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NET Web开发技术(补充)

大家在工作应该养成善于总结的习惯,总结你所学习、使用的技术,总结你所工作事项的比较好的地方,善于总结不断的沉淀优化自己。
适时停下来总结下过去走过的路,才能让我们的未来走的更坚定。文章转自JamesLi,没有全部转载,简单摘录,文章如下:

因为马云说了,今天很残酷,明天很美好,很多人都会跌倒在迎接明天的路上。朋友,请坚持,再坚持。无论你是否可以得到一个笑到最后的光环,这不重要的,真的,重要的是你的家人因为有了你的努力,你的付出,他们可以高兴,可以快乐,可以无忧虑的生活着。

1、经过多年积累的通用类库Utility Class Library

.NET Framework已经是一套非常不错的类库,现在在互联网上搜索,.NET的API几乎就是标准的API。一说到打开文件,马上会找到很多StreamReader, File之类的例子供你学习参考,一提到反射,CreateInstance, BindingFlags这类的单词也会碰到很多,为了熟悉这一套类型库(FCL)的用法,至少花了二年的时间。大部分的时间还是在做项目,而不是拿着老板的工资,练习API的用法,所以我说的两年时间,还是很短的时间。把做过的项目中用到的公共模块抽取出来,命名为Common,Control,Component三个项目,然后把到统一的Utility解决方案中。经过反反复复的修改,维护,现在已经很方便,很好用。大部分的项目都会引用这三个项目,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不段完善,而不是拷贝代码,这样积累起来,做项目越来越方便。

2、ORM 对象关系映射

在没有熟悉ORM之前,是用Enterprise Library+Code Smith的模板,搭建了一套快速应用开发的解决方案。熟练,稳定,快速生产代码和调试方便,这种状态维持了两年。接触到LLBL Gen的ORM框架后,照葫芦画瓢,学习它的查询语法,学习它如何对数据库进行操作,甚至到最后,干脆来分析一下它的源代码,于是有了几篇文章

LLBL Gen 3.x 源代码追踪与解析 认识框架结构

LLBL Gen 3.x 源代码追踪与解析 Type Converter 类型转换器

LLBL Gen 3.x 源代码追踪与解析 存储过程的执行

LLBL Gen 3.x 源代码追踪与解析 查询命令的追踪

LLBL Gen 3.x 源代码追踪与解析 验证Validation的原理和流程

依靠这股学习的冲劲,居然也完全接受和学会了ORM。反思过去,一直没有下定决心学习NHibernate,做项目一遇到问题就退缩了,改成原来的老套路,真有些后悔。引用老外的句子,Just Do it。不要为部分人的观念左右,比如NHibernate性能不好,或是难于维护映射关系,当使用NHibernate的经验达到一定程序时,你会找到办法来改善这些,可是,还没有学之前就怀疑这些,这不是治学的严谨态度。还好,还有一次机会,你可以应用到Entity Framework上面。想办法在你的项目中用上这些实用的技能吧,短暂的痛苦过后,换来的是长期不用加班,早回家和家人团聚,技术学习的付出,它的回报比率相当高。

3、Windows Forms开发框架, ASP.NETWeb开发框架

经过项目的积累,对于通用的数据输入窗体Entry Forms, 报表呈现窗体Report Form,查询窗体Query Form,大多都是相似的,只不过换了个数据库和表。于是,把这一块内容抽取出来,做成框架,独立维护,也逐形成了开发框架。比如,要对Northwinds数据库的Customer表进行读写,只需要继承于EntryForm,并设置它的TableName=”Customer”, 重写几个rountine般的代码,就完成了功能,速度的稳定性超级好。对于Web,一套Web Menu,Tab,TreeView构成基本的页面布局风格。对框架页面,Top显示Menu,Left显示Menu的明细项目,Right显示明细的操作页面,基本的页面框架就这些,再封装成JavaScript和.NET代码可以一句话调用的代码,配合集成权限判断,通讯等技术,Web开发的通用框架也初步形成。Web开发中麻烦的地方还是在页面布局,做到美观大方就可以了,不需要达到艺术的境界,还得考虑要脱离美工的依赖,这是迟早的事,你不可能回避。

4、代码生成 Code Generation

这项技术经过多年的锤炼,已经相当有积累。Visual Studio本身也是个代码生成器,帮助生成骨架代码,和MFC+Visual C++ 6一样,非常相似。再后来,自己写了个代码生成器,可以根据选择的数据库表,生成代码。再积累,又发现了Code Smith这个好东西,于是乎所有的代码生成都转换到Code Smith平台上来。有时候并不能总是有Code Smith可用,在小量的代码情况下,又有了运用Reflection+Code Dom生成代码的经验。Code Dom是一套程序代码,可同时生成VB和C#两套代码的好工具。再到后来,接触到ORM框架的代码生成,于是乎有了这几篇文章

优秀的基于模板的代码生成工具Template Studio

Template Studio 模板开发入门 Lpt templates Development

ORM框架-工具-产品开发之四 开发代码生成器 Template Studio Development (一)

ORM框架-工具-产品开发之四 开发代码生成器 Template Studio Development (二)

微软技术实践 智能提示的模板编辑器Template Studio 和 查询追踪器 LLBL Gen Profiler

如今基于模板的生成器T4又出现于江湖,虽然出身名门微软,似乎也没有太多的passion和精力考虑移植到T4。

5、报表 Crystal Report和Reporting Services

曾经在一个公司的软件部门做报表,做了一年多,每天的工作就是负责SELECT数据,然后Sub Total/Grand Total。这一年多的锻炼使我明白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基本要求,计算要正确。把数据值加起来求和,或是求平均值,这么看似简单的问题,付诸于实践中才会明白要做对很不容易。比如Decimal.Round方法的将小数值舍入到最接近的整数问题,和数据库中的round函数,这些问题加起来,需要折腾一段时间才能弄懂。没有多少捷径,多练习一下分组,求和或是用代码生成数据,再传递到报表中。最近做出来的报表平台,也是吸取了这两者的通用之处,以达到不同类型的报表,都可以在报表平台中运行,因为有的用户熟悉Crystal Report,有的用户熟悉Reporting Services,兼顾两者。

6、通讯组件 .NET Remoting,WCF

在项目中多次使用两项技术,最后就考虑到把它提炼出来,做成通用的公共代码,应用到新的项目中去。一旦考虑到提炼,这个过程就开始发生变化了。我会设计一个基础的模型项目,它会实现所有的需要的通讯功能,在实践应用中,则根据需要,把部分代码应用到项目中去。比如数据打包这个环节,就是把一些基础的数据,打包加密发送到指定的socket接口中,再把它还原成原始的数据,这个过程本身复杂,但是接口调用代码却很简单。还有Remoting技术,一个简单的接口方法ClientProxyFactory.CreateInstance<>泛型方法,就可以达到在项目中应用.NET Remoting技术。虽然WCF技术比较新,做技术的人员都喜欢追求新的,抛弃旧的,但我以为,.NET Remoting技术还是相当有价值的,至少我见到很多项目还是用这项技术。

请参考这篇文章: .NET Remoting过时了吗?为什么公司的项目还是选择用.NET Remoting,而不是WCF?

7、工作流 Workflow

当实现了一套自定义工作流系统后,才明白工作流活动的本质就是固化的代码片段,工作流是驱动这些活动实现业务。从rehost工作流设计器,到自定义Activity,集成SQL Server的持久化服务,传递业务实体,并且激活睡眠的工作流,自定义业务规则并求值,工作流就像是个玩具拼盘,你需要把写好的代码片段(Activity)添加到流程中,通过条件启动执行。时不时的还要用Reflector反编译,参考.NET Framework是如何实现IF-ELSE活动的,如何实现CodeActivity活动。工作流不是万能的钥匙,当有些流程只有等项目实施之后才能确定,或是依据不同的条件或部门,流程不一样,这样的流程考虑用工作流。而标准的流程,比如销售流程,报表单-> 销售单-->销售送货,这个流程是标准化的,不同的企业可以考虑不需要这里面的部分流程,但是我以为这一块就不需要用工作流来实现。

在学习工作流的自定义表达式的过程中,又学习到了Script.NET脚本语言,请参考这几篇文章

.NET 动态脚本语言Script.NET 入门指南 Quick Start

.NET 动态脚本语言Script.NET 开发指南

.NET 动态脚本语言Script.NET 应用举例

.NET 动态脚本语言Script.NET系列文章汇总 非常精彩的应用举例

 

掌握了这几项技术,工作越来越有信心,最重要是的很少加班,按时下班回家。有了充分的时间休息调整,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以前天昏地暗般的加班,天天加班,项目还是死了,现在做产品了,每天按时下班,项目还进展顺利。生活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引用别人的话,跟对人,做对事,整个世界就对了。

 
posted @ 2015-09-12 12:19  SanMaoSpace  阅读(25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