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哲学 学习笔记-002-法体有恒-有部哲学

欢迎关注公众号:

【本课提要】

西方人的思维是解剖式的、分析式的、逻辑式的,而东方人的思维是整体式的、综合式的、统一式的,东方的哲学喜欢以一贯一切,以一贯百,一通百通,其实这从中国古代儒家的天人合一观里就能看到。因为这种哲学思索的方式不同,所以有部哲学机械的方法论,其实在高级知识分子实际是无法接受的,但是普通的佛教徒、普通的老百姓都接受这种方法论和这种认识论。

上一讲我们说到佛教的整体哲学体系,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有部哲学,我们可以先简述一下有部哲学,后面的课,我再给大家拆开来讲。

所谓有部哲学,就是佛教第一次分裂的时候上座部持有的观点,后来上座部转化为说一切有部,所以该部的哲学又叫有部哲学。

有部哲学的基本命题是什么?法体恒有。它的整个体系是建立在多元化本体论上的。什么是多元化本体论呢?比如人,是一个整体,但是他被破拆成眼、耳、鼻、舌、身,那就变成了多个本体,眼自已就是本体,所以又叫多元化本体论。有部哲学就利用多元化本体论去观察和解释人和世界的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特别是这些物质和精神现象的成因,以及他们的变化规律,最后是他们可能的趋向。有部通过这种观察以及他们自己的总结去解释原始佛教的基本教诣,比如:业报、轮回、无常、无我、涅槃、寂静……

有部哲学在中国大约流传,大约是七百年左右的时间,它为中国佛教建立了全面的概念观,如:三世因果,无常、无我……,这些最基础的佛学观,都是由有部哲学建立的。但是,有部的方法论是建立在对人的破拆上,什么意思?人就没有整体性了,人只是一个概念,是变化的,刹那的,但是构造这一整体的元素却是永恒的,构造人的诸元素是永恒的,是由业力将这些元素构造成人,而业力去构造这些元素的过程,就是我们所谓的因缘合合的过程,那么人只是诸元素的聚集,所以我们说无我。

其实,这种破拆方式和古希腊里原子论的破拆方式其实是一致的。但是,它到了中国情况就会不同,为什么呢?中国佛教的基础和原始佛教的教义基础其实是相冲突的,这来源于我们说过的最早的佛教翻译家,因为他们创造了一个词,叫“识神”,这个“识神”中国人就见字生意,认为是灵魂,后来就确定为灵魂。所以我们在谈中国佛教和印度佛教的哲学的根本差异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其实它们在最初的出发点上就是有是分歧的。所谓“识神”就是灵魂,那就是著名的“形灭神不灭”,灵魂是始终如一的,而因缘不过就是让这一整体出现在现实生活里的一种条件,所以如果离开了这个“识神”,或者说离开了这个灵魂,这个永恒的灵魂,那么所有的因缘就会没有意义。其实这也就是佛教里戒杀的一个理由,为什么呢?因为灵魂此世可能因为因缘,变成一个人,下一世因为因缘变成一个畜生。灵魂如一,因缘不过就是为了这灵魂体现在现实中创造条件。

有部在中国流行了近一千年,它翻译出的经书如此之多、之大、之广,可以说它超越了其它所有佛教派别的总和,但是它这种对人破拆式的方法论和认识论其实一直受到中国高级学僧的质疑,什么叫高级学僧,就学僧里最有知识的人。在隋朝,《三论宗》的吉藏就明确的指出,把这个叫做“小乘拆法明空”,就是“拆法”,因为依据我们中国人的传统,他这种方法是早晚要受到质疑的,或者说受到质疑是必然的。为什么,西方人的思维是解剖式的、分析式的、逻辑式的,而我们东方人的思维是整体式的、综合式的、统一式的,在佛教历史中谈到过,东方的哲学是什么?喜欢以一贯一切,以一贯百,一通百通,其实这从我们中国古代儒家的天人合一观里就能看到。因为这种哲学思索的方式不同,所以有部哲学这种机械的方法论,其实在高级知识分子实际是无法接受的,但是普通的佛教徒,普通的老百姓都接受这种方法论和这种认识论,他没有考虑背后的方法论,他就是接受这种认识,因为这种认识比较简单和容易理解。但是在学界内部,尤其是水平比较高的学界内部,总是倾向于唯识或者中观。
当然,现在,特别是现在,有一些学者,他们以中国的儒家为出发点,以人天观为武器,开始口诛笔伐西方哲学这种解剖式和逻辑式的思维方法。这一点在《百家讲坛》这一类节目推出的那些学术超人中非常普遍,动辄拿国学当武器,这其实是对整体世界哲学史的无知,因为就整体观和综合分析方法来看,并不是中国古代独有整体观,每个文明早期思维这是共性,就是整体的观察事物、统一的观察事物,所有文明都一样,为什么,因为早期人类对自然界的观察,直观的结果必然是有共性的。而直觉的整体观,去被解剖开,去分析,然后最后进行逻辑的推论,这实际是认识的进步,不光是认识方法的进步。所以说这是历史的必然。

我们中国的哲学没有走到对事物进行解剖和分析这个阶段,其实这是哲学思维上的一种缺陷。但是现在就有很多大师以缺陷为骄傲,其实这种态度是反科学的,反理性的,是一定应该受到批评的。在我们学习和讨论佛教每个哲学流派的时候,只要我们还承认辩证法,那我们就要认识、分析每个流派的时候,既要有解剖分析,又要有综合,这两种方法是都需要的。而有部哲学这种破拆式的认识论是所有外域佛教的先天缺陷。这一章讲到这,下一章讲小乘哲学的空宗哲学。

【个人笔记】

上一篇文章中简单介绍到,

任何宗教的框架都包括四部分:历史、哲学、神学和文学。

佛教哲学从大的方面看,它是分为两支的:一支是传入中国前的域外佛教,一支是传入中国后被改造的汉传佛教。而域外佛教的思想河流是有三个源头的:第一个源头是印度的婆罗门学说和反婆罗门的沙门思潮,这是最大的;第二个旁系支流是希腊哲学;第三个是佛教一路北传,到中国之前,一路上中亚各民族的土著信仰,其中尤其是波斯古教。

从思想体系上来分,佛教哲学可以分为四大体系:有部哲学,空宗哲学,般若哲学和唯识哲学。

所谓有部哲学,就是佛教第一次分裂的时候上座部持有的观点,后来上座部转化为说一切有部,所以该部的哲学又叫有部哲学。

有部哲学的基本命题是什么?法体恒有。它的整个体系是建立在多元化本体论上的。多元化本体论去观察和解释人和世界的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有部的方法论是建立在对人的破拆上,什么意思?人就没有整体性了,人只是一个概念,是变化的,刹那的,但是构造这一整体的元素却是永恒的,构造人的诸元素是永恒的,是由业力将这些元素构造成人,而业力去构造这些元素的过程,就是我们所谓的因缘合合的过程。

posted @ 2021-10-18 23:31  尚拙  阅读(51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