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云计算的诱人前景与应用障碍

云计算是下一件大事。大多数大型厂商都以某种方式介入了这个领域。谷歌就是介入这个领域的最明显的竞争者。谷歌声称它的任务是编辑全球的信息,让这些信息在全球的任何地方都能访问和使用。

介入云计算领域的其它厂商还有IBM、惠普、Sun、戴尔和亚马逊。Red Hat将推出测试版本的基于RHEL和JBoss的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将由亚马逊在惠普硬件上运行。甚至微软也在进入云计算领域,希望自己不要落后。但是,虽然云 计算也许是下一件大事,可是云计算的定义仍然含糊不清和朦胧的。

按照运计算的最普通的和最雄心勃勃的解释,它的目标是把一切都拿到网络上。云就是网络。网络就是计算机。

当如此众多的机构分布在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地的时候,当如此众多的人在移动中或者在家里工作的时候,为什么不把你的一些数据和处理需求交给第三方,使用手机、移动电脑或者其它设备访问在整个网络上的一切东西呢?你的数据将由口令保护,就像在本地网络上一样并且能够在整个网络上加密。这个处理任务能够让第三方虚拟化计算机农场完成,最大限度地使用处理器的能力,大量减少机构和更广泛的团体的碳排放量。

云计算是使用与日益增长的Linux、高性能计算和虚拟化等有关的技术实现的一个领域。对于IBM和惠普等公司来说,大型计算机的复苏和刀片式服务器的发展(这两者都要归功于Linux的应用)以及数据中心在能力、数据和处理器利用率方面的效率已经使云计算成为现实。

魔毯

这是一个迷人的想法。在云中或者在整个网络上的计算能够带来许多理论上和实践上的优势。数据中心耗费资金可以分别用于企业的其它部门。资金不仅要用于硬件上,而且还要用于系统维护、待机时间、没有使用的处理和存储容量、安全的担心、能源账单、升级和人员开支。甚至这个机构的每一个员工的办公桌上的每一个台式电脑都会对这个机构的现金流量产生不成比例的影响,不仅是最初的硬件投资,而且还有软件许可证开支和升级硬件以便适应软件要求的开支。跟踪随机存储在机构内部的某一台电脑上的数据也是很困难的,而且这种数据也许会永远从公司的知识库中消失。每一台这种台式电脑都消耗一定比例的能源。

云计算是过去几年里许多其它舒适的和愚蠢的概念的合乎逻辑的结论。所有这些概念都是旨在为这个机构的数据的组织带来一些条理性,如随需应变的信息、软件服务、虚拟化、Web服务、瘦客户机、SOA和Web 2.0。所有这些概念在某种程度上都能够由云计算管理。对于云计算的推广者来说,云计算可能是一种魔毯,让你坐在上面到达一个永远也无法企及的地方。在那里,客户机方面的所有问题都能够通过浏览器解决。

你的数据、你的应用程序和你的处理过程将保留在所有的地方,并且根据需要进行访问。这个事情能够在个人或者企业级别上实现。Google Mail、Google Docs和Facebook等应用都展示了这个功能是如何实现的。但是,所有常用的企业应用程序都可以通过这种相同的方式访问。网络已经从数据中心转移到了云计算。每一个用户的手头上都有一台潜在的超级计算机。

只要你能够访问网络并且有一台连接到网络的设备,你就不需要大型硬件。你能够在任何时间从任何地点访问你的数据。你的成本将下降。你只要支付你需要的东西的费用。你的数据保存在一个地方,是密封和安全的。你不必再负责它的安全。你的碳排放量和对于社区的影响将大幅度减少。你的数据、你的应用程序和你的服务器在你需要的时候都可以使用,没有基础设施或者资本开支的限制。云计算能够使用其它方法无法获得的计算能力。

云计算中的村

谷歌和互联网已经显示了这种方法。全世界的数据都能够或多或少地不断地在网络上访问。网络已经成为虚拟实现的Marshall McLuhan所说的地球村。他在60年代写道:“后文艺时代的人的电子媒介将把世界变成一个村或者部落。在那里,每一件事情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同时发生的。每一个人都知道发生的事情,因此将参与这个事情,每一件事情都在它发生的时刻发生。电视把事件同时传输到地球村。”

McLuhan受到他所在的时代的限制。他的观察是提前的,但是,没有预测到数字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兴起。但是,他把电子时代的世界看作是地球村的概念仍是对互联网已经变成的这个样子的一个有先见之明的预测。互联网已经变成了一个无以伦比的信息库 (准确的和不准确的信息都有,关于一切事情的和关于任何事情的信息),能够随意和随时访问,是你手头的百科全书。不过,如果我们访问的信息并不总是可以信赖的,它怎么能发展成这个样子?

电子的地球村是谷歌为我们提供数据服务的更广泛的野心的更广泛的背景,是云计算还没有利用的潜力。当一个用户访问云计算中的数据时,他或者她需要一种合成的数据格式。这种数据经过处理可以回答具体的要求和优先选择,就像谷歌处理的互联网上的信息满足我们的查询请求一样。这将为合并、共享和发布存储在云中的信息提供许多机会。

不必说,现实与这个更大的目标还有一些差距。但是,在现实世界中还有一些实际的例子。银行已经建立了用于识别信用卡的全球网络。在这个网络中,信息必须要共享,安全是有保证的。航空公司订票系统以同样的方式运行,用网络访问中央存储系统。大多数拥有广域网的任何规模的机构都能够在移动中访问信息。云计算把这种应用提高到了另一个水平。

作为一个概念证明,位于英国布里斯托市的惠普实验室早在2004年就发起了一个SE3D计划。这个计划允许12个小组的英国动画制作者自由访问惠普实验室的“Maya Rendering Service”(玛雅绘图服务),制作3D短片。参加者获得了Maya许可证和研讨会、公共会议和行业指导的时间表。这项服务提供在整个网络上的公用计算,这是把动画制作作为一项服务提供的原型。对于商业电影公司来说,动画制作是需要很高成本的。

目前正在使用的最著名的云计算的例子是亚马逊的EC2网格。《纽约时报》最近租用了这个网格创建了数据容量达4TB的PDF文件库,包含了从1851年至1920年之间纽约时报发表的1100万篇文章。据《纽约时报》的Derek Gottfrid说,他使用了100个亚马逊的EC2实例和一个Hadoop应用程序在不到24个小时的时间里就编排完成了全部的1100万篇文章,并且生成了另外1.5TB数据,累计用了240美元,即使云计算没有作为一项主流的服务应用,它能提供这种难得的处理能力也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其实云计算不是什么新概念,早在24年前,Sun公司合作创建者约翰@盖奇的一句“网络就是计算机”就已点出了云计算的雏形,如今云计算再被掀来热炒,有点像一盘回锅肉的做法了。回锅肉做出来的味道好与坏,全在掌勺师傅个人的手艺与状态,这种特点,决定了再好吃的回锅肉也难以连锁店等现代商业形式扩张,这正是眼下云计算热闹中的现实。

  IT巨头开店忙回锅肉却难上席

  隔夜的煮肉,辅以不同配料,用大火滚油爆炒出肉香四溢的回锅肉,颇能刺激顾客食欲。云计算就是这样的一道“菜品”,自Sun提出了这道菜的制作思路和方向后,10年前软件公司甲骨文为抗衡微软和英特尔主导的个人电脑,推出了网络计算机(Network Computer),被看作是对Sun公司的一个回应。不过,这个早期的云计算计划无疾而终。随着虚拟化技术、存储技术、网格化计算技术等进一步成熟,亚马逊作为近年来首批进军云计算新兴市场的厂商之一,其基于云计算的简单存储、简单排列、弹性计算等网络服务,对尝试进入云计算的商业运作开创了良好的开端。IBM、微软、惠普等IT巨头循香而动,争相开店揽客,开建设计算中心,推出各种云计算服务产品。

  IT巨头用大锅饭的模式来做云计算,在节约成本的同时可为海量的食客实时提供服务,这就是云计算的理想。不过,正如回锅肉难上筵席一样,云计算想要成为中小企业菜单中的必选品,却非易事,目前的根本问题在于,云计算这道菜连最基本的做法也尚未统一。

  洋厨大打出手 实为标准之争

  云计算吊足了企业食客的胃口,市场看似蕴藏巨大需求,也促使各大厂商明争暗斗,纷纷推出打击对手且颇具诱惑的“招牌菜”来抢客敛财。率先涉足云计算服务的亚马逊Amazon Web Services自不必谈,眼下IBM的“蓝云计划”、Sun的“Hydrazine计划”、EMC旗下的VMware、惠普的“云服务”等更是拼得火热。

  在云计算的擂台上,打得最热闹的当数谷歌与微软两个大佬。惧于微软在用户桌面系统的一贯强势,谷歌扬长避短,欲借云计算应用软件Google Apps打进企业,快攻快打地推出了多款云产品,尤其是Google Apps Team EdITion成为谷歌进军大企业的一个信号。微软迅速接招,马上宣布发布β版的Microsoft Office Live Workspace,使Office基于Web的扩展,使产品生命力在网络方面得以延伸。

  巨头们的竞争,显然是为自己争夺更为广阔的利益空间,而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借助市场形成自己的云计算标准。谁先赢得了标准之争,谁就可能在未来统治市场。

  洋菜未必香 本土多观望

  不管巨头们如何火拼,做出合乎市场口味的菜式才是正道。另外,云计算虽然是旧菜新炒,还是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这不由得引来一些挑剔食客的质疑。

  首先是信任问题,很多企业是保守的,要企业把自己宝贵的数据资源放到云端,需要莫大的勇气。尤其是数据的安全问题,这好比一道菜的食品卫生。机密信息的泄露就意味着企业生命的终结,这会让人本能地对云计算数据处理中心的安全性能产生质疑。去年7月,一些无法解释的故障让亚马逊网站的云计算简单存储服务中断了2至6个小时,该事件让许多国内企业对云计算的稳定性倒吸了一口凉气。

  另外,最重要的还是标准问题。目前,云计算技术的研发与实际的市场应用,都还处于初期阶段,混战中难见标准统一的预期,这会让很多用户对云计算敬而观之。

  存在一家云中的数据,如何搬家到另一品牌的云中呢?如何保证搬家后,原来的云公司一定会彻底清除用户的老数据呢?会不会故意或无意泄露甚至出卖这些数据呢?或者做一些所谓的数据分析和统计呢?这一连串的问号,都只有在标准之争的问题解决后才有答案。

posted @ 2009-01-03 21:20  silverPerson  阅读(22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