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给传统银行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主要为转载)
我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关键点就是:
互联网金融会大幅度的降低金融交易的成本和信息不对称。
基于这一点,互联网公司推出了例如 人人贷、支付宝、阿里小贷、微信支付,这些归根结底,就是降低成本、让用户使用更方便,让用户获取更大收益。我认为传统银行必须正视互联网给金融带来的冲击,传统银行一定要快速进军互联网金融市场,现在的年轻一族已经越来越习惯了互联网金融的模式,随着老一代的老去,以后互联网金融模式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推崇。
互联网企业会采用第三方支付、P2P、阿里小贷、众筹融资、互联网理财和互联网货币。现在就缺最后一步——第三方支付的各大公司联合起来取代央行,这一步谁都不敢做,但是从技术上来讲已经做得到了,如果这一步做到的话,下一个就是互联网货币会,这个只不过法律还是有限制。
传统金融行业要特别关注以下两点 1 大力开拓互联网渠道等方式提升用户体验(例如微信银行、互联网销售平台、互联网P2P金融平台、移动支付) 2 运用互联网技术(例如虚拟化、大数据、云计算等,进行征信分析、风险分析)
国外互联网金融P2P案例
Prosper
Prosper是美国第一家P2P信贷公司,于2006年加州旧金山市成立。该公司规定,凡具有美国合法公民身份、社会保障号、个人税号、银行账号、个人信用评分超过520分的注册客户,均可以从事Prosper平台内的借贷交易。Prosper开创的商业模式被其他P2P公司效仿,即在网上公布借款人的借款需求和信息;放贷人在网上获取贷款信息并构建贷款组合;建立贷款的二级交易平台等。目前Prosper会员超过200万人,累计贷款金额约6.9亿美元,借款需求在2000美元至3.5万美元之间。
Prosper的风险定价机制。Prosper最初开始采用荷兰式拍卖决定资金供求匹配和贷款利率,之后改用基于内部评级的利率定价机制。首先,Prosper根据借款者信息建立了一个内部评级系统,称为“Prosper评级”,从高到低共分为AA、A、B、C、D、E、HR七级。Prosper评级越低,表明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越差,对应的贷款损失率可能超高。Prosper估计,AA级贷款平均年损失率不超过1.99%,最低评级HR贷款平均年损失率不低于15%。其次,Prosper根据对借款人的信用评级、贷款期限以及之前是否有Prosper贷款决定贷款利率。Prosper评级越低、贷款期限越长或之前没有Prosper贷款,贷款利率就越高。资料显示,目前Prosper的贷款利率在5.65%~33.04%之间。
Prosper的盈利机制。Prosper不对贷款提供担保,贷款风险由放款人承担,Prosper的主要工作是确认借款人的身份和个人信息、提供全生命周期内的贷款服务。Prosper对借款者按借款金额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借款人的评级越低,费率越高,费率在0.4%~4.5%之间。
Lending Club
Lending Club于2007年成立于美国,目前已促成贷款累计29.8亿美元,累计支付利息2.67亿美元。Lending Club公司对符合要求的贷款申请,根据借款者的FICO信用评分、贷款金额、过去6个月借款次数、信用记录长度、账户数量、循环信用证使用率和贷款期限等因素进行内部信用评级,评级分为A到G共7个等级,每个等级又分为5档。不同信用等级对应不同的贷款利率,范围从6%~25%。
Lending Club把每份贷款称为一个票据,在网上公布贷款金额、待认购金额、期限、评级、利率、用途以及借款者就业、收入、信用历史等信息,供贷款人选择。对于单个票据,投资者的最小认购金额是25美元,因而一名有2万美元的贷款人最多可投资800个票据,从而实现风险的充分分散。Lending Club为贷款人(投资者)提供了构建贷款组合的工具,当投资者说明自己的收益目标,投资金额和拟认购贷款金额,Lending Club会据此为投资者推荐一个贷款组合。Lending Club还为投资者提供了贷款交易的平台,在贷款存续期间,Lending Club负责向借款人收取贷款本息,转交给贷款人,并处理可能的延付或违约情况。Lending Club借款者整体上属于中上收入阶层。借款者的FICO信用评分平均为715分,非按揭债务/收入比平均为14.07%,信用历史长度平均为15年,年收入平均为7万美元,属于美国前10%的水平,平均贷款金额为1.1万美元。贷款用途以还信用卡债为主。资料显示,Lending Club客户贷款用途中还信用卡债的为70.37%,改善住房的为7.09%,大额购买的为3.21%,汽车融资的为1.88%,其他用途为12.28%。放贷人通过分散投资降低风险的效果相当显著。统计表明,当放贷人投资100笔贷款,遭受亏损的概率是1%;放贷人投资400笔贷款,遭受亏损的概率是0.20%;放贷人投资800笔贷款,基本上不可能出现亏损。
国内互联网金融P2P案例
宜信公司
宜信公司的创始为唐宁,创建于2006年5月,总部位于北京,是一家集财富管理、信用风险评估与管理、信用数据整合服务、小额贷款行业投资、小微贷款咨询服务与交易促成、公益助农小额信贷平台服务等业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业集团公司。
数据显示,2011年宜信P2P业务平均交易额度达50111元,为近五年来最高点,若以逾期90天作为不良贷款计算,宜信公司2012年年底的不良贷款率为2%~3%,不良贷款的性别分布男女比例为83:17。据报道,截至2012年10月,宜信已发展出一个拥有超过5万名投资者和25万借款者的网络,宜信促成的借贷交易总额在20亿~30亿美元。宜信的借贷流程为:一个潜在借款人通过网站或电话提交借款申请,宜信的工作人员将与之面谈,通过综合考察其身份的真实性、收入状况、职业稳定性、居住稳定性、社交网络稳定性等,进行风险评估,并将符合条件的借款人向出借人推荐,出借人以1万元为单位进行投标,借款人需要支付利息(目前为11%)和平台管理费,宜信为出借人的资金提供本息担保。如果借款人违约,则贷款余额转让给第三方,由第三方代借款人偿还本息,第三方可能是宜信。
宜信的风险管理措施主要包括:一是客户信息认证,宜信从还款能力、信用历史、还款意愿和借款用途等多个方面进行严格审核和评估;二是提供小额出借分散风险;三是设立独立的还款风险金账户,若借款人逾期或违约,还款风险金将对出借人做出相应补偿;四是宜信每个月都给客户寄送账单,了解资金去向、回款和收益情况。
阿里金融
阿里小微金融集团成立于2010年,是中国首个专门面向网商放贷的小额贷款公司。阿里金融与其他P2P公司相比,具有明显的信息优势。阿里金融与阿里巴巴、淘宝网、支付宝底层数据完全打通,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客户网络行为、网络信用在小额贷款中得到运用。小企业在阿里巴巴、店主在淘宝网上经营的信用记录、发生交易状况、投诉纠纷情况等百余项指标信息在评估系统中通过计算分析,并做为贷款的评价标准。阿里金融整合了电子商务公开、透明、数据可记载的特点、解决了传统金融机构对个人及小企业贷款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流程复杂等问题。
阿里金融的风险管理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严格的借款人资格限定,阿里金融将申请人限定为阿里诚信通会员和中国供应商会员,阿里金融利用各网络平台信息互通的优势了解客户;二是阿里巴巴经过多年网络交易平台的运作与监控,拥有网商大量的交易信息,具有相对成熟的信用评价体系及较完整的交易数据库。阿里金融的放贷直接汇入客户的支付宝账户,使得阿里金融可以监控资金的流向;三是阿里金融以网店的未来收益作为贷款抵押,网店贷款违约经营将受到影响。2013年3月阿里巴巴共有7980万注册用户、1030万个企业商铺及75万名付费会员,阿里金融的小微贷款业务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在融资方面,阿里金融基于支付宝开发了一项余额增值服务——余额宝,通过余额宝,用户不仅可以得到较高的收益,还能随时消费支付和转出,可以在支付宝网站购买基金(天弘基金)。余额宝6月份上线以来,用户超过100万户,基金规模达550亿元,对银行存款形成了一定影响。
P2P VS 商业银行
与银行相比互联网金融的优势
主要采取线上操作,交易成本低。尽管目前还没有互联网金融公司与商业银行管理费用的比较数据,但根据普华永道的调查,美国银行业一笔交易通过网点完成的平均成本为4美元,通过手机银行的平均成本为0.19美元,通过网银的成本为0.09美元,即网点的交易成本是网银的40倍。由于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主要交易是通过网络完成的,基本上没有物理网点,也不需要队伍庞大的营销人员,加之流程相对简单,而商业银行通常都有众多的物理网点、有众多的前台营销人员、中后台管理人员,因此互联网金融公司的管理成本相对传统商业银行具有一定优势。
几乎不受金融监管,存在制度套利。互联网P2P公司的业务模式主要分为互联网金融服务(网络基金、保险(放心保)销售和融资)和金融的互联网居间服务两类,其中互联网金融的融资服务实际上在履行传统商业银行的融资功能,即实现储蓄投资功能的转换。目前商业银行的存款负债业务接受严格的监管,存款需要向央行上缴约20%的存款准备金,贷款余额需要接受75%的存贷比限制。更重要的是,商业银行需要满足8%的最低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另外,银行还要接受监管机构对其流动性、合规性、反洗钱等方面的定期、不定期的检查。而互联网金融P2P公司却可以不受这些监管规则的约束,尤其是可以不受资本充足率这一杠杆倍数的限制,这使得P2P公司的贷款业务扩张不受资本的约束,可以实现快速的扩张。简言之,P2P公司相对银行通过监管套利实现较快增长。
运用互联网先进技术,在信息获取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传统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评级时提供的利润、现金流等财务数据,即银行信息主要依赖贷款申请人提供和调查人员的搜集,而互联网金融P2P公司则通过社交网络(像Facebook)、电商平台、搜索引擎、云计算等互联网平台或技术获取客户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信息,然后运用数据挖掘、模型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及还款能力进行准确评估。因此,互联网金融公司相对传统商业银行,可以更好地解决小微金融客户的信息不对称,更准确地识别和评估客户风险,实现科学地资产定价和风险管理。
与银行相比互联网金融P2P公司的劣势
资产负债规模相对较小。无论是全球还是国内,无论是单个互联网金融P2P公司,还是互联网金融整体,从信贷规模、负债规模等都无法与传统商业银行同日而语。资料显示,国内互联网金融公司中最具影响的阿里金融,其小微贷款余额约200亿元,吸储产品余额宝余额约500亿元,而2013年三季度工行贷款总额为9.6万亿元,存款总额为14.7万亿元,分别是阿里金融的480倍和294倍。《中国P2P借贷服务行业白皮书2013》的数据显示,2012年末,P2P贷款服务平台超过200家,可统计的P2P平台线上线下借贷规模在500亿~600亿元之间,而2013年10月银行业贷款余额为70.8万亿元,可见短期内互联网金融贷款规模和传统银行远不是一个量级。
融资渠道少,经营风险高。传统商业银行,尤其是上市银行可运用众多融资方式,包括发行股票、债券、同业拆借、央行贷款、发行理财产品、吸收存款、转让贷款等,但互联网金融公司除了通过高收益金融产品(余额宝)吸引存款之外,其他融资渠道较少,因而,互联网金融公司面临着巨大的流动性风险。另外,中国缺乏成熟的个人征信体系和类似Facebook那样的实名社交网站,这导致中国互联网金融公司贷款面临更高的违约风险,致使互联网金融公司面临较高的信用风险。据“网贷之家”统计,2013年1至11月,出现危机或关停的网贷公司有49家,一些公司老板甚至已“携款跑路”。
信息披露不充分,资本杠杆倍数过高。由于互联网金融P2P公司不受银监会、央行和证监会等机构的监管,没有披露类似银行的存贷比、存款准备金率、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不良率等指标,甚至没有披露基本的财务报表,因而投资者(借款人)对互联网金融公司的风险难以判断,而且当互联网金融公司违约或破产时投资者的损失得不到补偿。另外,互联网金融公司用来缓冲贷款损失的自有资本明显不足。数据显示,2012年互联网金融公司“温州贷”、“人人聚财”注册资金均为500万元,“人人贷”、“拍拍贷”、“中宝投资”的注册资金均为100万元,而它们在2012年的交易额分别达到20.7亿元、8.5亿元、3.97亿元、3.4亿元、13.45亿元,如果以银行的标准计算这些互联网金融公司的资本充足率,估计不会超过3%,这使得互联网金融公司的资本杠杆倍数超过30倍,与破产之前的雷曼相当。
对银行业的启示
1、大力发展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银行渠道,降低传统银行的经营成本。
2、充分运用社交网络、大数据、云计算、搜索引擎、电商交易数据和数据挖掘等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对小微金融客户进行信用评级和贷款定价。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已势不可挡,中国银行过度依赖利差收入的盈利模式面临挑战。大力发展银行具有定价优势的小微金融已成银行业的共识,但由于小微企业并没有可信的财务报表数据,运用传统的方式并不能获取所需的财务信息。银行业可以借鉴互联网金融公司处理信息的经验,运用社交网络(例如Lending Club与Facebook合作)、云计算、搜索引擎、电商交易数据等互联网、计算机技术或平台,运用数据挖掘、模型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小微客户的还款意愿及还款能力进行准确评估,从而有效控制信贷风险,并实现交叉销售。
3、借鉴互联网金融P2P公司经验,发展节省资本的P2P撮合业务。由于中国银行业资产规模保持快速增长,而资本补充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因而银行业发展面临资本充足率的约束。目前银监会对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分别为11.50%和10.50%,部分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勉强达到规定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因此,调整资产和业务结构,大力发展低资本消耗业务是银行业的必然选择。建议物理网点不具优势的中小型银行通过建立P2P平台(可借鉴招商银行(行情,问诊)的小企业e家投融资平台),在监管政策许可的情形下,适度发展针对小微企业、零售客户的P2P投融资撮合业务,增加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减轻补充资本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