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知识

导学思维导图

第一部分 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计算机发展,从电子管(1946)到晶体管(1957),再从集成电路(1964)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1980)。

第一阶段:电子管计算机

二战是电子管计算机的催化剂,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是英国为破解德国密文而发明的。
它有如下缺点:
集成度小,空间占用大
功耗高,运行速度慢
操作复杂,更换程序需要接线。

第二阶段:晶体管计算机

贝尔实验室的三个科学家发明了晶体管,接着由MIT林肯实验室,发明了全世界第一台计算机TX0,
以及PDP-1计算机,有着4K内存,每秒200,000指令,配备512*512的显示器,第一款电脑游戏在此上面制作。
相比上一代计算机,它有以下优点:
集成度相对较高,空间占用相对小
功耗相对较低,运行速度较快
操作相对简单,交互更加方便

第三阶段:集成电路计算机

德州仪器的工程师发明了集成电路(IC),最初由三种元器件集成到一块迷你的硅片上,最后越来越多。
集成更多元器件使得它相比于上一代计算机,它有以下优点:
计算机体积变得更小
功耗变得更低
计算速度变得更快
这也是千家万巷开始普及计算机的原因。

与此同时,操作系统也开始诞生,计算机领军者IBM有两款(7094、1401)的计算机,这两款计算机为IBM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但这两款计算机主打功能不同、相互无法兼容,并且购买的公司不愿意投入两组人力,于是,IBM推出了System/360来解决这类问题,System/360也就是现在操作系统的雏形。

第四阶段: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芯片是这一阶段的产物之一,比如CPU芯片等

posted @ 2020-09-17 22:05  夏至秋颜  阅读(314)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