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高项知识点汇总(一)

一、信息与信息化

1.信息
(1)定义。
1)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认为:信息就是信息,它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2)根据信息化的奠基者香农的描述:信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因素”。
3)信息的概念存在两个基本的层次,即本体论层次和认识论层次。前者是纯客观的层次,只
与客体本身的因素有关,与主体的因素无关。后者是从主体立场来考查信息层次,既与客体因素有
关,又与主体因素有关。
(2)定量描述。香农用概率来定量描述信息的公式如下:

式中,H(X)为 X 的信息熵;pi 为事件出现第 i 种状态的概率,在二进制的情况下,对数的底是 2,
这是信息熵可以作为信息的度量,称为信息量,单位是比特(bit)。
(3)特征。信息的特征有客观性、普遍性、无限性、动态性、相对性、依附性、变换性、传
递性、层次性、系统性和转化性等。
(4)质量属性。信息的质量属性有精确性、完整性、可靠性、及时性、经济性、可验证性和
安全性等。
2.信息系统
(1)定义。信息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事物或过程组成的具有整体功能
和综合行为的统一体。
(2)特点。信息系统面向管理、支持生产。
(3)抽象模型。信息系统是管理模型、信息处理模型和系统实现条件的结合,其抽象模型如
图 1-2 所示。
1)管理模型。指系统服务对象领域的专门知识,以及分析和处理该领域问题的模型,又称为
对象的处理模型。
2)信息处理模型。指系统处理信息的结构和方法。

(4)组成部件。包括硬件、软件、数据库、网络、存储设备、感知设备、外设、人员以及把
数据处理成信息的规程等。
(5)生命周期。通常包括可行性分析与项目开发计划、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
码、测试、维护等阶段。可以简化为系统规划(可行性分析与项目开发计划)、系统分析(需求分
析)、系统设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系统实施(编码、测试)、系统运行和维护等阶段。
3.信息化
(1)信息化的核心是要通过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在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充分应用基于
信息技术的先进社会生产工具(表现为各种信息系统或软硬件产品),提高信息时代的社会生产力,
并推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改革(表现为法律、法规、制度、规范、标准、组织结构等),使国
家的综合实力、社会的文明程度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全面提升。
(2)信息化的内涵包括信息网络体系、信息产业基础、社会运行环境、效用积累过程等。
(3)信息化的体系包括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
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六个要素,如图 1-3 所示。其中,信息资源是核心、信息技术应用是龙
头、信息网络是基础设施、信息技术和产业是国家信息化建设基础、信息化人才是关键、信息化政
策法规和标准规范是保障。
(4)信息化的趋势。
1)组织信息化。呈现出产品信息化、产业信息化、社会生活信息化和国民经济信息化等趋势
和方向。
a. 产品信息化:物质产品的特征向信息产品的特征迈进;产品具有越来越强的信息处理功能。
b. 产业信息化: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广泛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产业内各种资源、要
素的优化与重组,从而实现产业的升级。
c. 社会生活信息化:整个社会体系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各种互联网平台和网络,生活
获得各种便利。
d. 国民经济信息化:指在经济大系统内实现统一的信息大流动,使金融、贸易、投资、计划、
营销等组成一个信息大系统,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经济的四个环节通过信息进一步连成一个
整体。国民经济信息化是世界各国急需实现的目标。

 

2)国家信息化。《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强调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总目标是建设网络强国,
分“三步走”。
第一步:到 2020 年,核心关键技术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大幅提
升,信息化成为驱动现代化建设的先导力量。
第二步:到 2025 年,建成国际领先的移动通信网络,根本改变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
实现技术先进、产业发达、应用领先、网络安全坚不可摧的战略目标,涌现一批具有强大国际竞争
力的大型跨国网信企业。
第三步:到 21 世纪中叶,信息化全面支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网
络强国地位日益巩固,在引领全球信息化发展方面有更大作为。

二、现代化基础设施

1.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
(1)定义。2018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 5G 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
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主要包括三方面:
1)信息基础设施。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包括通信网络基础设施(5G、
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新技术基础设施(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算力基础设
施(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
2)融合基础设施。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
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包括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
3)创新基础设施。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包括重
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强调“平台新”。
(2)发展重点。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持续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
2.工业互联网
(1)内涵和外延。
1)工业互联网是实现人、机、物全面互联的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形成智能化发展的新兴业态
和应用模式。
2)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是第四次工业革
命的重要基石。
3)从工业经济发展角度看,工业互联网为制造强国建设提供关键支撑。
4)从网络设施发展角度看,工业互联网是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
(2)其平台体系具有四大层级:网络是基础,平台是中枢,数据是要素,安全是保障。
(3)融合应用形成了六大类典型应用模式: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
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
3.车联网
(1)定义。车联网是新一代网络通信技术与汽车、电子、道路交通运输等领域深度融合的新
兴产业形态。
(2)体系架构。车联网(Internet of Vehicles,IoV)系统是一个“端、管、云”三层体系。
(3)链接方式。车联网分别是车与云平台、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内设备之间等全方
位网络链接。

三、现代化创新发展

1.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是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用
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素质的过程。
乡村振兴战略聚焦数字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重点建设基础设施、发展智慧农业和建设数
字乡村等方面。
2.两化融合与智能制造
(1)两化融合。
1)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
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2)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
3)信息化与工业化在技术、产品、业务、产业四个方面进行融合。
(2)智能制造。
1)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
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
是一种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它在制造过程中能进行智能活动。
2)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智能制造的建设是一项持续性的系统工程,涵盖企业的方方面
面。《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GB/T 39116)明确了智能制造能力建设服务覆盖的能力要素、能
力域和能力子域。成熟度等级自低向高分别是一级(规划级)、二级(规范级)、三级(集成级)、
四级(优化级)和五级(引领级)。
3.消费互联网
(1)消费互联网是以个人为用户,以日常生活为应用场景的应用形式,为满足消费者在互联
网中的消费需求而生的互联网类型。消费互联网本质是个人虚拟化,以消费者为服务中心。
(2)基本属性包括媒体属性和产业属性。
(3)推动了社会生活的深层变革,“无身份社会”建立,开辟了应用新格局。

四、数字中国

1.数字中国
数字中国是新时代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新战略,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新举措,
是驱动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信息化建设,
主要包括宽带中国、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电子政务、新型智慧城市、
数字乡村等内容。
2.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更高级经济形态,是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驱动
的产业梯次转型和经济创新发展的主引擎,在基础设施、生产要素、产业结构和治理结构上表现出
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显著不同的新特点。
(1)从产业构成来看,数字经济包括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大部分。数字产业化包括数
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产业数字化指数字化效率提
升业。
(2)从整体构成上看,数字经济包括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和数据价值化四
个部分。
3.数字政府
数字政府通常是指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为着力点,通过
数据驱动重塑政务信息化管理架构、业务架构和组织架构,形成“用数据决策、数据服务、数据创
新”的现代化治理模式。
(1)数字政府既是“互联网+政务”深度发展的结果,也是大数据时代政府自觉转型升级的
必然,其核心目的是以人为本,实施路径是共创、共享、共建、共赢的生态体系。
(2)数字政府被赋予了新的特征:协同化、云端化、智能化、数据化、动态化。
(3)数字政府建设关键词:共享、互通、便利。
(4)从面向社会大众政务服务视角来看,主要内容重点体现在“一网通办”“跨省通办”“一
网统管”。其中“一网统管”强调:一网、一屏、联动、预警、创新。
4.数字社会
数字社会包含以下内容。
(1)数字民生。重点强调:普惠、赋能、利民。
(2)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是运用信息通信技术,有效整合各类城市管理系统,实现城市各系
统间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推动城市管理和服务智慧化,提升城市运行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提高城市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创新型城市。
1)五个核心能力要素。
a. 数据治理:围绕数据这一新的生产要素进行能力构建,包括数据责权利管控、全生命周期
管理及其开发利用等。
b. 数字孪生:围绕现实世界与信息世界的互动融合进行能力构建,包括社会孪生、城市孪生
和设备孪生等,将推动城市空间摆脱物理约束,进入数字空间。
c. 边际决策:基于决策算法和信息应用等进行能力构建,强化执行端的决策能力,从而达到
快速反应、高效决策的效果,满足对社会发展的敏捷需求。
d. 多元融合:强调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动态性及其融合的高效性等,实现服务可编排和快
速集成,从而满足各项社会发展的创新需求。
e. 态势感知:围绕对社会状态的本质反映及模拟预测等进行能力构建,洞察可变因素与不可
见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从而提升生活质量。
2)发展成熟度划分为规划级、管理级、协同级、优化级、引领级五个等级。
(3)数字乡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指出:立足新时代国情农情,要将数字乡村作为数
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方面,加快信息化发展,整体带动和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到 21 世纪中叶,
全面建成数字乡村。
(4)数字生活。依托互联网和一系列数字科学技术应用为基础的一种生活方式,可以方便快
捷地带给人们更好的生活体验和工作便利。数字生活主要体现在生活工具数字化、生活方式数字化、
生活内容数字化三个方面。
5.数字生态
数字生态为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有力的支撑。
(1)数据要素市场。就是将尚未完全由市场配置的数据要素转向由市场配置的动态过程。
1)目的是形成以市场为根本调配机制,实现数据流动的价值或者数据在流动中产生价值。
2)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具有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的双重属性。
3)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是一种结果,而不是手段。
(2)数字营商环境。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 2021 年 12 月提出的全球数字营商环境
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五个一级指标:数字支撑体系、数据开发利用与安全、数字市场准入、数字市
场规则、数字创新环境。
(3)网络安全防护。《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
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颁布,以及网络安全等
级保护 2.0 标准体系的发布,使我国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制度标准更加健全。

五、数字化转型与元宇宙

1.信息空间
信息空间成长为第三空间,并与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共同构成人类社会的三元空间。
2.数字化转型
(1)数字化转型是建立在数字化转换、数字化升级的基础上,对组织活动、流程、业务模式
和员工能力等方方面面进行重新定义的一种高层次转型。
(2)驱动因素。
1)生产力飞升:第四次科技革命。
2)生产要素变化:数据要素的诞生。
3)信息传播效率突破:社会互联网新格局。社交网络信息传输具有永生性、无限性、即时性
以及方向性的特征。
4)社会“智慧主体”规模:快速复制与“智能+”。
(3)基本原理。传统发展竞争力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决策瓶颈、变革制约、知识资产流失、
需求响应延迟,组织的数字化转型则基于组织既有的治理与管理体系、工艺路径和产品技术、服务
活动定义等,打造更加高效的决策效率、更灵活的工艺调度、更多元的产品与服务技术应用和更丰
富的业务模式等。
(4)智慧转移。
1)数字化转型基本原理揭示了个体智慧(知识、技能和经验等)由“自然人”个体,转移到
组织智慧(计算机、信息系统等掌握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S8D 模型构筑了“智慧-数据”“数据-智慧”两大过程的 8 个转化活动。数据是筑底构建可
计算智慧的关键,如图 1-4 所示。
3)计算智能完成了智慧载体由自然人到计算机和信息系统的转移,其价值不仅仅可实现智慧
的不间断在线,更可以实现“智慧挤压”(多方法多维度综合判断)和更高级别的“智慧萃取”(新
智慧的生成),进一步实现智慧的可复制。这一过程也是第四科学范式的基本框架,是第四次科技
革命的触发逻辑。

 

(5)持续迭代。数字化组织每个能力因子数字化“封装”的持续迭代主要包含四项活动:信
息物理世界(也称数字孪生,Cyber Physical System,CPS)建设、决策能力边际化(Power to Edge,
PtoE)部署、科学社会物理赛博机制构筑(Cyber-Physical-Social Systems,CPSS)、数字框架与信
息调制(Digital Frame and Information Modulation,DFIM)。针对能力因子的持续迭代可以从任何
一项活动开始实施四项活动,形成持续迭代闭环。
3.元宇宙(Metaverse)
(1)元宇宙是一个新兴概念,是一大批技术的集成。
(2)主要特征。
1)沉浸式体验:元宇宙的发展主要基于人们对互联网体验的需求,这种体验就是即时信息基
础上的沉浸式体验。
2)虚拟身份:人们已经拥有大量的互联网账号,未来人们在元宇宙中,随着账号内涵和外延
的进一步丰富,将会发展成为一个或若干个数字身份,这种身份就是数字世界的一个或一组角色。
3)虚拟经济:虚拟身份的存在就促使元宇宙具备了开展虚拟社会活动的能力,而这些活动需
要一定的经济模式展开,即虚拟经济。
4)虚拟社会治理:元宇宙中的经济与社会活动也需要一定的法律法规和规则的约束,就像现
实世界一样,元宇宙也需要社区化的社会治理。
posted @ 2024-02-29 09:52  EdisonYao  阅读(25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