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作业——软件工程实践总结作业

  • 作业链接
  • 回望课程
  • 经验总结+实例/例证结合的分析
  • 建议、感想
  • 分析一下自己所处的团队
  • 证明我“学会”了软件工程
  • 个性发挥

一、回望课程

对比开篇博客你对课程目标和期待,“希望通过实践锻炼,增强计算机专业的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对比目前的所学所练所得,在哪些方面达到了你的期待和目标,哪些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为什么?

慢慢地实际接触到软件工程,接触到优秀的助教们,在论坛上听大佬们的报告,面对面的交流让我们对之后的工作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个也算是比较大的收获了。

之后能,自己在做软件的时候,真的“有压力”才有动力吧,真正开始学习了写软件才去翻书,认真查资料,存储记录资料,了解QT,看看MFC,试试OPENCV,但是移动端还是没有怎么接触。此外,真正和“PMS”队友们一起见识了凌晨四点的福大。

其实自己的导师不是逍逍,但是周围同学总是以为我导师柯逍,算是软工和火眼金睛的孽缘吧。(对不起程烨老师)

和我的小伙伴们的一起奋斗的日子还历历在目,为了软工,借排插,牵网线到活动室,真的很不容啊啊啊啊。

在这期间也认识的新的小伙伴,和老朋友们的亲密度也上升了嘿嘿,超赞。

总结这门课程的实践总结和给你带来的提升

1.最后个人完成大约 450 行的代码,由一开始垃圾代码2K多删删减减而来,量不是很大,毕竟界面基本靠拖拽,写代码的基本是交互和对接,但是真的好麻烦。

2.软件工程课程中各门课程所花的时间如下

作业名 花费时间
个人项目实战 10h
团队展示 1h
项目选题报告 1h30m
原型设计(结对) 5h
结对编程(2) 10h
项目需求分析 2h
项目UML设计(团队) 3h
Alpha冲刺
Beta冲刺
“华为云”软件分析 4h

3.印象最深的当然是Alpha与Beta冲刺。每次作业,组长就认真地带大家开会,开始秋天的天气还好,后面凛冬出来开站立式会议真的好冷啊,也感谢组长每次都认真叫大家出来,有时候自己是懒得写代码想玩一玩但是想想报告的时候总不能说自己什么都没干,想想还是要自己写点东西的。到了deadline的时候“筒子们,干巴得!今晚我们一起熬夜吧!一定要写完”。我们也真的支撑了下来,熬出头了还一起吐槽,一起逛淘宝互相看看哪件衣服好看,哪条围巾不错这种日子虽然辛苦但是还是蛮开心的。

4.一学期累计花了大约70h+在这次软件工程上吧,平均每周会有6-7小时在做这样的事。
5.学会了使用Processon、mockplus、visual studio 2017、QT等。
6.工具……软件?
7.没有学习新语言,要说的话就是QT的C++库了。
8.学习和掌握了:原型设计、单元测试,UML的设计等。
9.其他方面提升了:团队协作经验、代码规范等。


二、经验总结

开学的时候,自己是觉得想要从这次软工实践中,学会写一个软件,不过那个时候也没有考虑很多,不知道是考研还是直接工作。

周围很多同学在被“数独”劝退之后很轻松的样子,有些不是因为数独作业难而不想做,只是明确想要考研,而认为实践对于考研并没有十分大的用处,锦上添花而非必要,不知道如果软工实践会不会变成必修课。想想理论课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没有实践,理论课的东西真的只是对付考试用而已。

半年前也还没有什么团队意识,甚至报这门课也其实就是想自己单独写出一个东西,其他人太碍事了。

在实际写东西的时候,基本上,大家的后端程序写好了,前端的界面也好了,其实最后面会熬夜是因为

接不上啊,最后的交接部分主要是我的部分,毕竟界面是用我在QT上写的界面按钮来操作的,但是数据总是传输失败,这里那里稍微动一下就是一个BUG。

哟,写BUG呢

所以,认真认真,团队应该多出来一起打代码,各自打代码的时候,手在敲键盘,嘴上可以交流交接事宜,互相了解进度和交流困难是很重要的。虽然电脑搬出来很麻烦,但是出来一起打代码可以相互打鸡血啊。


三、建议、感想

希望下学期一个组可以多一些人,不然一个组就5个人,1个产品经理,2个前端,2个后端。

不可能的!

实际情况没有那么理想,还是像隔壁班一样可以7个人一组就好了,感觉人手太少啊。如果有人摸鱼,那么5个和7个都是一样的。还是人多力量大啊!

话说刚开始的时候我心里也是抱着要学习“真技术”的心态报了这门课程,都很热情,很有积极性。但很大一部分人从第一次作业开始,退选的人越来越多,到后来没有剩下多少人,自己班都惨不忍睹。

或许是因为这门课有些难度,人总是懒得的。更何况大家不是只有一门软工实践还有很多课啊。我也有想放弃的念头,但是想想儿子没有自己怎么办,就坚持了下来,但是坚持下来真的能有很大的收获。比其他同学先一步懂得何为软工;比其他同学先一步懂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尽管困难重重;你可以结交到很多很多的朋友,了解更多更多的大神,亲眼看到专业更高层的阶段,这又是一大收获。想想学弟学妹也就看看兴趣吧,如果未来想考研或者从事其他工作的话也的确不怎么需要这门课。

关于团队中途换队员这一说,K班是没有实行这个制度,但是也有在听舍友吐槽,大家对此还是很抵触的吧,毕竟都是自己好不容易照的队员。其实谁会愿意去别的团队呢,在工作上换团队总是因为领导垃圾or队友垃圾or私事or公司亏待才会特地换地方,学校还是不一样的,因为这个造成分歧对团队内部也会有裂痕。


四、分析一下自己所处的团队

萌芽状态和磨合状态毋庸置疑是度过了,规范阶段我们团队还有待提高,至少没有规范文档给出。。。。,最后的创造阶段,虽然做出了一个东西,但确实谈不上“创造”这一说。

团队现在还是挺会吹自己的“产品”的。

组长很棒的,领导力A,美的显现EX,能够指出我们每个人各自哪里需要改进,有了问题和大家一起解决,带领大家Up。


五、证明我“学会”了软件工程

  • 研发出符合用户需求的软件

车辆检测与追踪:非密集无遮蔽场景下,准确率98.05%;密集有遮蔽场景下,准确率66.67%

行人检测与追踪:非密集无遮蔽场景下,准确率95.45%;密集有遮蔽场景下,准确率70%

热力显示:多颜色层次的反映当前区域流量密度,同时,一定程度弥补密集有遮蔽场景下人车检测准确率较低的缺陷

视频摘要:剪除静止帧,大幅减少视频中的无效内容

速率估测:对非透视路面速度估测效果较好

报表输出:将流量检测数据输出,自动形成图表,方便用户查看

  • 通过一系列工具,流程,团队合作,能够在预计的时间内发布 “足够好” 的软件

Alpha

Beta


六、个性图文

讨论项目、编写代码日常

fe

拍摄日常

画的

image

posted @ 2018-01-07 17:54  真菌啊  阅读(230)  评论(1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