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信仰长期主义,并且认为没有战略是很恐怖的事情?

写在前面

3813 字 | 长期主义 | 时间 | 思考 | 成长 | 视角 | 观点 | 辩证 | 暴言注意

正文

  前两天跟朋友聊到一个乐子,顺着聊到怎么看人。他问我共同的朋友 A 怎么样。我说,大问题没有,就是从长期主义来看,她没有战略是很恐怖的事情。

  他过了两分钟,问我为什么会这么觉得?他就是走一步看一步。

  我不知道怎么回答。从这点就可以看出,我们是两类人。

  不过没关系,就算底层组成不一样,在许多事情上也仍然可以交流、讨论并达成一致。

  我从来觉得人际关系是八卦中的 “艮” 挂,也即 “☶” 卦。

  我们可以在最表层的东西上交流并达成一致,无伤大雅,比如讨论吃什么、问路、搭顺风车等等。但只要稍微往下,就会碰到人际组成的断层,从这里,人们开始分群。

  第二层是每个个体的经历、观点和看法。比如对政策怎么看,觉得哪个哪个人怎么样,涉及到个体的伤痛经历或许比观点和看法讨论还要深刻。毕竟,这部分只会对亲密的人开放。

  第三层是 “信仰”,人组成的最底层逻辑。这部分没有对错,只关乎信念。就只是因为选择不一样,所以会走上不同的道路。强行把对方拉到自己的路上来,非死即伤,每个人都如此。良好的人际关系,不应该在这一层做出任何“说服”、“劝导” 和“强迫”的行为,否则极易分道扬镳。

  任何事情,唯物主义深究到最后,都会碰上这样一个哲学且无形的唯心主义 “壁障”。

  说得太抽象了,我觉得最底层的信仰起码分三组:悲观和乐观;自信和自卑;急性子和慢性子。两两组合,人起码可以分成八派。

  最底层当然也可以改变,需要时间。永远不变的只有真理。

  而长期主义与随缘主义(姑且这样称呼),就是第三层的东西。

  我们不能说随缘主义随波逐流有错,也不能说长期主义容易一步错步步错。这只是选择不同。

  毕竟,从最长期来看,人都会死。那长期主义到最后,不如现在就死掉,这又陷入了虚无。

  既然人生是个过程,那么怎么享受这个过程,就是个人选择了。

  有句话说的很好:“有目的地的人才会迷路,我来这人世间只为了闲逛。”

  随缘主义,每时每刻活在当下,放肆地让自己不修边幅,犷野成长,也是一种美。

  只是我选择了长期主义,并同时面对长期主义伴生的意外风险。

  我不清楚什么时候种下的种子。不过信念很明确。

  我相信:人和物就应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而不是在冬天的时候播种。而这只有长期主义才能做到。

  季节气候,只是很小的例子。

  无论男女,人的身体机能在 25 岁时达到顶峰,而后开始衰退。无论内脏、记忆、反应还是肌肉力量,都会逐渐全面衰退。

  如果我不在这个时候学习更多的知识,见识更多更广阔的世界,那只有等到四五十岁了。事倍功半,还不一定有半。

  这还仅仅只建立在形而上学般的 “静止” 情况之下。现实却是:时间本身就有价值。

  内因驱动的成长,越早开始越好。所有的成长,都能潜在地指导日后的经历。

  7 岁时,父母给了我们 50 块钱,去游戏厅赢了 100 枚币,最后输光。

  “想想自己开始有多少钱。现在你知道了什么叫赌博。”

  如果那个时候从心里感到恐惧,或许就能在 21 岁自由豪横的大学年纪,避免一场十多万贷款的股市杀猪盘。

  如果小时候就体会到坚持,或许后来就能有一种让人热泪盈眶的爱好、一项强有力的技能。

  然而,这并不是提倡所有的事情都要提前到小时候。不然,或许在长大之前就死掉了。而且外力强压几乎不能带来内因的驱动。后者是个很随缘的事情。内力驱动和外力驱动,只是意识上的 “抬一下头”。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那些更早觉醒的人,几乎是拥有一种资本。

  知识沉淀需要时间,而视野和知识、经历高度相关,所以视野和格局也需要时间。

  一开始,婴儿,大哭大闹,不顾他人;幼儿园,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身体需要;小学,认识到男女有别;初高中,对人际关系有更深入的理解;大学,尝试接触 “利益”;进入社会,渐渐放眼到整个宏观层面。

  如果说,这种身份和环境带来的格局改变,是 “外力”,到了时间自然会达成,那么“内力” 的格局改变,就很少有人跟我们说过了。

  我将来究竟想做什么?做那件事又需要什么条件?达成那些条件需要多少时间?有没有现在可以做的事情?可以的话,现在能做什么?

  这些一串一串的连锁问题,可以将 “战略” 拆解成“战术”。也即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自己和别人的样子。

  但我们看不到别人的 “战略”,那种东西只在“艮” 卦的最底层。其他人不会轻易开放。

  鹰击长空需要先学会飞翔;猎豹生存需要学会追逐奔跑和撕咬。这些 “战术” 都不一样。

  他每天泡在实验室,是因为他想保研,想发论文,做研究;她每天睡大觉是因为之后要去留学,学业无关紧要,只需要毕业证;学校里从来看不见祂人影,是因为祂想尽快财务自由。

  然而,因为我们同在一个大学,同在一个房间里睡觉,甚至都很穷,这些很容易带来错觉。一种 “我们都一样” 的错觉。实际却天差地别。

  将时间从大学放到高中,更恐怖,普通高中的大家甚至目标都一样。然而,谁又知道这一张张笑脸背后,他们的战略目标达成了多少呢?

  如果看到这里感到恐慌,或者不屑,都没关系。人生是一场盛大的旷野,自己的方向才最重要。多余的比较,没有必要。

  而自己的方向,轴线只有一条:时间。

  “战略”是一串行进 “战术” 的宏观呈现。但没有 “战略” 目标就无法指导当前的 “战术”,也不知道下一步“战术” 该怎么走。这种漫无目的,极端来讲可能会让自己陷入一个圆,自己总是在沿着周长走,却永远没有进步和尽头。

  我确实找不到 “战略” 目标该怎么办?这可能是很多人的致命问题。

  看起来我们似乎陷入了 “形而上学” 的囹圄,必须先有 “战略” 才有“战术”。

  然而,战略战术,相辅相成。

  这个问题的可能解决方案是:体验所有,寻找,根据自己的偏好筛选出初步方向,再动起来,渐渐地收束到最精准的方向和目标。

  一张围棋棋盘,19×19,共 361 个落子点。最初的一手,谁又会对着某一个落子点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呢?

  对长期主义来说,我们可以先走一步看一步,但不能一直如此。路是走出来的,不是想。

  我们都知道种一棵树要十余百余年时间,但如果现在不种下去,岁月经轮之后,我们仍然一无所获。

  对念旧的人来说,这似乎十分困难。我们特别喜欢遵循原有的轨迹,讨厌改变的风险。

  但那个轨迹,最初是如何诞生的呢?

  我们当初怀着怎样巨大的恐惧,面对这一路的未知呢?

  所以如果没有战略目标,尽力克服恐惧,勇敢地尝试所有未知的、法律未禁止的事物,或许是第一步。

  于笔者而言,如果自己当初没有兴趣使然,没有觉得舞蹈很帅,没有学第一个动作 “Running Man”,后面也就不会有持续到今天的热爱了。它会如我看到的大多数视频一样,过往云烟,烟消云散。

  如果自己当初没有硬着头皮,被工作逼着开始学经济学,大概也不会有今天这个自己。他会因为 “察觉所学学科都有着相同底层逻辑” 而感到兴奋,进而想学习更多学科,进而制定了自己的战略目标。

  「在自己的身体机能大面积衰退之前,学习尽可能多的知识,见识更多更广的世界,认真实践,努力生活。」

  拆解到今天的 “战术”,便是每年的年度计划,拼命看书和认真运动。

  自己这样 “木梳” 型齐头并进的战略,到目前接触了医学、法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语言学和文学等等学科。

  它们或许会让自己在三十多岁时,因为药理学而看懂一个医生不合理的高血压处方 ¹;或许能让自己在四十多岁,因为心理学的 “精神分析” 安抚好更年期的夫人;也或许不久的将来就能用上,让管理学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而至于这种 “木梳型” 战略没有长板的问题,自己能承担其风险和责任就好。

  可惜我觉醒得太晚了。

  为什么我信仰长期主义?因为我相信时间的力量。

  为什么我认为觉得没有战略是很恐怖的事情?因为时间会让 “原地踏步” 和“节节攀升”差异无限放大,战略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长期主义的进步,它或许不是一维线性函数,每天都比昨天好,它或许是抛物线、三角函数甚至马鞍面,有一段时间的沉沦。不过没关系,你只要知道,你的现在,总比过去的某一个时间点的自己好,就足够了。然后继续向着战略指导下的下一个战术目标前进。

  说了这样多长期主义的好,只是因为我选择了长期主义。

  然而我必须强调,这只是一种选择。无关优劣。

  长期主义,成也时间,败也时间。因为长期,所以有着或短或长,甚至可能漫长的窗口期。意外致死,导致 “未能到达目的地” 的风险极高。

  法国哲学家,让 - 保罗 · 萨特认为:自我永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直到死亡才能将我们定格。

  从这一层面上说,长期主义远不如随缘主义。

  因为随缘主义没有终点,又或者说,他们每一步都是终点。

  长期主义在意外瞑目时,终究会有遗憾,而随缘主义,大抵是没有的。

  人生是一场盛大的旷野。

  现在,该轮到你选择了。

  南国微雪 Miyuki

  2024 年 11 月 10 日

写在后面

[1] 关于 “不合理的高血压处方”:

  想特别说明一下这个例子。这个例子有现实前例。

  兄长那边有医生开降压药,普利和沙坦一起开。然而这种方子,只有在重度高血压的时候才会考虑联合用药。

  这俩玩意儿一起用对肾脏毒性太大了。

  危急重症的话,大概又直接考虑强效的钙通道阻滞剂或者硝酸甘油了。

  属于不上不下的方子,被看到了绝对要弄回去的。

  (医生水平也有高有低,这个医生美其名曰:“不然血压降不下来。” 那你开 ACEI + 地平啊!急的时候上硝酸甘油呗。)

  如果知道这些,可能会把两盒药拿回去,但只吃普利。毕竟沙坦是普利之后的二线用药(虽然同为一线药物),实在咳得受不了了才会上沙坦。

  或者直接喊医生换种药,说自己肾不好,看他乱不乱搞。

[2] 关于本文的战略:

  我在这篇文章里开放阅读了一个具体的战略。但不是说战略只能有一个哦(笑。

  比如,制定货币政策的终极战略目标就有两个:经济增长和稳定就业。

  虽然这俩某种程度上是相关的。

封面图

img

摄影师・画师 | Alex Azabache

图源 | Unsplash

本文由博客一文多发平台 OpenWrite 发布!

posted @ 2024-11-30 21:57  南国微雪  阅读(1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