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探索网络里的那些秘密

背景


网络,网络...

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名词,但是她的背后却掩藏着太多太多的故事以及知识。

穷其编程的一生,或许也只能探索出那冰山一角,嗨...

小时虽知,学海无涯,却毫不知意。玩乃天性,却空流时光。憾...

so,矫情之余,我们来探索一下网络究竟是怎么传输的。

概述


1

探索网络的范围,都在上图有所展示(另存为看大图)。

正文


一. 生成HTTP请求消息

2

打开一个网站,都是从浏览器中输入网址开始,我们的探索也是从这里开始。

https: 是协议,告诉浏览器我们要访问的目标,而https: 代表的就是访问Web服务器,当然也有其他的协议。比如ftp:访问的就是FTP服务器等。

sexyphoenix.github.io 是Web服务器域名,可以告诉我们在哪里可以找到Web服务器。

about/ 是Web服务器里面的文件路径名,这里的about是目录名,全路径可能是about/index.md,而index.md应该被github掩藏了。

浏览器首先要做的就是对URL进行解析,知道我们要访问的是sexyphoenix.github.io这个Web服务器上文件路径为about目录下的默认文件。

知道了要访问的目标,接下来浏览器就要生成HTTP的请求信息,介绍到这,就要聊一聊HTTP协议了。

HTTP协议规定了客户端和服务器通信的内容和步骤,简单来说,就是两个部分“对什么”“怎样的操作”

“对什么”上面已经解析过了,“怎样的操作”就是HTTP主要的方法:POST、GET、DELETE、PUT等。HTTP格式看下图。

3

二、查询Web服务器的IP地址

生成HTTP信息之后,接下来,我们就要发送信息给Web服务器了。但此时我们突然发现我们只有Web服务器的域名,并不知道服务器究竟在哪里。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像现实中送快递一样,快速的定位到哪一幢哪一室,讲到这里,想必大家都有所意会了,IP。

IP地址

IP地址实际就是4个字节,32比特的数字,每8个比特为1组,具体看下图十进制表示。

4

我们发送的信息,就是通过子网的集成器找到最近的路由器,再通过路由器(基于IP设计)找到最优抵达Web服务器的路由器,这样不断的查找网络中的路由器节点,最终抵达Web服务器。

注意,我们的Web服务器的IP是最终的目的地,它是贯穿路由器---N---路由器---Web服务器整个环节的,是判断整个网络走向的依据,存在控制信息中。

路由器都有自己的IP,路由器到路由器就是根据Web服务器的IP(走向),通过本身的IP来移动。

到这里,我们也就了解清楚了通过IP,发送的信息最终可以抵达Web服务器。

那么,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通过Web服务器的域名找到它的IP? 讲到这里,想必大家又都有所意会了,DNS。

域名解析

简单的来说,DNS服务器维持了一系列关系表,也就是域名和IP对于的关系表。浏览器向最近的DNS服务器询问“sexyphoenix.github.io”的IP地址是多少,DNS服务器会回答Web服务器IP为xxx。这一步也叫域名解析

讲到这里,我们就要深究一下,浏览器究竟是怎样向DNS服务器发送查询的?

首先,我们要清楚一点,浏览器等应用程序本身是不能发送信息的,而是委托给操作系统来发送的。

而操作系统有一个超级出名的库,Socket库,它是调用网络功能的程序组件集合。

Socket库里面有一个函数。

IP信息 = gethostbyname("sexyphoenix.github.io") # 看,应用程序查询IP很简单,调用一个函数即可

发送数据有两种协议,UDP和TCP,域名查询用的是UDP。数据短速度快。

介绍了域名解析,下面来了解一下DNS服务器的工作。

DNS服务器

5

在上面已经提到过了,DNS服务器维护了一个关系表,上图的类型A表示域名对应IP地址,MX表示域名对应的邮箱服务器,不同的类型,返回的信息有所不同。

DNS服务器的工作就是根据域名和类型,查找相关的记录,并向应用程序返回响应信息。

DNS服务器查找

全球共有13台根域名服务器,根域名用“.”表示,其次才是下面的一级域名“com.”、“net.”等,我们平时访问的域名“sexyphoenix.github.io.”后面有一个点,平时被省略。

我们用一张图来看下查找顺序,更清楚些。

6

先找最近的DNS服务器(一般是本机设置的),没有再从根域找,然后不断的向下找,直到找到我们Web服务器IP所在的DNS服务器。

三、TCP/IP传输数据

通过DNS服务器查询,我们已经得到的Web服务器的IP,接下来就要开始发送数据了。而这部分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因为我们要深入协议栈的内部,去了解它的结构。

我们都知道数据的传输,都是由上层委托给下层工作的。应用程序将发送的信息的行为委派给了操作系统,而操作系统内部就是通过协议栈来工作的。

来看下操作系统协议栈图。

7

上部分是TCP协议和UDP协议,都是负责数据的收发部分,区别在于TCP是面向连接的,是一种可靠的协议,而UDP只负责发送,不保证准确到达。

下部分是IP协议,负责发送网络包,其中还包括ICMP协议(检查发送过程是否存在错误)和ARP协议(查询MAC地址)。

数据收发

在查询IP地址的时候,我们用到了Socket库,这里同样也需要用到它。

不过我们这里需要调用多个组件,才能实现数据的收发,从功能上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1. 创建套接字 (new Socket)

  2. 连接服务器的套接字 (connection)

  3. 收发数据 (write、read)

  4. 删除套接字 (close)

在讲之前,我们先了解下套接字。

套接字在数据收发中是相当重要的,它是一块内存空间,里面存放着很重要的的控制信息

这些控制信息存放着通信对象的IP地址、端口、连接状态、响应时间、数据收发情况等等,只有这些存在,才能知道数据发送到哪里,又发送了多少,有没有错误等等。

创建套接字

创建套接字还是非常简单的,直接调用Socket库中的socket组件即可,创建完成之后会返回一个标识符,标识符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区别不同的套接字。

连接服务器的套接字

连接服务器用到的是connect组件,参数有标识符、服务器的IP、端口等,相当于和服务器之间连接了一条数据管道,后期数据在其中流通。

同时在这里也会发生著名的“三次握手”。

在刚发生连接阶段,管道里面是没有数据的,但是会有控制信息,这些控制信息包括TCP头部,以太网头部、IP头部。

控制信息

根据层级来,我们会先生成TCP头部,TCP头部格式有很多字段,其中重要的就是双方的端口,序号,ACK号,控制位,窗口等。稍微了解一下这些字段的作用。

端口

端口和IP是一同存在的,在互联网早期的时候,公司联网都是直接用公网IP的,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公网IP越来越少,于是就出现了公网和内网的区别。

内网IP范围

  1. 10.0.0.0 ~ 10.255.255.255

  2. 172.16.0.0 ~ 172.31.255.255

  3. 192.168.0.0 ~ 192.168.255.255

每个公司的内部都使用这些内网IP,再通过唯一的一个公网IP访问互联网,这样就可以节省大量的公网IP。

那么公司的这些设置内网IP的电脑是如何通过唯一的公网IP访问互联网呢? 互联网返回的信息又是怎么通过唯一的公网IP,定位到公司的某一台电脑上的?

地址转换(NAT),这个技术就解决了上面的问题,它的原理就是在转发网络包时对IP头部地址和端口进行改写。

而端口在其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它可以让路由器(公网IP)知道是那一台内网的电脑与互联网通信,具体看下图。

8

公司IP为192.168.23.183的电脑,通过49158端口向互联网发送连接,当到达公司的公网路由器的时候,路由器的IP模块会对控制信息进行改写,最后变成IP为121.225.19.59,端口为1001和通信对象通信。

同时将这条记录保存在路由器上,当通信对象返回信息时,会通过表格中的信息找到对应的内网电脑IP。

序号

发送方告诉接收方该网络包在所有发送的数据的第几个字节,序号的初始值是在连接阶段随机生成的(防止攻击者猜到),在下面的收发数据阶段,就是以这个序号为基数。

ACK号

接收方告诉发送发已经收到所有数据的第几个字节,相当于序号+发送的数据长度。

控制位

每一个比特代表不同的控制信息,看下图。

9

图中解释了比较重要的控制位。

窗口

接收方告诉发送方的窗口大小,如果接收方接受的速度比较慢,一起传送的数据量就会变小相当于控制了我们传送数据的快慢。

介绍了TCP头部的关键字段,接下来我们开始进入连接。

首先,我们会将客户端的控制位的SYN(1)、生成随机序号M、窗口大小等,再通过其他层,到达服务器端(第一次握手)。

服务器收到SYN为1的信息,知道客户端要和我连接,生成ACK号(M+1)、服务器随机序号N(通信是双向的,这时的服务器也相当于发送方)、控制位SYN(1)、窗口等发送(第二次握手)。

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端的信息,得到ACK号,知道连接正常,发送ACK号(N+1,服务器端的序号)、控制位SYN(1),告诉服务器已建立连接(第三次握手)。

收发数据

管道连接建立成功后,就进入了数据收发阶段。

我们发送的信息一般都是比较大的,不可能一次性发送完毕,所以在TCP模块,就会将应用数据切分成数据块,切分的每个数据块(MSS,最大数据长度)加上TCP头部,IP头部不能超过MTU大小(MTU,最大传输单元)。

接下来,交给IP模块,生成IP头部和MAC头部信息,再通过网卡驱动,网卡设备将数字信息转变成电信号,传输到接收方。接收方收到信息,会返回ACK号,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接收方收到所有数据。

接收方收到全部数据后,同样会向发送方发送数据,下面的步骤都和上面差不多了,这里不再赘述。

10

删除套接字

和接收方通信完成之后,套接字不会再使用,这时就可以删除套接字了。

套接字删除可以由任何一方发起,这里假设服务器端发起,下面就来讲讲著名的“四次挥手”。

接收方收到全部数据后,等待一会就会删除套接字。

  1. 服务器生成断开信息,即将TCP的头部控制位的FIN设置为1,发送给客户端。

  2. 客户端返回ACK号,表示发送的信息无误。

  3. 客户端所有数据处理完成后,向服务器发送FIN为1的断开信息。

  4. 服务器返回ACK号,表示发送的信息无误,等待一会,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删除套接字。

讲到这里,数据收发的绝大数内容就讲完了,接下来我们聊一聊IP模块。

IP模块

前面提到过,在IP模块会生成IP头部和以太网头部。那么这两个头部究竟有什么作用?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这里就讲的简单一些。

发送的数据到达子网的集线器或者交换机,通过MAC表,找到下一个转发设备的MAC地址,以“以太网协议”传输到下一个转发设备。

转发设备根据目标地址的IP和“IP协议”判断下一个转发设备的IP,再通过MAC地址,传输到下一个转发设备。

就这样,经过多个转发设备的接力后,网络包最终到达接收方的网络设备。

总结:IP协议根据目标地址判断下一个IP转发设备的位置,再通过以太网协议将网络包输出到下一个转发设备

四、到达Web服务器

其实在到达Web服务器之前,我们也应该讲讲数字信号是如何转化为电子信号的? 数据又是如何通过运营商到达Web服务器的?

只是这部分实在过于复杂,也多数跟硬件以及运维方向有关,这里就不讲了。

首先,我们来讲一讲Web服务器的部署。

Web服务器的部署有三种方式

  1. 直接部署在公司的内网。

  2. 公司的内网和Web服务器分开部署。在接入网之后,部署统一防火墙,再分别进去内网和服务器。

  3. web服务器部署在运营商的数据中心。

三种方式自上而下,性能和安全上会越来越好,只是管理上可能会麻烦些。

为了安全和分担负载,Web服务器前面会部署防火墙,可能还会有负载均衡器、缓存服务器、内容分发等等。

数据在经过层层过滤后,最终到达Web服务器,服务器的程序和上面创建连接的步骤稍有不同。

  1. 首先是创建套接字(socket)。

  2. 绑定套接字和端口号(bind)。

  3. 等待连接(listen)。

  4. 接受连接(accept)。

服务器的程序会一直等待客户端的连接。

在接收到客户端的请求后,Web服务器根据URI转换为实际的文件名,并作出响应。格式如下。

11

到这里,我们所有的内容就到这里了。

最后,祝大家每天身体健康,开心编程,看的开心。嘿...

posted @ 2019-12-03 11:42  SexyPhoenix  阅读(815)  评论(4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