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中光圈、焦距、拍摄距离与景深的关系
光圈(英语:Aperture),是镜头上用來控制镜头孔径大小的部件,以控制景深、镜头成像画质、以及和快门配合控制进光量。有时也表示光圈值的概念。表达光圈大小用f值表示,对于已经制造好的镜头,不能随意改变镜头的直径,但是可以通过在镜头内部加入多边形或者圆型,并且面积可变的孔状光栅来达到控制镜头通光量,这个装置就叫做光圈,光圈f值=镜头的焦距/光圈口径。
光圈对画面的影响:
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大,景深越浅,D值(diameter)越小(即光圈值N)越大.这里有一个计算公式:N=f/D
光圈系数= 镜头焦距/光圈孔径;
常用的镜头的光圈数序列表示光圈大小:1, 1.4, 2, 2.8, 4, 5.6, 8, 11, 16, 22, 32, 45, 64,90,128
通过镜头到达感光底片或感光器的光的照度和光圈孔径的平方成正比,和光圈数的平方成反比。光圈数序列中相邻两个光圈数的平方比为 1:2,因此,光圈环转动一格,照度相差一倍。
曝光級數 (T-stops)也称T值光圈,【T值=F值/透光率的开平方】
由于透光率是根据像平面的照度测得的。所以,光圈值T是测出来的。因为T值考虑了各种因素对镜头的透光率的影响,因此,只要两个镜头的T值一样,其光通量一定是一样的。
所以,T值比F值更科学,更精确。T值多用在对曝光要求更严格的电影摄影镜头上。业内一般认为T光圈要大于F光圈0.5的进光量,比如蔡司cp2的1.5光圈的镜头就约等于相机镜头的1.4光圈,这也就是为什么电影头要比普通相机头要贵上很多的一个原因之一。不过,由于镜头镀膜技术的发展,T值与F值的差异已经越来越小了。
什么是景深?
当某一物体聚焦清晰时,从该物体前面的某一段距离到其后面的某一段距离内的所有景物也都是相当清晰的。成像相当清晰的这段从前到后的距离就叫做景深。简单的理解,景深就是照片上图像前后的清晰范围。在精确调焦的主体前后,还会有一段相对比较清晰的范围。比如拍摄时向某人物对焦,那么该人物必然处于清晰点上,而此时在他前后的一丛矮树和一 间房子也相对比较清晰,因此,我们可以说矮树与房子都处于清晰范围之内,也就是在景深范围之内。景深,也就是景物清晰的深度。这里我们所说的相对比较清晰,是因为前后景物的清晰程度毕竟不如对焦点上的那个物体,但是可以为人们的视觉所接受。习惯上,这个清晰的范围大,就被人称为“大景深”或“深景深”,相反则称为“浅景深”或“小景深”,如下所示
景深大小的控制主要决定于三个因素。镜头光圈的大小调节、所用镜头焦距的长短以及拍摄距离的远近。记住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一、拍摄时,若希望主体的前后景物都非常清晰,可以将光圈尽量向小处调节,比如f/16、f/22;反过来,若希望对焦的物体清晰,虚化前后的另外一些景 物,那就尽量将光圈开大。
二、在同样的光圈下,焦距越长的镜头其景深就越小,相反则越大。所以广角镜头有很大的景深,超广角镜头在其最大光圈下几厘米外都会有清晰的成像,但长焦镜头或望远镜头则景深很小,有时仅是几厘米景深。
三、当拍摄时的光圈大小不变,所使用的镜头焦距也不改变时,被摄体越远,画面中的前后清晰范围就越大;反之,被摄体越近,前后的清晰范围也就相对越小。
在这里了顺便为大家辟谣“全画幅景深更浅”这个问题,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才成立的。全画幅和APS-C只有在为了获取相同的视角时,需要移动拍摄距离或者转用别的焦距镜头时,才会出现“全画幅景深更浅/虚化更好/透视更小”的情况,在同一镜头、相同焦距、相同光圈、对焦距离三者相同的条件下,不同尺寸的感光元件的景深大小是一致的。
小记,虽然说视频拍摄和照片拍摄在很多方面有共同之处,但是它们之间差异也很大,有人说视频和照相不分家,总的来说差异大于共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