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乘势而为-读书笔记4

雷军:乘势而为
刘国华

第六章 未来:思考和布局
未来颠覆行业的,不在行业之内,甚至不在你的视野之内。——雷军

1987年,大学一年级的雷军看了《硅谷之火》这本书,看完之后,他激动得在学校操场上走了一圈又一圈,却始终难以平静下来。从那时起他就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立志做一家影响世界的伟大公司。之后他加入金山软件,创立小米,投资众多生态链等,开启了面向未来的逐梦之旅。

正如雷军自己所言,未来五年将是市场竞争惨烈的五年,小米要面临的困难会很多。但是对于未来,雷军有自己的思考和布局,他谨慎但并不彷徨。

未来是移动互联网的
不过也就是在移动互联网还没有形成规模的时候,雷军就开始将注意力和资金投了上去。张向东曾经在2004年创办了久邦数码,它首创了中国手机免费互联网模式,曾被《福布斯》誉为“无线互联网的曙光”。雷军一开始就想投资这家公司,只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如愿。但是雷军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投资最终还是逐渐多了起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直接促成了小米的诞生。

雷军认为,在未来,手机将会是这个世界的中心。一旦电脑不再成为工作、学习、娱乐的核心元素,而手机开始联结一切,那么生活的一切环节都将要以手机为中心建立新的结构,位于核心地位的手机将会建立新的生态体系。

小米的所有布局也紧紧地围绕着移动互联中心,而小米手机的作用尤为重要,雷军要做的就是互联网手机模式。首先,小米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生产机制,制作出最实用的MIUI系统;接着,全力制作一款高性能的手机硬件;最后,利用互联网的营销手段和销售模式,为手机确定一个远低于同类产品的价格。这些环节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它们共同打造成一个商业闭环,在软、硬件兼顾的基础上形成一套完整的商业生态。

手机的移动互联有很多特色,它可以实现随时联网,与人对所有事物的感知进行互动。不管未来软件如何进步,作为一个基本硬件存在的手机将会具有操纵一切的作用。

这个世界永远不变的就是变,没有任何一个领域永远是波澜不惊的,也没有两堵墙是永远对立的。互联网的东风吹得异常强劲,以至于扎根互联网之上的很多行业在今天看来都是那么风雨飘摇,哪怕是BAT这样的网络巨头,它们也无时无刻不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自己占领的高地,可能顷刻间就会有一群人把你赶下去,而且这些人往往是从你意想不到的角落里蹿出来,并迅速站稳脚跟。

这个局势下,哪还有井水不犯河水的说法,跨界通吃成为新的生存法则。

另外小米还准备进军智能家居和汽车领域,甚至也开始做农业。这种跨度似乎是大了点,但这就是生存的规则,在这个市场上,你不可能安居一地,想要不被这个市场挤下去,你就必须要步步为营,层层突破。在某种层面上说,雷军是野心勃勃的,他就是要用互联网的思维,实现对一个个行业的颠覆。

这种不同行业间的颠覆思维,我们可以称之为跨界颠覆思维。它要求你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这是一种独特的思维能力,它往往能在一片困局中看到机会,并能乘势抓住机遇扶摇直上。互联网的跨界经营造成了一种颠覆性的结果,它不仅仅为这个行业带来了新的竞争者,更为重要的是,它在高效率整合低效率的过程中,实现了整个行业的深层变革。一旦互联网开始了规模性的跨界经营,原有的利益格局就会被完全打破,这个行业也会开始重新洗牌。

跨界、颠覆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偶尔一个大胆的突破和创新就会深刻改变一个产业格局,进而改变一种社会形态和社会现象。

并不是说互联网购票具有多么高的技术含量,而是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改变了传统领域中低效率的执行方式。就是这样一种效率整合,就足以改变一个行业的形态。

在这个市场上,既得利益者永远不会一劳永逸,虽然它们在各自领域中的地位难以有人出其右,但是它的发展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比如会遭遇到发展瓶颈和发展停滞的时期。此时,它就必须要将视线外移,以期寻求新的增长点。这种跨界经营是市场的既有现象,也是资本市场的要求。更重要的是随着各个巨头慢慢在自己的领域里站稳了脚跟,形成了优势,围绕核心优势搭建一个生态圈就被提上了日程。生态圈不仅为企业拓展了业务并提供新的经营路径,也为自己的核心业务构筑了多种的保护圈,在这样一种深层体系下,它们获得了一定的安全范围。然而,想要借助在其他领域的发展构筑自己的生态体系,这必然是一个从别人嘴里夺食的过程,资源的有限性将让这种竞争显得尤为激烈。

一个行业往往不会受到这个领域内既有玩家太大的影响,最普遍的现象是,这个行业突然蹿进来一个外来者,它完全不按这个行业的规则行事,不按常理出牌,到最后搅得整个行业都不得安生,而这个行业格局的改变就往往发生在这个时候。雷军常说,一个企业最需要担心的对手往往不在与自己相同的领域中,但要时刻警惕那些在其他领域中极具实力的企业,要对这类企业的动向保持经常性的关注。

百度其实无需为360的搜索劳神费力,京东也无需担心苏宁会挤掉自己的市场份额,最应该担心的乃是那些突然闯进来的“野蛮人”,他们将很快夺走原有行业巨头手中的蛋糕。一方面,一个行业对于原有的玩家来说是全部,而对于新进入的巨头来说,这只是一部分,他们的跨界进入并不会有多大的风险,即使失败也不会带来太大的损失。这个巨头的进入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一个战略目的布局或者总体上的卡位。另一方面,他们也往往会将原有的核心业务与新的领域的业务进行融合式经营,从而产生新的经营方式,这对一个行业来说往往是一种变革性的力量。

互联网企业更加注重速度和信息的作用,避免在中间环节和渠道上浪费过多的精力与成本,高效率的强大能量往往能让一个行业为之改变。

那么,在高效的互联网基础上的移动互联网企业是怎样实现跨界颠覆的呢?第一,移动互联网打通了线上的虚拟世界与线下的真实世界。

第二,移动互联网对用户的影响更深刻。

移动互联网可以实现用户随时随地连接网络,即时获取更为丰富的信息。

第三,移动互联网能准确把握用户实际需求。

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企业相比,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对信息的强大处理和分析能力,而这种能力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效益。

移动互联网企业则在这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互联网企业的产品基本上都是信息产品,这些产品在售出之后会有用户的信息不断反馈给企业,企业在通过各种渠道的信息积累之后,可以准确获知市场需求,从而实现高效生产。它也能够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即时对产品进行改进,不断扩大用户量。

第四,移动互联网可以为作为“上帝”的顾客提供话语权。

一种情况是,一些厂商在进行产品的生产销售中是一种想当然的生产,没有对市场、对消费者的具体需求进行实际调查,这种生产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了实现生产者单方面的生产情感满足。另一种情况是,这些传统企业虽然有很明确的用户意识,并尽自己一切所能了解客户的实际需求,但是由于工具手段的局限,他们的这种感知并不是用户的真实诉求。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和日趋完善则大大改变了这种局面,用户有了更多、更有效的发声渠道和平台,能够利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消费意愿。另外,由于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意见表达的充分自由,这种声音能够形成巨大的合力,对企业的生产互动形成压力。

第五,移动互联网企业能够为用户提供比传统企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互联网企业不仅能够在很多领域实现免费服务,而且它的服务还会为用户带来比传统企业更好的消费体验,这对传统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雷军在金山软件工作了16年,将人生中的大把时光留在了这一处。很多人的一生波澜不惊,按部就班,时光过得既慢也快。在一个行业内工作,在一个平台上班,有的甚至在一个岗位上能安稳几十年。这些人中除了个别的行业精英之外,大多数人就在一生重复性的劳动中徘徊。毫无疑问,雷军不是追求安逸的人。所幸的是,他既把一生中足够的时间交给了同一件事,在这一件事赋予他充分的能力之后,他又能积极地尝试改变与创新。雷军走出了一条蜕变的路。

多年之后,雷军回忆起这一段还颇为感慨:“我们再环顾四周,发现我们远远落后了。我后面两三年每天都思考哪些地方出了问题,是不是团队实力不行?或者是技术不行?或者是自己不够努力?”思忖良久,雷军认为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关键不在于你有多么勤奋,而是在于你有没有把握大局找到最好的市场顺势而为。顺势而为要求你必须抓住时机,迅速决断,不能把时间都浪费在思考和论证上。

柳传志曾经表述过他在企业发展上的一个观点。他把制定企业战略的过程比作找路,不可操之过急,要先稳后快。他认为,在找路的时候,要小心试探,确定前面有没有陷坑和泥潭。这个过程必须要极其谨慎,但在确定之后就要以最快的速度冲下去。这种思维是科学的,联想也正是在这种方法的指引下有了稳步的发展。

新的环境和时代下,企业经营的理念和思维也要随之转变。只要有一定的把握就要迅速行动,在具体领域占得先机。

速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同时企业也必须对未来有清晰的洞见,对自己的发展有着清晰的规划,并沿着这条路坚决地走下去。

这在小米身上体现得很明显,雷军对自己创业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看五年、想三年、认认真真做好一两年”。学而不思则罔,这句话同样可以用在创业上。雷军认为,做事业不仅仅要做到埋头苦干,更要学会冥想。迅速行动并不是盲目的,它必须建立在你对形势的准确感知和对自己未来走向的把握上。

一定要学会思考并果断决策,根据市场环境和形式政策做出正确判断,去评估自己的项目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以后能不能有机遇可以利用并迅速做大、做强。

雷军在创办小米之前一直在思考,怎样可以成功得轻松一点?怎样可以在创业的道路上少走一点弯路?雷军认为,要想成为一个轻松而成功的创业者,就必须要有创办一流企业的雄心壮志,在认准大方向的基础上有决心、有恒心。

无论你的决策是什么,你的创业方向是什么,眼下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面对着注意力经济,这是任何一个企业都绕不开的话题。未来的商业规则将是先有时间份额,再有钱包份额。也就是说,凡消费者眼光到达的地方和时间消耗的地方,就有财富聚集。注意力经济在眼下的消费型社会中表现得愈加明显,谁能抓住消费者的眼球,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夺得胜利。眼下的情况是,身处信息时代中的人们每天要被大量的信息包围,这些信息来自各方面,铺天盖地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但是,人们的注意力和时间总是有限的,面对那些扑面而来的信息也会有选择性地接受和记忆。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关键就在于如何吸引广泛的注意并让人们心甘情愿地听你说话。这有两种方法,一是迎合,一是创造。迎合就是企业的营销与推广必须是符合人们兴趣的,符合他们的阅读或者选择的取向。创造就是主动地为人们提供关注的方式和内容,培养消费者新的习惯。这一点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中表现得尤为普遍,比如人们现在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为智能手机,其次是PC,剩下少量是通过报纸来获取新闻。另外,人们在社交网络上也投入了越来越多的时间和注意力,于是社交网络就成了很多电商的新入口。

美国曾有一个“智能星球”的概念,这个概念就是互联网和物联网的结合。可以想见,将来建立在物联网基础上的社会将会更加智能,人们将充分实现对生活对象和生产对象的精确把握。在医疗保健领域、运输业领域及食品餐饮领域都会因之而更高效、更智能。作为新兴的市场及未来发展的方向,资金开始逐渐向这一领域集中,这将是一个上万亿的市场空间,发展前景不可估量。

可穿戴设备同样是一种智能化设备,它可以直接穿戴在人身上,这些智能化的终端被安置在衣服或者配件中,是一种便携式设备。通过特定的传感技术,人身上的相关数据会与互联网联结,最终形成人与互联网的互动,服务于人的具体生活。

关于智能设备的方向,雷军基于“手机是世界的中心”的观念认为:尽管智能穿戴设备的风暴已席卷全球,但功能上则是智能手机的延伸,并未突破“智能手机伴侣”的产品定位。所有的东西都是手机的外设,所以雷军要把所有的设备连起来。

在雷军构筑的小米智能家居系统中,雷军希望小米能占领从入口到终端的所有环节。目前小米的这种布局已经初见成效,很多产品已经进入这个序列中。

智能家居作为与每个人密切联系的新兴产业,已经显露出巨大的市场空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智能终端产品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家庭中,因此,无线网络的家庭控制就有了很大的范围,也更容易实现。用户只需要凭借一部手机或者遥控器就能轻松地实现对所有设备的操控,享受到智能生活。

据统计,到2020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到3500亿元以上。在智能家居方兴未艾之际,各大互联网巨头、传统家电巨头、智能硬件初创企业等都争相发力。很早之前,小米就宣布正式推出小米智能家居控制中心业务。拓展这一业务的小米宣传视频“小米手机带你玩转智能生活”也一度在微博上广为流传。小米不甘落后,硬件、软件双管齐下。

小米邀请新浪原总编陈彤加入,投入巨额资金,打造有自己特色的影音内容。还巨额投资you+公寓,和华润合作推出首间样板间,不断拓宽渠道。与小米商城直接售卖商品的方式不同,小米公寓、智能家居样板间主要是为人们呈现出一种环境,以及一种生活的理念和态度,从而让人们产生对智能生活的憧憬。

雷军在很早之前就有一个创业梦想,那就是创立“世界上最伟大的公司”。如今小米的蓬勃发展给了他更多的期盼,他想要实现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创业梦想,他说他还想把小米办成一个像索尼那样的国民企业,一个可以改变整个社会产业形态并举世闻名的企业。为了这个目标,雷军和小米一直在努力着。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产手机行业相当混乱。这些公司没有未来的产业计划,做手机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赚钱,他们尽可能地降低成本,手机的质量也很难保证。小米从一开始就与这种做法截然不同,并致力于改变中国手机行业的这一现状。雷军曾经表示:“我们一开始进入市场,就很明确地知道我们要做什么,我们是做给自己的,就一定要把自己的手机做好。我们努力向苹果、三星学习,找到全球最好的供应商,用最好的材料、最好的工厂做出最好的手机。”

但是有些人存在疑问,还在追问——虽然你们小米用了最好的材料和最好的工厂,但是小米的手机还是不能跟iPhone相比。这是事实,作为一个刚刚成立的互联网手机公司,不管采用什么手段都不可能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超过雄踞行业多年的巨头。但是小米手机一代一代的进步却是有目共睹的,未来一切都是可能的。从小米1到小米4再到小米系的各种周边产品,小米正在大踏步朝着目标迈进。

在对雷军的访谈中,他再次阐述了他的梦想:“我其实有个不小的梦想,希望把小米办成中国的国民企业,就像20世纪70年代的索尼一样,带动整个工业的转型升级,就是让中国的产品去掉劣质产品的印象,重视产品品质、设计、创新。”雷军的梦想不仅仅是个人的,从深处讲,这也是一个企业家的职业精神和家国精神。他在实现个人梦想的同时也要使小米担负起更大的使命,就是向日本70年代的索尼一样,打破国际市场对国产品牌的偏见。

如今的索尼是全球知名的大型综合性跨国企业集团,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商之一。与所有企业的发展历程一样,它克服了不同时期的困难,锐意创新,积极进取,最终成为世界性的大型企业。20世纪70年代的索尼,勇于大胆进行技术创新,正是依靠创新的力量完成了蜕变。索尼敢于创新,积极突破固有陈规,它的血液里流淌着技术创新、技术自信的基因。

它的快速发展和巨大成功与其企业理念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一家全球化企业,索尼有着高度的责任感,致力于为人们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及服务。正是在索尼打造精品意识的经营理念下,它的产品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赞誉,很快占据了世界市场很大的份额,如今,索尼已经在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分公司和工厂。

雷军同样希望小米可以拥有索尼那样的巨大能量,能够改变一个行业,改变国家的某种行业现象。雷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希望用小米思维改造中国制造业,让更多像小米一样的企业能够积极创新,共同实现所有中国制造业的整体创新。

过去三十年里,以制造业为主体的中国经济有着令世人惊叹的发展速度,但这无疑是特殊的中国式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就是充足的劳动力,在低廉的成本中降低价格,以此赢得机会和发展空间。小米的重要意义或许在于为中国制造业提供另一种发展红利,正如小米模式一样,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商业经营,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打造全新的商业运营模式,加强产业创新,从而实现中国制造业的良性持续发展。

不只是手机行业,相关互联网企业及制造业都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小米化。雷军对中国的制造业充满信心,他认为中国制造企业将会在风口之下开始乘势起飞,一种全新的局面将会出现。对于雷军来说,实现“国民企业”才是他的大梦想。

雷军觉得小米有能力也有机会在二至三年的时间里进入世界500强企业行列,五到十年时间有机会成为世界第一。他觉得小米这个模式蕴含着无限可能,有创新性,能给这个时代带来影响力。

雷军对他说,只需要把三年前小米的成功模式再使用一次就行,也不用特意花力气去扩大知名度,因为好的产品,便宜的产品,超预期的产品不用广告。

雷军认为小米模式的核心是很轻的,他们不是到印度设立整个销售渠道、门店、整个网络,这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小米只需要在Facebook和Twitter上与用户建立良好的关系,然后根据印度的相关政策以mi.com为基础建立运营体系,之后就是等待客户下单。只是在产品的具体供给上要克服一定的困难,把手机从中国运到印度相当麻烦,将来会将产品的最终组装放到印度国内,进而更好地解决供求问题。

小米公司也将会与合作伙伴在印度设厂,雷军希望小米手机可以在短期内做到第一,这是他的目标之一。

之后小米会再进军欧美,小米计划实现全球大迂回,也就是很多人所说的“农村包围城市”。

有人会有疑问,小米为什么不直接到欧美市场上去做?雷军觉得这里面的原因大家都很清楚,以小米目前的实力来看,还需要在全世界范围市场里练兵,但最后小米一定会拿下欧美。

小米公司花几千万元人民币买了mi.com域名就是为了国际化做准备,雷军想要做一个国际化公司,所以他找的五个合伙人都是海归。雷军绝对相信今天的公司在业务和团队方面的国际化程度都非常高,对于小米的国际化也很有自信。

我们不妨看看联想的国际化历程。2003年,联想正式更名为Lenovo,已经逐渐完成了国际化的各项准备, 2004年联想收购了IBM 的PC部门,以“蛇吞象”的气势迈出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一大步。2004年3月26日,国际奥委会在北京宣布,联想成为第六期国际奥委会的全球合作伙伴。它在奥运会上的赞助为它以后的国际化道路提供了巨大便利,借此,它可以在世界200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市场开展营销和推广活动,因此它在世界市场的知名度迅速得到提升。

接着联想通过收购、投资、合并等方式不断扩大其国际市场范围,

2011年,联想集团与日本NEC成立了合资公司并掌握控股权,打入日本市场并成为日本市场份额第一。

2014年,联想更是从谷歌手中收购了摩托罗拉移动。

但小米面对的手机市场与联想的PC市场不同,两者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联想的国际化路径并不十分适合小米。首先,在国际化市场中,作为小米成功关键的粉丝模式难以在全球其他地方应用。其次,国外手机市场更以运营商通道为核心,小米的电商模式在国外面临难题,它对运营商渠道的利用能力也不是很强。第三,小米国际化面临着专利问题。专利问题是国产品牌在海外发展经常会面临的问题。华为在开拓国际市场时就曾遭遇过思科、摩托罗拉等国际厂商的专利诉讼,而三星与苹果旷日持久的专利官司也是业界众所周知。

作为企业国际化绕不过去的一道坎,专利成为小米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无数事实证明,一个企业越是成功,越是在世界市场上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它所遭到的诉讼风险就越高。

如果小米的市场份额继续高涨,那么它在印度将会被爱立信盯上,这样一来“潘多拉魔盒”便会打开,随时会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只不过,由于高通对智能手机芯片的绝对垄断能力,这颗炸弹的导火索过去只掌握在高通一家手里。而现在,导火索被更多的同行握在手中,对此,小米必须要有足够的应对。

为了构建完善的专利防御系统,小米需扩大自己的法务部门,不断购买及申请专利,以此应对专利诉讼,这个成本是很大的。未来的市场竞争将会越发激烈,如果竞争对手要借专利短板压制小米的发展,是极有威慑力的手段,小米必须要形成完善的应对机制。

国际手机市场中,苹果、三星、黑莓等在欧美市场互相诉讼已成家常便饭。一批批企业在这场专利厮杀中败下阵来,有的一蹶不振,甚至是销声匿迹。

国际化是一场持久战,要想取得真正成功,需要的是技术、品牌、人才、资源等综合实力。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消费者这一市场的特点,根据不同国家的具体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策略。小米的国际化还刚刚起步,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小米在国内的巨大成功,让它在国际市场上亦有巨大的扩展空间。我们也期待雷军带领他的“梦之队”在国际市场上走出一条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之路。

◆ 后记
在此基础上,我们又翻阅了大量的关于市场营销、互联网营销方面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结合雷军的互联网思维,对书中的内容加强了理论深度和逻辑性。经过数轮修改完善,力求使本书的观点更具有普遍意义,对其他企业,尤其是想进行互联网转型的传统企业,更具有借鉴意义。

本书的内容,除了直接对雷军的访谈资料外,我们也借鉴了一些其他作者对雷军的讨论和研究,书中未能一一列出,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本书写作时间仓促,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谅解。

 

posted @ 2021-05-31 21:39  SanMaoSpace  阅读(33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