内市场的内需很广大。内需为主足够支撑中国经济。所以中国不怕对外发生贸易战。”
就这两个问题简单谈点看法。
第一、所谓“中国经济奇迹”的发生原因
这些年有所谓“中国经济奇迹”的说法。实际上中国奇迹之所以是奇迹,主要是由于近10多年来,中国人似乎突然变得有钱了。那么也就需要问一问中国人的钱从何而来?
中国加入WTO以后,取得了广大的世界市场。中国顿然成为世界最大出口国之一。而在世界市场中占据中国出口份额最大的,则是美国市场。
可以说,最近的二十多年来中国从国际市场上,通过出口和加工商品获得了巨大的外部货币收入,从而形成了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
这种外汇货币储备就是中国财富的重要来源。一方面,是中国对外投资具有实力的基础,另一方面,外汇储备又是中国国内人民币增发的重要来源,这是由于中国特殊的外汇管理制决定的。
第一,来自外汇储备交换所提供的人民币资源,乃是中国近十几年来,国内市场需求旺盛,包括房地产业兴旺的主要货币来源之一。
第二、此次美国对华贸易战的目标,川普的美国对华发起贸易战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希望把中国货从美国市场和国际市场赶回去。美国这次对中国的外贸战,目标之一是要中国经济走回国内去,转变为内需主导。
一方面借此消除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另一方面也可以大幅度地消减中国外汇储备的来源,让中国的财富来源枯竭。
通过以上所说可以知道,一旦中国的外汇储备以近年这样较快的速度下降,那么中国经济对外的实力表现,以及作为所谓“内需”支撑的货币来源,都将缩减。那么美国贸易战的部分目的也就实现了。
最后再谈谈关于“内需”的问题。
内需主导论的主要依据,是中国国内市场广大,需求极为广大。一些经济学家所说的“内需”实际上无非是说——中国市场广大,人口众多,物质需求大。
其实,如果物质需要就等于经济学意义的内需,那么这个道理对世界上所有的穷国都可以合用,国家越贫穷,他们的“内需”市场貌似就越大。
但是,为什么这些国家却无法成为市场,为什么没有人去穷国卖东西从而解决他们的内需问题呢?
问题在于:物质的需求,不等于货币的需求。
也就是说,单纯对于物资或物质商品的欲求或者渴求,并不等于可以形成有购买力的、真正的市场经济需求。
经济的需求,意味着货币需求,根本支撑点在于有货币,一一需要获得物质者必须手中持有货币。
​最近的十几年、二十年来,中国国内市场的内需极大,原因是什么?原因就是中国百姓和国家手里有许多货币。
而这个货币的重要来源,除了银行新增发的货币以外,主要是得之于国际市场、外汇市场的收入,包括巨额外贸顺差,构成人民币换外汇、以至境外人民币币值的巨大支撑。
​这个外部货币来源是中国近十几年来经济繁荣的基础,也是支撑中国市场巨大货币需求的基础。但是一旦失去,货币供应就势必大大减少。有购买力的货币需求也将大幅度减缩。
​那么怎么办?要维持巨大的货币需求可能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让银行多印票子。
但是,大家可能都知道一个基本经济学原理,若以印票子来支持货币需求,那就意味着会引发通货膨胀——货币对商品的比值(即商品价格)升高。
总结上述:最简单的经济学原理就是必须记住一个常识;需要不等于需求。
经济学意义的需求必须伴随货币存在,即须有钱,才有购买力,才有市场需求。
没钱,再有需要也等于零。所以穷人虽然有很大物质需求,但是几乎并不构成市场需求。他们的需求对市场不算数,因为穷人没有钱买东西,不管物质渴望多大一一无论等米下锅还是嗷嗷待哺,没有任何用处。
要想创造货币需求,首先要创造货币的来源。这个来源主要不能靠银行印钞票来提供。否则世界上任何国家、任何政府,就都不存在任何经济问题了。
近二十年来对于中国来说,最大的货币来源是来自外部的国际市场,而国际市场中最大的通货来源,则是来自作为国际交易货币——美元之提供者的美国市场。
但是今后这个市场可能不行了!为什么?不仅因为川普发动了贸易战。
根本原因在于,美国这个市场多年以来——自1970年代以来,竟然一直是用债务买全世界的东西。
事实上美国也是从中国借钱买中国货物的。虽然美国发行美元,虽然中国从美国赚到了许多美元,但是中国却把相当多的美元借回给美国,让美国用来买中国货——这是一个货币周流的游戏,不断周而复始。
很荒诞,但这却是事实。而这个游戏,今后似乎玩不下去了。

posted @ 2023-03-16 08:52  HelloMarsMan  阅读(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