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商业智能)

     BI(商业智能 Business Intelligence)的原始概念很早就有,毕竟只要有数字化管理存在,就一定可以看到数字化决策的身影。而它正式作为一种独立的理念和产品,在市场上崭露头角,是在90年代初的美国市场,产生的基础是业界在经过10年的信息化管理推广后,用户的意识和技术条件已经完成了基础奠定,于是BI应运而生。按照IDC对于BI功能的定义,BI是如下几个功能的组合:
  • 查询和报告工具:专门用来支持初级用户的原始数据访问。
  • OLAP工具:提供多维数据管理环境,其典型的应用是对商业问题的建模与商业数据分析。OLAP也被称为多维分析。
  • 数据挖掘(Data Mining)软件:使用诸如神经网络、规则归纳等技术,用来发现数据之间的关系,做出基于数据的推断。
  • 数据集市(Data Mart)和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产品:包括数据转换、管理和存取等方面的预配置软件,通常还包括一些业务模型,如财务分析模型。
  • 主管信息系统(EIS,Executive Information System) 。

     在中国市场,BI作为一个真实存在的市场(而非个别案例),是近两年的事情。从市场结构上看,大致分为如下几个阵营:

  • 高端市场垄断阵营:由IBM、Oracle、Cognos、Hyperion、BO等行业巨头组成的市场力量,注重合作完成大型项目应用,金融、通讯等领域的大型采购,是他们的领地。这类企业往往并不提供全套的产品线,而是注重在某一专注领域,如IBM和Oracle以数据仓库见长,Hyperion以OLAP Server著称,而BO以表现层内容为主体。
  • 中端市场争夺阵营:以本土企业为主,以炎鼎软件的Max@X Analyser(数巨BI)、和勤软件的Hinge BI等产品为代表者,深刻理解国内用户需求,将重点放在中型项目中,提供从报表到智能分析全套产品线,以本土化报表需求支持、低成本OLAP功能投资、优越的人机交互性、低项目实施难度、快速实施支持等为主要竞争优势,在中端市场开辟领地。
  • 低端市场侵扰阵营:以本土企业为主,单纯提供报表技术平台,在理解国内报表需求方面,相比国外产品,如水晶报表、Brio等,具有明显优势。代表产品包括华表、润乾、杰表、中创等。
posted on 2008-09-05 14:37  ゞWXXoοО  阅读(36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