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排序算法
原理:
- 在数列之中,选择一个元素作为"基准"(pivot),或者叫比较值。
- 数列中所有元素都和这个基准值进行比较,如果比基准值小就移到基准值的左边,如果比基准值大就移到基准值的右边
- 以基准值左右两边的子列作为新数列,不断重复第一步和第二步,直到所有子集只剩下一个元素为止。
案例:
举个例子,假设我现在有一个数列需要使用快排来排序:{3, 44, 38, 5, 47, 15, 36, 26, 27, 2, 46, 4, 19, 50, 48},我们来看看使用快排的详细步骤:
- 选取中间的
26
作为基准值(基准值可以随便选) - 数列从第一个元素
3
开始和基准值26
进行比较,小于基准值,那么将它放入左边的分区中,第二个元素44
比基准值26
大,把它放入右边的分区中,依次类推就得到下图中的第二列。 - 然后依次对左右两个分区进行再分区,得到下图中的第三列,依次往下,直到最后只有一个元素
- 分解完成再一层一层返回,返回规则是:左边分区+基准值+右边分区
代码:
def quick_sort(arr): """快速排序""" if len(arr) < 2: return arr # 选取基准,随便选哪个都可以,选中间的便于理解 mid = arr[len(arr) // 2] # 定义基准值左右两个数列 left, right = [], [] # 从原始数组中移除基准值 arr.remove(mid) for item in arr: # 大于基准值放右边 if item >= mid: right.append(item) else: # 小于基准值放左边 left.append(item) # 使用迭代进行比较 return quick_sort(left) + [mid] + quick_sort(right)
算法复杂度总结:
- 稳定性:快排是一种不稳定排序,比如基准值的前后都存在与基准值相同的元素,那么相同值就会被放在一边,这样就打乱了之前的相对顺序
- 比较性:因为排序时元素之间需要比较,所以是比较排序
- 时间复杂度:快排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 空间复杂度:排序时需要另外申请空间,并且随着数列规模增大而增大,其复杂度为:O(nlogn)
- 归并排序与快排 :归并排序与快排两种排序思想都是分而治之,但是它们分解和合并的策略不一样:归并是从中间直接将数列分成两个,而快排是比较后将小的放左边大的放右边,所以在合并的时候归并排序还是需要将两个数列重新再次排序,而快排则是直接合并不再需要排序,所以快排比归并排序更高效一些,可以从示意图中比较二者之间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