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告高级经理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某互联网公司财务报告高级经理(负责集团总账及财报consolidation) 


杭州 150W上下


岗位描述 及 挑战
1、结合快速多变的复杂业务环境,不断探索,通过系统,流程,培训等多种方式把控财务报表的质量; 

(*、这一点首先通过业务流程BPM将流程梳理为流程文档,再通过IT信息化手段将流程落实到员工的日常工作中,对于每个审批点留下日志用于日常监控,举个例子,在月结过账中采取关账驾驶舱进行月结流程的过程化可视化监控以监督日常运营)


2、快速响应BU财务需求,对复杂会计事项(GAAP)进行判断,并给出专业意见;并由点及面,与国际财务团队共同对集团整体会计事项进行把控; 

(*.这一点系统是无法帮忙的,更多的是职业技能和软技巧。)


3、推动BU财务与集团reporting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对财务报告分析并汇报,以及协同集团FP&A,国际财务的财报披露,预测,预算工作,为管理层决策提供财务支持;

(*、这一点系统方面SAP BO系统可以辅助帮忙集团合并报表,或者通过自定义开发合并报表子系统将企业定制化业务数据,至于IFRS/LOCAL GAAP的差异调整要在系统中分别体现记账调整.)

 
4、能推动reporting制度流程的整体优化, 发掘并把控风险点,提升工作效率;

(*、这一点的某个子项 在SAP GRC内控系统中进行用户权限职责分离,自动识别用户权限的风险控制点,针对报表设置监控准则进行模糊比较差异点。)


如何判断财务报表的质量??

1.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不仅应该从静态的角度看问题,更应该从动态的眼光对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2.在利用财务指标进行财务分析时,应该将近三年的财务数据结合起来,一方面注意有关数据的勾稽关系,另一方面注意产生不正常变化的指标,重点对这些指标进行分析;
3.对财务指标进行统一的定义,只有计算口径一致,对比分析才有意义;
4.对特别重要的财务指标进行重点分析,并尽可能采用多种方法验证其真实性;
5.注意将尽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结合起来分析:
6.注意该企业在无形资产方面的投进情况,分析该企业的发展潜力;
7.从会计法规的角度,对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进行严格规定,防止内部人对财务数据的人为操纵,特别是对于关联交易的有关信息应该及时而准确的披露。

    要了解企业的实力首先就得看企业的财务报表。因此财务报表也就成了第一张企业的脸面。从而我们得知财务报表反映一家企业过去一个财政时间段(主要是季度或年度)的财政表现,及期末状况。它能帮助投资者和债权人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进一步帮助经济决策。那么小编不禁想问大家,你知道如何判断财务报表的质量呢?不懂人士要注意啦,下面小编就教你几招。

  第一、报表要平,不要以为叔开玩笑呀,本人已看过无数不平的报表了,包括事务所审定的报表也有不平的,一般不平的表主要体现在利润表的期末未分配利润和资产表的期末未分配利润不一致,还有些不容易发现的小细节,比如上期少数股东权益(在本期没有意外变化的情况下)加上本期少数股东损益不等于本期少数股东权益等等。

  第二、现金流量表要真实反映企业情况,很多报表对现金流量表不重视,以搞平为目标,结果就是现金流量严重失真,当然,也有的是故意的。

  第三、附注要简单明了,附注是报表的重要补充,个人以为,好的附注对报表中重要项目10%以上变化的,都应该加以说明,对变化30%以上的不重要项目也要仔细说明。说明要简单明了,让非专业人士能看明白就成;

  (1)关于现金流量表

  1、很多企业编现金流量表都很随意,要判断现金流量表是否准确很简单,关注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流量现金流量就行,这两大项与资产表联系很紧密,对照一下就是分析出编的对不对。相应的,这两项对了,那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就不会有大问题。


  2、如果判断 经营性现金流量 的其中项目质量如何呢,关注一下支付的其他和收到的其他项目,很多人编不平现金流量表时就会把差额挤到这两项,如果这两项目有比较大的数字(要与企业规模结合看),那经营性现金流量可能会失真。


  3、很多人都喜欢了解一个企业的工资水平,把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发生额除以这个企业的人数就能算出该企业平均工资了。


  4、有些企业想隐藏利润时会在年终预提一些应付职工薪酬,与现金流量表对照一下,如果本年和上年支付的工资没有太大变化,那应付职工薪酬也不应该有太大变化(有些企业可能会有部分年终奖当年计提下年发,这是正常的)。


  5、把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营业收入对照看,一般来说前者要大于后者,如果前者比后者小很多就要小心了,这有两个可能,一是大量应收款没有收回,二是该企业可能有部分收入没有实质现金流。

  (2)年报审计中不容易发现的问题

  1、货币资金:作为资产类科目,审计一般会关注它的期末数字的真实性,确会忽略它的发生额,记得发银行询证函,对银行对账单,却少有人认真核对流水,嘿嘿,以本人经验来看,这里面问题多了去了,而且出了问题的,一般问题都很严重。


  2、应收票据:这个科目中的银行承兑汇票应该划入货币资金类,商业承兑汇票应划入应收账款,因为银行承兑是可以直接背书支付的有价证券,流通性比定存还强,但出问题的风险比定存大多了,如果你手上有一笔大额的承兑汇票,还有六个月到期,公司的内控又不是很强(很多公司会按制度要求每个月对下银行对账单,但不会每个月都核对汇票)。那么恭喜你,发财的机会来了。

商业承兑汇票呢,按准则规定,可以不提坏账准备,这就有操控利润的空间了,比如有一笔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未收回,按要求可能全额提坏账准备了,会计可以向对方提出钱可以暂时不要,但年终要开一张商业承兑出来,这样问题就解决了。

A).快速响应BU财务需求,对复杂会计事项(GAAP)进行判断,并给出专业意见;-->>本地会计事项判断

B).并由点及面,与国际财务团队共同对集团整体会计事项进行把控; --->>>对国际会计准则差异的判断


A).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内容来探讨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问题。


 2006年我国 39项新会计 准则 的颁 布和实施 .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进一步国际趋 同。新企业会计准则 中有 20项具体准则和 国际会计 准则基本一致 ,没有较大差异 。

  新会 计准则改变原有一些准则内容 。新增 了生物资产 、职工薪酬 、资产减 值 、企业年金基 金 、股份支付 、政 府补助 、所得税、外币折算、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等具体准则,填补 了不少会计 规范 的空 白;同时会计准则 的技术难度系数加大,增强了会计 自由裁量权。


    企业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会 计政策 、如何选择计 提折 旧的方法 、如何选择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如何确认当期费用、如何使企业资产计量更有效 、利润更真实 ,这都更依赖会计人员 的职业判断 。相 比以前的会计体 系 ,新准则体系提供 了非常繁多的原则性处理 内容 。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下面简单举几个 例子 :

  第一,公允价值计价方法的选用问题。对于公允价值的选用,新会计准则给 出了谨慎 、适度使用 的基本精神 ,即公 允价值能可靠计量 的才可 以公允价入账。能否可靠计量便需会计人员根据经济 活动 的性质和所处市场环境进行判断,如投资性房地产 的入账价值 的问题。

  第二.无形资产相关问题的判断。无形资产准则 比较简单 .但是它需要很强的职业判 断 :有无形资产的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判断 .也有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的判定 。这些判断直接与无形资产 的人账价值和当期费用 ,以及最终影响会计利润在各期的数据。

  第三 .衍生金融工具相关问题的判断衍生金融工具持有目的是投机获利和套期保值 。衍生工具的目的不 同导致会计处理不一样 ,投机获利项目的盈亏最终计入当期损 益 ,套保工具 的盈亏计人被套期项 目的成本或损益中。而需要对衍生工具 的投资 目的进行判断 。 会计行为导致 经济后果 ,会计 职业判 断是会计导致经济后果 的重要原因和手段 新企业准则需要会计人员进行会计判断的事项增多,在会计确认 、会计计量 、会计记 录和财务报告的编制等活动中大量 存在需会计职业判 断之 处。会计 职业判断的效果对企业 的盈 亏和价值有着重大影 响 ,进而影 响企业 的会计信息使用者 的决策 。判 断的效果来 自于职业判断能力.因而新会计准则实施后 ,对会计人 员职业判 断能力 的要求更高了。


B).


美国会计准则的应用及趋同情况 
  BvD金融数据库资料显示,采用美国会计准则的公司约占19.78%。但是,98.96%的公司注册地在美国,只有1.04%的公司注册地在其他国家或地区,且有相当一部分在“避税天堂”,如开曼群岛、马绍尔群岛等。另外,从证券交易所来看,这些采用美国会计准则的公司均在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纳斯达克(NASDAQ)或美国其他场外交易市场(OTC)交易。对BvD金融数据库收录的上市公司采用IFRS的情况进行的统计显示,全球约有107个国家和地区的7935家上市公司在最近一个会计年度严格按照IFRS披露财务报告,而且这些公司上市的交易所都是国际主要的证券交易所。另外,还有3411家公司部分采用IFRS进行财务信息披露。所以,从会计准则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相对美国GAAP,IFRS在全球的应用范围更广泛。 


    对GAAP与IFRS准则差异的实证检验 
   我们对样本公司2008会计年度按照SEC规定编制年度报告20-F披露的调整信息做了调查,在对样本公司差异调整项目进行分类汇总以后发现,GAAP和IFRS之间的差异主要涉及到企业合并、无形资产、减值计提、借款费用资本化、金融工具、租赁、或有事项、收入确认、股份基础支付、养老金及退休后福利、税收、存货、不动产(包括投资性房地产)等方面。在具体实证检验过程中,我们首先进行单样本均值检验,考察按IFRS和美国GAAP核算的净利润之间是否在统计上存在显著的差异,然后进行回归分析,找出对可比性指数存在显著影响的差异项目。为此,我们构建了回归分析模型,对可比性指数和各项具体差异项目进行回归分析。 


   其中,表示第家公司的企业合并调整;表示第家公司的无形资产调整;表示第家公司的减值计提调整;表示第家公司的借款费用的资本化调整;表示第家公司的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调整;表示第家公司的金融工具――衍生工具和套期保值会计调整;表示第家公司的租赁调整;表示第家公司的或有事项调整;表示第家公司的收入确认调整;表示第家公司的股份基础的支付调整;表示第家公司的养老金和退休后福利调整;表示第家公司的税收调整;第家公司的存货调整;第家公司的不动产调整;第家公司的其他调整。为随机误差,假定服从均值为0的正态分布。列示了差异项目出现的频率。 


C).推动BU财务与集团reporting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对财务报告分析并汇报,以及协同集团FP&A,国际财务的财报披露,预测,预算工作,为管理层决策提供财务支持

C什么叫FP&A  即财务计划和分析。 Financial Planning & Analyst.


如果编制在BU level的运营单位,FP&A的主要工作就是日常业务的分析和预算,另有些ad hoc的决策支持分析。无论FP&A还是accounting或其它function,越大的公司只会分工越细,即使M或D也不可能一个人in charge很多function,只不过这种大公司内部的平台较大,可以通过内部轮岗来转做其它function。比如这个BU在同一城市可能就会既有经销型企业也有生产型企业,你如果想脱离sales领域而转做其它,就可以寻求那种同BU下的生产型企业去继续做FP&A,但缺点便是你只会做工厂和成本方面的分析和预算,而接触不到sales的各种业务情景。

corporate level的FP&A,比如那种区域总部的机构,便有可能接触的更多,比如M&A项目或大型投资和建厂之类的项目,可能会涉及project-based财务分析和决策支持,另外还可能从事跨BU和跨责任中心的业绩评价的工作,比如不同责任中心的定义及其KPI的制定,而你在运营单位再怎么做预算,做哪些item,目标额是多少,都是总部定好的,甚至可能连编制模板都是follow总部的,根本不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在总部做预算的感觉完全不同。


C1.2 推动BU财务与集团reporting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


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实现合并报表,常用的比如SAP BO或者集团自主开发的合并报表系统,可以将一些集团自定义内控的管理报表也在这个平台上做合并汇总。


C1.3 国际财务的财报披露,预测,预算工作。


国内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分为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定期报告(年报、半年报、一季报、三季报)都是标准格式。

上市公司生产经营中发生的事情,哪些必须披露以及披露到什么程度,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有比较明确的要求。法律法规多半比较原则,细化规定主要体现在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以及信息披露业务备忘录(以前有33个,2015年4月20日刚压缩为7个,另有12个纳入2月11日修订的《主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当中。涉及某些特定事项(比如并购、重组、再融资)时,还需要适用一些专门规定,证监会的比较多。

说回实务。上市公司不可能事事都披露,而是重大事件才披露。

重大有两个判断标准,一是金额(可以简单粗暴地理解为10%,下面细说),二是影响(可能引起股价波动),有一即可。

先说交易事件(如买卖资产)。首先看金额。金额不是绝对金额,而是比例,只要以下五个指标(交易涉及的资产总额/上市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总资产、交易标的在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相关的营业收入/上市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交易标的在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相关的净利润/上市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净利润、交易的成交金额/上市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交易产生的利润/上市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净利润)任一个超过10%,就需要披露。大体如此,计算上还有些技术细节,而且关联交易的标准会更低。其次看影响。即使没到10%,但如果可能对股价有重大影响,还是必须披露。不过实务中我没遇到过交易所拿这个说事儿的。

再说非交易事件(如诉讼、仲裁、业绩预告、利润分配、股价异动、股权激励)。有些事件有金额标准,比如诉讼,涉及金额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绝对值10%以上,且绝对金额超过一千万元的,就需要披露,又比如业绩预告,亏损、扭亏为盈、净利润增减50%、期末净资产为负、年度营业收入低于1000万,就需要披露。有些则是发生即需披露,比如董监高变动。

以上是强制性披露要求,不披露就违规了。此外上市公司还可以自愿披露更多内容,肯定是对公司有好处才会披露,比如和某某大鳄签了个只有一页纸的合作意向书,哪怕实际上八字还没一撇。

披露哪些内容、披露到什么程度,深交所有专门的《信息披露公告格式》,总共有35种格式,规定得很明白,公司照着写就是了。比如收购资产,得详细披露交易对方情况、目标资产情况、协议主要内容、对公司的影响等。35个公告格式当然无法涵盖上市公司所有事件,如果没有对应的公告格式,一般会参照最接近的一种,再没有,就参照其他上市公司的。

信息披露看起来简单,实际上挺有技术含量的,非常考验董秘的专业素养和对内对外沟通能力。比如公司和一家行业巨头合作,对方死活不愿意披露商业细节,怎么办呢?

披露吧,对方翻脸不合作了;不披露吧,被交易所查出来、被媒体爆出来,就涉嫌信息披露违规,公司和相关责任人员分分钟被处罚。

这个时候就需要董秘把握度了,是说服公司和交易对方修改协议呢,还是公告少披露一点但又不能违规呢?这个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好董秘和一般董秘的区别,在这里就体现得很明显。

再多说一点。在2011年10月份之前,上市公司发公告是需要交易所事先审核的,那会儿真是提心吊胆,生怕公告写得不够详细被交易所打回来,有些时候真不是想改马上就能改的。2011年10月份之后,深交所逐步推开信息披露直通车业务,目前百分之七八十的公告都可以直接披露了,交易所事后审核发现有问题,可能让出补充公告、更正公告,还可能发书面问询函、监管函,甚至予以处罚。一般来说,具体负责信息披露的部门和人员并不会在信息披露上做手脚,毕竟关系自己的职业声誉和安全,犯不上。对我来说,发个补充公告就很大件事了(我发过300多份公告,只出过一次补充公告),要是有更正公告之类的,该被公司通报批评了,再有其他的,以后换工作都难。当然,有些公司是老板直接下命令,那就另当别论了。



4、能推动reporting制度流程的整体优化, 发掘并把控风险点,提升工作效率;


网络时代下,信息技术正广泛而深入地在企业中得以应用,它彻底颠覆了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思维,使社会经济发展进入到了信息化时代。

信息时代的CFO应该在掌握先进的IT理论并深刻理解IT环境的基础上,掌握流程再造的方法和工具,思考优化或者重组会计流程,制定财务业务一体化策略,制定实时控制策略,最大限度地保证财务信息真实、正确和有效。

一、财务会计流程的定位   

根据达文波特关于流程的定义,其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面向顾客,包括组织内部和组织外部的顾客;


二是跨越职能部门、分支机构或子单位的既有界限。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实际流程通常可以分为三大类:

业务流程、财务会计流程和管理流程。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一系列业务流程,产生了大量的业务信息;


财务会计流程获取这些信息,经过加工后,将信息提供给管理流程;管理流程利用会计流程提供的信息进行管理活动,对经营过程进行计划、控制和评价。


财务会计流程的设计思想、数据采集效率、加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到企业管理活动的质量和效率。   


二、传统财务会计流程的缺陷分析   

第一,传统财务会计流程的理论基础落后。

传统财务会计流程是建立在劳动分工论下的一种顺序化业务流程,必须严格按照“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的顺序、按照从金塔底端-层层向上的顺序进行,不可跳跃,使各个核算子系统之间彼此分割,缺乏会计数据传输的实时性、一致性和系统性,各核算模块成为彼此独立的“孤岛”。   


第二,传统财务会计流程无法准确、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当某项经营业务发生时,传统财务会计系统只将反映该经营活动的一小部分信息作为会计信息进行反映,不能准确、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降低了财务会计信息的一致性、相关性和有用性。 


第三,传统财务会计流程不支持实时控制。传统财务会计核算流程所反映的资金流信息往往滞后于物流信息,财务与业务相分离。会计数据通常在业务发生后而不是实时采集,信息的加工是将滞后采集的数据进行排序、过账、汇总和对账,财务报告必须经过若干后台加工才能提交到使用者手中而非直接可用。  

三、财务会计流程优化的核心理念——企业流程再造(BPR)   

流程再造是企业管理从传统管理到信息化管理变革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流程分析与诊断。在进行流程重组之前,需要对原有的工作方式进行分析和诊断,以确定重组的范围、深度和方式。流程分析与诊断是对企业现有流程进行描述,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而做出诊断。  


第二,流程的再设计。在流程分析与诊断的基础上,需要重新设计或改进现有的流程,使其趋于合理化。流程再设计不是照搬手工流程,而是应该将信息技术、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融入流程设计,尽可能体现信息集成,支持实时控制和快速响应。


第三,流程重组的实施。这一阶段是将重新设计的流程真正落实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去。这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过程,涉及组织的调整、人员权力和地位的改变、集成信息系统的建立等方方面面。流程重组的成功实施会带来业绩的巨大进步,但若实施不当,也会给企业带来极大危害。   

四、基于会计信息化的财务会计流程优化   

第一,加强数据标准建设,建立、应用会计数据和信息的完整统一的标准。新的财务会计流程应能将原始数据加工成标准编码的源数据,实现数据资源共享。根据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标准设置凭证、账簿和报表的数据结构,按照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模块正确地进行数据输入、处理和信息的输出,逐步实现了会计记录的电子化、无纸化和标准化。  

第二,简化会计核算流程,消除不增值环节,构建财务业务一体化流程

应用流程再造,消除编制记账凭证等非增值环节,借助网络信息技术财务和业务部门的信息实时传递和共享,减少数据的重复处理。

在优化了的财务会计流程下,当经济业务发生时,业务部门将经过确认的单据保存在业务单据数据库中,通过财务会计一体化IT模型将业务信息自动转化为记账凭证,并保存在记账凭证数据文件中;但企业需要生成相应报表时,通过报表生成系统从共享数据库文件中实时获取数据,自动生成报表。   

第三,打破顺序化业务流程,实施“事件驱动”。

“事件驱动”是一种计算机术语,是指当某一特定事件要求代码进人工作时程序指令开始执行。在事件驱动的方式下,可以把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信息按使用动机不同划分为若干种事件,为每一种事件设计相应的“过程程序”模型,当决策者需要某种信息时,根据不同事件驱动相应“过程”处理程序,从而得到相应的信息。   

第四,应用动态会计平台IT模型,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策略。构建财务一体化流程,需要借助动态会计平台IT模型,自动将业务单据转化为记账凭证,保证财务和业务信息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动态会计平台IT模型的基本要素包括事件接受器、凭证模板、生成器和实时凭证。   

第五,将控制机制嵌入到企业经营过程中,实施实时控制策略。

一方面,将支持会计控制的各项控制准则和标准嵌入数据库(系统)。在初始设置时,财会人员将支持会计控制的各项准则和标准嵌入数据库,当经济业务发生时,事件接受器接受事件信息,控制器根据数据库中的控制标准和控制准则,自动对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和合格性进行判断,从而支持实时控制。另一方面,将财会人员嵌入经营活动过程,使其发挥实时控制作用。当经济业务发生时,财会人员利用管理软件提供的信息判断经济业务是否合法、合规,并对经济过程进行实时控制,以抵御经营风险。


posted @ 2016-06-29 16:30  Slashout  阅读(159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