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半年《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
一、单选题
1,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教育活动存在本质区别,这主要表现为人类的教育具有()。
答 案 A,延续性
B,模仿性
C,社会性
D,永恒性
考 点 教育的属性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C
文字解析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有目的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要解决的矛盾是受教育者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2,决定着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主要因素()。
答 案 A,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B,社会人口数量和结果
C,社会文化传统
D,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考 点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D
文字解析 谁掌握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谁就掌握了国家政权,谁就掌握了学校教育的领导权,政治制度通过各种方式,影响受教育权在社会中的分配。
3,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曾经担任校长的帕夫睿什中学创立了几十个兴趣小组作为选择,这反映了教育必须适应人身心发展的哪一个特点()。
答 案 A,顺序性
B,稳定性
C,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考 点 人的身心发展概述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D
文字解析 不同的学生各有其特点,设置供学生选择的兴趣小组正是遵循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原则。
4,德国教育家凯兴斯坦纳曾提出过:“造就合格公民”的教育目的,这种教育目的论属于()。
答 案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集体本位论
D,阶层本位论
考 点 教育目的的理论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B
文字解析 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成员和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
5,在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变革中,义务教育制度产生于()。
答 案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考 点 教育制度概述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D
文字解析 资本主义社会为培养合格工人发展资本主义,开创了义务教育制度,德国于1763年做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规定,是世界上最早的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
6,课程的文本一般表现为()。
答 案 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B,课程计划、课程目标、课程实施
C,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D,课程主题、课程任务、课程标准
考 点 课程内容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A
文字解析 课程的文本有三种形式,分别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7,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规定,我国初中阶段课程设置主要是()。
答 案 A,分科课程
B,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
C,综合课程
D,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
考 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状况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B
文字解析 新课改明确规定,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8,通过检测来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是中学常用的评价方法,在一个测验中,衡量是否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即是否测出了所要测量的东西的指标是()。
答 案 A,信度
B,效度
C,难易度
D,区分度
考 点 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价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B
文字解析 测验的效度是指测量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9,王老师在历史课上讲到民族英雄岳飞时,从历史事实出发,高度赞扬了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同学们受到了感染,王老师的教学主要体现了哪一教学原则()。
答 案 A,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考 点 我国中学教学原则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A
文字解析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是指教师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结合内在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10,衡量学生思想水平高低的根本标准是()。
答 案 A,道德认识
B,道德意志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考 点 品德概述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D
文字解析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知、情、意、行”四个成分,其中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根本标志。
11,班主任于老师通过委托任务和组织班级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是()。
答 案 A,榜样示范法
B,品德评价法
C,实际练习法
D,情感陶冶法
考 点 中学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C
文字解析 实际练习法是指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练和考验,以培养其优秀思想品德的方法。
12,小丹说当她听到小刀刮竹子的声音时,就会觉得很冷,浑身不舒服,这种感觉现象是()。
答 案 A,适应
B,对比
C,联觉
D,统和
考 点 知觉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C
文字解析 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能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叫做联觉。
13,小琼十分内向,不爱说话,无论是在陌生的环境还是在家里,都少言寡语,这表明人格具有()。
答 案 A,整体性
B,稳定性
C,独特性
D,功能性
考 点 人格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B
文字解析 人格的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格的跨时间的持续性,二是人格的跨情景的一致性。
14,让小丽先后学习两组难易相当、性质相似的材料,随后的检查发现她对前面一组材料的回忆效果不如后面一组好,这是由于受到()。
答 案 A,倒摄抑制
B,前摄抑制
C,分化抑制
D,延缓抑制
考 点 记忆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A
文字解析 后来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产生的干扰成称倒摄抑制。前面一组材料的回忆效果不如后面一组好是因为后面的学习材料对之前的学习材料产生了干扰抑制,属于倒摄抑制。
15,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效果的关系可以绘成()。
答 案 A,波浪线
B,斜线
C,U型曲线
D,倒U型曲线
考 点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D
文字解析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型曲线关系。
16,孙斌经常想:“人为什么是两条腿”,一天想好几次,明知没有必要却又无法控制,以致影响学习和生活,他的心理问题属于()。
答 案 A,强迫症
B,焦虑症
C,抑郁症
D,恐怖症
考 点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A
文字解析 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强迫症的表现有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是指当事人身不由己的考虑他不想考虑的事情,题目中的症状是强迫观念。
17,学生的识记发展水平和在成人的指导下可以达到水平之间的差距,维果斯基称之()。
答 案 A,教学支架
B,最近发展区
C,先行组织者
D,互动协作
考 点 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念与教育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B
文字解析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叫做最近发展区。
18,小东在解决了困扰了他许久的数学难题后出现的喜悦感属于()。
答 案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效能感
考 点 情绪理论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B
文字解析 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中,认识、探求或维护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19,小颖以为做事应该尽善尽美,决不允许任何差错,因而平时稍有失误就极度焦虑,张老师通过改变认知偏差来帮助她克服这种焦虑,这种心理疏导是()。
答 案 A,强化法
B,系统脱敏法
C,合理情绪法
D,消退法
考 点 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C
文字解析 合理情绪疗法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力斯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其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
20,刘老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网络语言的危害”,形成了“拒绝网络语言”的认识,共同提出相应的具体要求并被全班同学所认可,这种品德培养方法是()。
答 案 A,有效说服
B,树立榜样
C,群体约定
D,价值辨析
考 点 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C
文字解析 群体约定是指经过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力量,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由形成了“拒绝网络语言”的共识,共同提出相应的具体要求并被全班同学所认可,这种品德培养方法属于群体约定。
21,田和热爱学习,关心同学,助人为乐,组织班级同学认真学习,她的这些品质属于性格里面的哪种特征()。
答 案 A,态度特征
B,理智特征
C,意志特征
D,情绪特征
考 点 人格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A
文字解析 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指个体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以及对工作、劳动、学习的态度特征。
四、简答题
1,辨析: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
考 点 中学德育过程的内涵
分 值 8 分
正确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以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便其形成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和民主法冶等多个方面。因此德育不仅仅是道德品质教育,故题目中的观点是错误的。
文字解析 本题考察德育的内容。
2,辨析:直观教学既是手段也是目的。
考 点 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分 值 8 分
正确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直观教学是指根据教学的需要,让学生们感知到学习的对象。直观教学通过提供给学生直接经验或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目的在于克服学生在学习和理解过程中的困难,帮助他们掌握原本生疏难理解的知识。综上所述,直观教学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能为了直观而直观,一般在学生对教学内容比较生疏时,在理解上遇到困难时才需要教师运用直观教学。
文字解析 本题考察直观教学的性质。
3,辨析:注意转移就是注意分散。
考 点 注意
分 值 8 分
正确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注意转移是指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对象所吸引。由此可知,注意的转移是主动的、有意识的行为;注意的分散是被动的、无意识的行为,二者不能等同。
文字解析 本题考察注意的涵义。
4,辨析: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只有消极作用。
考 点 课堂管理概述
分 值 8 分
正确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非正式群体指的是没有正式文件规定而构成的群体,其成员以某种共同利益、观点、爱好为基础,以感情为纽带。非正式群体有积极型和消极型之分,在班里管理中,积极型的非正式群体有助于班级管理与建设,消极型的非正式群体对班级管理起阻碍作用。教师应该发挥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
文字解析 本题考察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5,简述学校教务活动的基本环节。
考 点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分 值 10 分
正确答案 教学工作以上课为中心环节。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作业 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其中,教学上课是中心环节。
文字解析 本题考察学校教务活动的基本环节。
6,简述德育过程的节本规律。
考 点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分 值 10 分
正确答案 德育发展的基本规律: (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思想品德规律; (3)学生的思想内部矛盾相互转化的规律; (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的规律。
文字解析 本题考察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7,简述激发学生学习的方法。
考 点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分 值 1 分
正确答案 激发学生学习的方法有: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持好奇心;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文字解析 本题考查激发学生学习的方法。
8,简述教师教学能力的结构。
考 点 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分 值 10 分
正确答案 教师教学能力的结构为: (1)组织和运用教材的能力; (2)语言表达能力; (3)组织教学的能力; (4)对学生学习困难的诊治能力; (5)教学媒体的使用能力; (6)教育机智等。
文字解析 本题考察教师教学能力的结构的主要内容。
五、综合题
【案例1 材料分析题】尼克·胡哲于1982年出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他天生没有四肢,这种罕见的现象医学上称为海豹肢症,在尼克的成长过程中,他不仅要面对来自学习和生活的各种挑战,而且他还要与自卑和孤独作斗争。他会问,为什么我与其他孩子不同?为什么我一出生就没有手足?随着尼克的成长,在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指导教育下,他逐渐学会了怎样应付自身的不足,而且开始独立去做越来越多的事情,他开始适应他的生存环境,找到方法完成其他人必须要用手足完成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尼克开始热爱他的生活环境并能够从事更伟大的事情。在七年级的时候,他被选为学生会主席,与学生会其他人一起工作,处理地方慈善机构和残疾组织的各种事情,中学毕业后,尼克继续学习深造,获得了会计和财务策划的双学位学位。19岁的时候,尼克开始实现他的梦想,他通过自己充满激情的演讲和自己的亲身经历去鼓舞其他人,给他们带去希望。2005年尼克被授予“澳大利亚年度青年”荣誉称号。现在,他的足迹遍布全世界,并与数千万人分享了他的故事和经历。
请结合材料分析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概括来说,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四个方面。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能夸大遗传的作用。
(2)环境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将遗传素质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主动的。
(3)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具有主导作用,具体表现在: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学校教育由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负责。
学校教育对个体的发展具有一些特殊功能,具体表现在: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做出社会性规范;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延时和即时的价值;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内因,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自身发展的动力。
简答题
(1)请结合材料分析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
考 点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分 值 18 分
正确答案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概括来说,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四个方面。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能夸大遗传的作用。 (2)环境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将遗传素质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主动的。 (3)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具有主导作用,具体表现在: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学校教育由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负责。 学校教育对个体的发展具有一些特殊功能,具体表现在: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做出社会性规范;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延时和即时的价值;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内因,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自身发展的动力。
文字解析 本题考察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
【案例2 材料分析题】学生A:中学学习英语语法对以后学习英语帮助很大。学生B:平面几何学的好,后来学习立体几何就简单了,知识之间有很大联系。学生A:不光知识这样,弹琴也是,会弹电子琴,学钢琴也快。学生B:可有时候也不一样,会骑自行车反而影响骑三轮车。学生A:有意思,学习很奇妙。
简答题
(1)请分析材料中两位同学谈话用到的学习原理。
考 点 学习迁移的理论
分 值 10 分
正确答案 这两位同学所谈论的学习原理是学习的迁移理论。学习迁移也称学习训练,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广泛地存在于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任何一种学习都要受到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技能、态度等的影响,只要有学习,就有迁移。迁移是学习的继续和巩固,又是提高和深化学习的条件,学习与迁移不可分割。
文字解析 本题考察的是学习原理中的迁移理论。
(2)教师应该如何利用这一原理促进学生的学习。
考 点 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
分 值 8 分
正确答案 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有赖于教学,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精选教材内容; ②合理组织材料; ③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④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 ⑤防止负迁移的发生。
文字解析 本题考察迁移理论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