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离家很近,于是,每天下班后看新闻娱乐频道18点的“媒体大搜索”成了我的习惯。在上海,能在每天下班后回到家中看六点的新闻实在是一种莫大的幸福---我有的同事每天近晚八点才能到家。有时候回家稍晚一些,也能赶上18:30分的“东视新闻”,平时少有看报的时间,基本就靠每天早上听早新闻和晚上看晚新闻以了“天下大事”了。
说到“天下大事”,好像上海本地人都不太喜欢看央视的“新闻联播”,我的好多亲戚朋友包括我也一样,基本上是不看。感觉国家大事太多,实质性的东西太少,发生在身边的事太少。而北京等地乃至整个北方都爱看“新闻联播”,我姑姑姑父在北京,大姨姨父在成都,他们每天都看这个。基本上除了上海卫视,几乎所有的省级卫视一到晚上七点都会转播央视的“新闻联播”(我想央视一套基本上哪里都能收到,为什么还要转播呢,要看的人自然会看,自家卫视抓紧多播一些自己省里的新闻啊),从这里,上海人的“小市民”完完全全地在此体现:上海人大都只关注自己身边的事情,或者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情,所以都喜欢看“自家的新闻”,比如:上海植物园的桂花开了,xx路发生交通事故了,xx明星又要来开演唱会了,xx食品又涨价了,等等,这些都是与自己每天生活息息相关的。而新闻联播中常播的老胡又要访美了,xx领导来华了,大部分上海人感觉于己无关,所以少有人会去看。每次在北京坐地铁或者公交,总会听到有些“侃爷”大聊世界政局,台湾形势等等,我以前听到这些心里总是一怔:毕竟是首都,皇城根下的人啊,见识就是不一样;在上海,听到最多的就是:阿拉手头xx股票又跌了,明朝开始粮油又要涨了,去年买的房子涨了十几万,明年养老金幅度要上调了等等,跟北京人比起来,好像显得小气了许多(但是毕竟实惠啊,呵呵)。
以“上海人”这样的名字做题目,很容易激起有些人的不满,因为好多地方的人都对上海人有一些偏见。当年去北方念书,妈妈临行前叮嘱我:“上海人在外地名声并不好,为人处事要多谦让,不要与人争执。”虽然在北方感觉北方人大都都很温和而且很热情,并没有想象的那样“五大三粗”(特别让我感到奇怪的是,大一时我居然是班里最高的),但是妈妈的那番言语,却让我从另外一个角度认识我这个“上海人”。
网上不少论坛都有关于南方北方,城市农村之类的讨论,常常会跟贴几十上百页,而且许多粗话脏话都出来了,我从不在上面留言,因为不管是哪里人都有好人和坏人,为什么都是一概而论,一棍子打死呢,中国地域辽阔,南北差别也很大,其实这中间很多只是习惯问题,并没有孰好孰坏的问题。比如我在山东时发现好多人中午都要睡午觉(是脱掉衣服到床上去睡,学校,机关都是如此),感觉要是在上海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白天时间多紧张,多宝贵啊,结果大学四年我几乎每天中午一个人跑到几乎空无一人的教室看报纸或者看小说,但也没见得比那些每天中午睡觉的人多看了多少东西。
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北京为什么那么流行一块两块钱的纸币,而到了上海,几乎都是清一色的一块钱硬币,很少会见到纸币?我听到有一种解释是:北方比较冷,拿“钢蹦”太凉,而南方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而硬币比较方便,所以硬币就流行。不知道有没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