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传-读书笔记2

《比尔·盖茨传》
由刘淑霞编著

◆ 第6章 微软的官司风波与比尔·盖茨的慈善活动
在网景等软件公司利用互联网而快速发展之时,比尔·盖茨很快就意识到微软忽略了Internet这一领域。意识到自己的失误后,盖茨马上就采取了应对措施,针对网景公司开发“巡航者”浏览器。很快,微软就推出了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简称IE。于是,一场浏览器大战开始展开。1996年8月13日微软发布了IE3.0版本,它是第一个支持CSS技术的主流浏览器,并且支持ActiveX控件、Java Applet、多媒体等。这个版本的软件比主要竞争对手网景公司的Netscape Navigator更具有代表性。由于IE3.0版本还捆绑了电子邮件、NetMeeting及Address Book,所以IE3.0版本上市后很快就受到了用户的欢迎。凭借着雄厚财力的支持,微软公司在推出IE软件之后免费赠送给用户,而网景公司则全部依靠浏览器收入来维持生存。所以,这场战争从开始就决定着将以网景的失败而告终。经过初期的交手,微软的IE浏览器的市场份额占有率很快由0%上升到了35%,而网景公司的浏览器占有率则下降为50%。在获得首战的胜利后,比尔·盖茨对网景进行了一次致命的打击。微软在1997年9月推出了Internet Explorer4.0(IE4.0),并且把它安装在Windows 95和后来在1998年推出的Windows 98系统里。这时微软IE4.0从功能和外观已经超过了网景的Navigator,而且微软还把它捆绑在视窗系统中免费提供给计算机制造商,而当时几乎所有的电脑都是Windows操作系统,用户有了免费赠送的IE,谁还会花钱去买网景的浏览器呢?无疑,微软的这一举动给网景公司带来了致命的打击。而网景公司对微软的这一行为当然极为不满,同时这也引起了司法部的注意,因为微软将IE4.0安装在Windows操作系统的做法属于捆绑销售。

而盖茨最担心的,是害怕微软公司因涉嫌垄断而遭到反垄断法的处罚——美国的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创建的美孚石油公司就是因为涉嫌垄断,在1911年被美国高等法院下令解体成为几个独立公司的。而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则于1984年在美国政府反垄断法的强制干预下,被重新组建了七个子公司,而且在1996年的时候又分割出了两个公司。由此可见,比尔·盖茨对反垄断法心存忌惮,生怕微软因触犯了这一条例而遭到分解的命运。

虽然这个诉讼案看起来很简单,但是深究下去却十分复杂。在案件的诉讼过程中,比尔·盖茨又显示出了他天才的法律头脑。在法庭上,他总是会利用自己超强的逻辑思维来为自己辩解或回避问题。面对着他人指责微软是垄断行为时,盖茨回答说:“微软公司的产品只占软件产业的百分之四,怎么能算是垄断呢?”盖茨的这种说法竟让人无从反驳。

一次,在董事会上经理们讨论了有关如何用非法手段挤垮竞争对手的问题。而这次会议却让斯特凡妮感到有些不寒而栗。于是,她决定和盖茨划清界限。

当时,她的证词给了微软公司一次致命的打击。消息传出后,很多人都纷纷抛售微软的股票,使得比尔·盖茨因此损失了80亿美元。 而网景公司也向法院作证,在他们拒绝和微软瓜分网络浏览器的建议后,微软公司便对其封锁了视窗操作系统的技术细节,导致他们的浏览器被迫推迟上市。而且网景公司还说微软将自己生产的浏览器与视窗操作系统捆绑销售,并不是微软所说的技术上的原因,其目的是为了对他们公司进行致命打击,让他们永远得不到机会。 苹果公司则向法院证实,在苹果公司准备把网景公司的浏览器作为默认浏览器时,比尔·盖茨曾威胁说将取消对苹果公司配套软件的供应。最后,苹果公司被迫采用了微软的软件作为苹果电脑默认的浏览器。而康柏公司和英特尔公司都遇到过类似的问题。 在IBM公司的号召下,美国多家电脑和软件企业组成了一个反微软公司的联盟,为法院多次提供证词和出示证据,证明微软公司利用自己的垄断权利,为其公司的利益服务。

2000年6月7日,哥伦比亚地方法院的托马斯·杰克逊法官对此案作出了正式判决,将微软公司一分为二,成为两家公司,一家公司专门负责生产和销售视窗操作系统,另一家公司则生产和销售应用软件和其他产品。

比尔·盖茨对此作出了迅速的反应,他召开记者发布会为自己的公司辩护说,微软公司取得成功是因为微软能够不断通过技术创新来满足消费者的要求。微软公司一直遵循着美国的价值观,为消费服务,重视产品质量,进行着公平的竞争。而且,比尔·盖茨还发表了公开信,来寻求人们广泛的支持,以求得到人们舆论上的支持。 与此同时,比尔·盖茨继续上诉,并且要求法院延期执行对其的判决。2001年11月2日,微软公司和司法部达成和解协议,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微软将向其他软件开发商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便于其他开发商在视窗操作系统上开发软件;要求微软签订为主要的电脑制造商提供五年的视窗操作系统的协议,并且禁止微软对制造商支持微软竞争对手的软件而对其实施报复;为了确保微软按协议要求完全得到实施,将组成一个监督小组进驻微软,对其进行监督。这项和解协议的期限是五年,如果微软在这五年中违反了协议中的任何条款,协议都将自动延长两年。

1998年12月,由于微软拒绝将服务器软件与视窗操作系统通信所需要的互操作性信息提供给太阳公司,致使太阳公司向欧盟监管机构投诉,引发了欧盟对微软长达12年的漫长调查和诉讼过程。

2004年3月24日,欧盟正式宣布微软垄断罪成立,并对其处以4.97亿欧元的罚款(相当于6.13亿美元),并要求微软在四个月内与竞争对手分享通信代码,以保证他们的服务器与微软的操作系统更好地兼容,还得在三个月内推出不绑定媒体播放器的Windows版本。

这场垄断官司以比尔·盖茨在欧洲败退而告终。虽然微软表示将遵守欧盟的裁决,推出无媒体播放器版的视窗操作系统,但是微软却拒绝执行向竞争对手公开视窗系统的部分代码。

2007年10月22日,微软公司宣布同意遵守欧盟2004年的裁决,向竞争对手开放源代码,为其他软件开发者提供兼容技术信息,以便其软件产品能够与微软视窗操作系统充分兼容。至此,欧盟与微软之间的反垄断官司终于告一段落。

至2010年微软公司已经打了大约20多个反垄断官司,支付了数十亿美元的费用。这些反垄断官司虽然会对微软的垄断行为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但是它们从根本上却动摇不了微软在软件行业的霸主地位。比尔·盖茨在2009年仍然以400亿美元的资产登上了《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的首位。

2006年6月15日,比尔·盖茨宣布在2008年7月将退出微软公司,届时将会辞去微软首席软件设计师一职,今后将不再参与微软的管理事务。

虽然比尔·盖茨在宣布这一消息的时候显得极为镇定,但还是让人觉得有些哀伤。

不过,盖茨在创立微软并获得成功成为亿万富豪时,并不像现在这样慷慨。当时有很多要求捐款的信件寄到微软公司,向比尔·盖茨请求援助,而且盖茨的父母也要求他做些慈善工作,但是盖茨却并不理会。他认为,自己的首要任务是管理好自己的公司。因为在他看来,能为社会做的最好的事,就是让自己的企业成功。所以那时盖茨一心扑在自己的事业上,根本没有精力关注慈善事业。

在父亲的建议下盖茨拿出了9400万美元,建立了盖茨基金会,专门从事慈善事业。在这个基金会中,盖茨的父亲负责基金会的一些管理工作,梅琳达担任基金会的总经理,而盖茨则担任基金会的首席执行官。在一些发达国家,基金会不仅仅只是从事一些单纯的捐助和各种公益活动,它也会利用自身的基金进行一些投资活动,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从而使基金会不用单纯地依靠募捐活动,自身就可以进行可持续发展。因此,盖茨还聘请了理财专家为基金会进行多项可增值的投资。

虽然盖茨与妻子都很疼爱自己的孩子,但是他们从来不会随意满足孩子们的要求,或者给孩子一大笔零用钱。在这方面,他们绝对算是一对吝啬鬼。盖茨的儿子菲比在小的时候就经常抱怨父母不给自己买他最想要的玩具车。盖茨认为,最明智的父母就是不要将钱留给子女,而是应该捐给那些最需要钱的人。在盖茨看来,这是作为公民应有的责任。

2000年,比尔·盖茨和梅琳达将他们原来建立的两个基金会合并在一起,成立了“比尔·盖茨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合并后盖茨又向基金会捐助了60亿美元,使得这个基金会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慈善基金会。这个基金会的总部设在西雅图,一共有大约200名工作人员,其捐资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卫生保健和教育领域。因为盖茨和梅琳达认为这是缩短世界贫富差距的关键。

盖茨和梅琳达在为基金会选择一个新的捐资方向和地点时,他们讨论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在哪方面捐资会影响最多的人?另一个是,在过去他们曾经忽略过哪些问题?比尔·盖茨夫妇在捐款方面非常严格,梅琳达曾经说过:“对所有的不公平我们都会认真审视,并希望在我们的努力下能够通过捐款给他们带来最大的变化。”所以,盖茨对他们投资和捐资的每一分钱都精打细算,物尽其用。

为了寻找解决人类的疾病问题的方法,盖茨从基金会中拿出了2亿美元,通过借助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的科研能力,来共同寻求解决的办法。为了召集全球最出色的科学家来共同研究人类如何战胜疾病,盖茨基金会与美国卫生研究所将共同启动名为“全球健康挑战”的运动。他们研究的主要方向是,确定哪些疾病是全球面临的最严重的疾病,然后科学家们再进入实质性的研究和开发阶段,寻找攻克的最佳方法。

在慈善事业方面,盖茨通常更注重有关疫苗研究和解决未来问题的科学方案,而梅琳达则更为关注如何帮助病人立即减轻病痛。

2009年比尔·盖茨以400亿美元的资产再次荣登《福布斯》全球富豪榜首位。比尔·盖茨在近年来的慈善活动中出手阔绰,曾经出资5000多万美元为当地贫困阶层和少数族裔建立了67座中学。在2010年1月29日,比尔·盖茨在达沃斯论坛的发布会上表示,盖茨基金会在未来十年内将会捐赠100亿美元,用于世界最贫穷地区的疫苗研究、开发与应用工作。

◆ 第7章 比尔·盖茨的成功秘诀
可以说,微软公司从最初只有盖茨和艾伦两个员工发展为拥有6.4万名员工,年营业额达百亿美元的跨国企业,可谓是创造了计算机行业的一个神话。那么,盖茨是怎样做到这些的呢?他又有什么成功秘诀呢?

比尔·盖茨从小就是一个天才类型的人物,他那过目不忘的记忆和在数学上展露的天分以及在中学时代就表现出来的商业头脑和电脑天赋,并没有让他因此而骄傲自满,裹足不前。 可以说,盖茨从来不放弃任何可以发展自己的机会。他经常利用一两个星期的时间进行思考,来整理自己的思路,而且这段时间他会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闭门谢客,静下心来研读一大堆研究报告或者相关书籍,思考未来科技的发展方向。并把这一段时间的心得体会用在微软的发展中。 在思考的这一段时间内,比尔·盖茨保持着惊人的读书效率。他在一周之内曾经看过112份研究报告,并且每一份报告上比尔·盖茨都留下了自己的评语和注解,甚至有时他还能看完十几本书。更为关键的是,无论是他阅读过的研究论文,还是商业记录或者是图书,他都能够过目不忘,甚至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后,他还能完整地回忆出其中的细节。 比尔·盖茨平时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既有计算机发展趋势、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内容,也有互联网、数码相机等高新科技或其他方面的知识。由于他能在一些报告、书刊中学到最新的知识,所以能够一直在微软所涉及的领域内保持着良好的学术素养和超前的竞争意识。

在推出视窗图形操作系统Windows 1.0和Windows 2.0版本后,虽然技术的不成熟并没有受到业界的普遍关注,但是盖茨认定了这将是计算机软件的必然发展趋势,于是他加大了对视窗操作系统的投入,对视窗操作系统进行了很大的改造,终于在1995年推出了Windows 95,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使微软占领了以Windows 95为主导的图形操作系统。

当比尔·盖茨发现计算机界的两大巨头IBM和苹果公司都在为自己的计算机开发软件时,比尔·盖茨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因为一旦这些大公司开发出更好的软件,就会解除与微软的合作。于是,为了能让自己的产品成为行业的标准,比尔·盖茨总是带领着微软的员工争分夺秒地进行软件的开发和研制工作,以保证微软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胜利。正是比尔·盖茨基于落后就将被淘汰的想法,因此他对人才的网罗一向不惜重金,进而使他总能敏锐地捕捉到计算机行业的每一次技术创新,然后开发出适应市场的最新产品。

微软公司在第一年举办这个活动时就收到了大约两千份孩子们写的作品。微软公司果真在孩子们的作品中发现了不少值得大人深思的作品。于是,他们把这些文章写得好的孩子请到微软公司总部,和比尔·盖茨见面,然后大家坐在一起畅谈对未来的各种幻想,提出自己对微软产品的某些意见,而这些都会得到微软公司的重视。因为这些孩子成年之后,将会成为微软主要的潜在用户。通过了解这些孩子对电脑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大概了解电脑产品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微软制订未来的发展战略,开发出符合孩子们心理需求的电脑。而且,他们在作文中丰富的想象力也会对软件工程师有所启示。

微软在发展过程中也像其他公司一样有过困惑,而且微软在开发出新产品时也有未达到预期效果的时候。通常,这时候微软就会对自己的产品和运作方式进行反思——到底是产品不好还是其他的原因呢?经过调查微软发现,通常并不是产品的技术不好,而是因为没有倾听客户的声音。于是,微软便对员工的工作方式进行了调整,目的是为了能和客户的需要更加贴近。微软通过不断走访客户,进行市场调查,询问顾客喜欢使用哪个公司的产品,以及这些公司的产品的优缺点是什么,进而使得微软能够知己知彼,能够清楚自己产品的优势和劣势到底在那里。微软在积极听取了大量用户的意见和建议后,对自己公司的产品或者服务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改进,进而使之符合了顾客的要求和需要。

在市场方面,微软公司能够敏锐地对待市场的发展变化,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比尔·盖茨总能迅速作出反应,紧跟市场发展的步伐,并且凭借着自己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人力资源抢占先机。除了在微软的视窗系统和IE浏览器的发展经历可以看出微软公司反应之迅速外,在互联网这一领域,人们也可以看出微软的反应之迅速——在发现门户网站存在着巨大的利润空间后,微软也推出了自己的战略方针。

由此可见,微软的成功在于他们总是想尽办法,注重收集市场的信息材料,听取用户或顾客的意见,能够把握住市场和顾客的需要。

在任何一个市场领域都存在着竞争,比尔·盖茨认为企业除了技术上要领先于对手之外,企业成功的关键更在于谁能够最终赢得顾客的信赖,实现商品到资本的转换。在比尔·盖茨看来谁先获得较大的市场占有率,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并且能够迅速地适应市场的变化,率先推出顾客需要的新产品,那么谁就能取得胜利。

所以,微软根据市场的变化以高效的开发团队和良好的营销策略相结合,一直保持着产品、技术等方面的不断创新,通过公司的新陈代谢机制,总是让产品及时地更新换代,进而使竞争对手没有机会对微软的垄断地位造成威胁。

可以说,微软的成功与比尔·盖茨的独特管理风格是分不开的。正是因为盖茨能够聚集世界上大批的精英分子,并且让他们各自能够在微软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微软的发展付出自己的努力,才使得微软能够如此迅速地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大公司。

微软公司会从全方面来考察应聘者的综合能力——专业基础、团队精神、创新能力以及面试者是否足够聪明,是所有考官共同关心的问题。

其实,考官问这一类问题并不是想得到“正确”答案,而是看应聘者是否有创造性及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是否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微软公司正是通过这些措施,对应聘人员层层选拔,保证微软招聘到高素质、优秀的人才。为了招聘到微软需要的人才,在必要的时候比尔·盖茨会亲自参与到招聘中,来做说服工作。

其实,现实中很多公司并不真正重视那些有才干的员工,而比尔·盖茨在这方面却做得极为出色。因为他知道公司的财富主要来源于员工的才能。为此,他经常从大学校园里招聘那些没有工作经验却非常有天赋的人才来微软工作。

那么,微软公司又是通过什么样的管理办法来激励人才的呢?在微软,公司的员工是可以拥有微软的股份的,还可以享受到优惠政策,而且在微软任职满一年的员工就拥有一定的股票买卖特权。微软公司员工拥有股票的比率是所有上市公司中最高的。这样一来,微软就把公司的收益和员工的收益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激励员工不断地去为公司创造更高的效益。而这也是微软为什么能够产生大量百万富翁的原因。虽然在软件行业技术人员有很大的流动性,但在微软,技术人员的离职率却远远低于美国的平均水平。这是因为,微软的很多重要的技术人员都是微软的股东,他们每年都会有股息分红,使他们不用为财务发愁。

微软实行的是高压管理风格——比尔·盖茨对员工的批评远远多于赞扬。比尔·盖茨对公司员工的工作期望都很高,因而员工一旦出现错误,就会受到批评,有时盖茨甚至扬言要开除他们。在这种环境下,员工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很多人评价盖茨的管理方式:“每个员工在微软都会被充分利用,直至榨不出一滴油为止,所以最后能够留在微软的都是那些适合微软发展的人才。”

在微软公司一直保持着员工的固定淘汰率,如果微软的员工达不到公司的要求就会失去工作。所以,在微软竞争无处不再,这让所有的员工都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而如果员工有出色的表现,公司就会给予实质的物质奖励。

在微软任何员工都是靠业绩说话的,只要能把工作做好,员工就可以获得最直接的回报,而且每个员工在微软都有机会接触到更高层次的挑战。在微软职务的升迁不是靠资历,而是靠员工的能力和业绩。如果你干得好,那么在不久的将来你就有可能成为你现在上级的上司。这不仅使得员工们全神贯注于他们的工作,还会尽一切努力把工作做到最好。因为只有这么做才能保住他们现有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获得晋升的机会。相反,如果你在工作岗位上毫无贡献,公司就会重新对你的工作作出调整,甚至将你淘汰出局。

一个微软的员工曾说:“如果你成天看到老板在努力工作,你自己还好意思偷懒吗?”

为什么这些编程员可以如此随便,微软会告诉你因为这有利于工作。因为在微软是靠工作的结果说话的,至于过程公司是不会干涉的。

为了能留住人才,微软公司除了为员工提供较好的薪资和福利待遇外,还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比尔·盖茨在管理方面事必亲躬——他经常通过网络直接与员工沟通,讨论问题或者下达命令,根本不需要经过层层传达。这样一来,盖茨和员工之间能够很快地了解对方的想法和计划,节省了传达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微软公司在绿树环绕下,为员工营造了一个优美舒适的工作环境。而比尔·盖茨认为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会让员工有归属感。微软有个刚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的学生得意地说:“在微软作为软件工程师,即使是新人,一上班就可以拥有自己的办公室,还将得到一切最好的东西,这是其他公司根本办不到的。”

此外,微软还为员工组织了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例如,各种体育竞赛,马拉松和橄榄球赛就是微软经常举行的比赛项目,获胜者将会得到优厚的奖品。微软还会举行大型的派对活动,每年都有数万人参加。微软每隔一段时间还会举办各种音乐会,既有外来的专业人士,也有微软公司自己组织的业余交响乐团,而且每逢微软的技术获得突破性进展的时候,就会举行音乐会进行庆祝。

微软一方面采用高压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也给予员工充分的物质福利。比尔·盖茨通过分明的赏罚制度,让每个员工都能够按照企业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努力工作,进而使微软一步步发展壮大,成为了软件行业的领头羊。

有一名记者曾问比尔·盖茨:“你们是如何判断员工的成绩的?”盖茨说:“在微软,我们凭借员工的业绩而不是职务来评价员工的地位和贡献。谁做出业绩,谁就会得到大家的赞扬和尊重,成为他人的榜样。”

为了增强员工的凝聚力,使他们共同为微软的发展齐心努力,微软会努力消除不同等级间的隔膜——除了采用无差别的办公环境外,在微软新员工一进公司后,就会有老员工带领你尽快掌握业务技术、熟悉公司环境、如何为人处世、了解公司的管理制度等,而且随着你的成长,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老师来帮助你成长。

正是通过奖惩的方法来激励员工进行合作,才使得微软形成了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

对待客户,微软同样强调合作精神,为建立与客户良好的合作关系,微软要求微软员工必须聆听客户的意见,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在管理方面,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成本,防止公司官僚主义的滋生和出现,至今微软都没有为公司的管理层设置专门的停车位和休息室,而且每个人都是自己接听电话,自己写备忘录。

在微软大约有1/4的员工属于合同工,他们薪酬水平相对较低,而且这些合同工按照微软的规定不能在同一部门工作超过9个月,合同到期后他们必须等几个月才能接下一个合同,当然在他们中,一部分干得好的会转为微软的正式员工,还有一部分将被辞退。显然,这使得微软不仅节省了大量的开支,还能促使员工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公司创造价值。

微软正是依靠其出色的管理制度,营造出了独特的文化氛围,才吸引了大批杰出人士,并让他们心甘情愿地留在微软,为微软服务。这不但让微软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成本,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微软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让微软公司在竞争中能够持续地保证优势,进而让它立于不败之地。

但是在平时的生活中,比尔·盖茨却是一个非常节俭的人,他会让自己花的每一分钱都有价值。

通常,他只有到正规场合才穿西装,其他时间都是休闲打扮,与普通人没什么两样。比尔·盖茨是最有实力坐头等舱的,可是他一般都会选择坐经济舱。盖茨认为,既然头等舱和经济舱都能够同时到达目的地,为什么要坐头等舱而多花钱呢?正是因为比尔·盖茨懂得让钱发挥出它的最大效益,才使他的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功。

而盖茨还把节俭的传统带入了微软,在微软刚刚起步时,盖茨发现微软总裁维兰德把办公室装饰得十分气派,他十分生气——他担心如果在微软形成浪费的作风,将不利于微软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即使在微软成为了跨国的大公司时,盖茨仍然对金钱精打细算,讲究花钱的实效性。

比尔·盖茨在投资方面分为,纯粹投资、基金会、兴趣投资。

纯粹投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一般是由投资顾问来进行操作;基金会也是由盖茨投资建立的,基金会一方面进行慈善捐献活动,例如为非洲儿童免费提供疫苗,为贫困地区的教育进行援助建设等,另一方面也通过一些商业投资来使基金会能有源源不断的收入来维持基金会的发展;兴趣投资是指比尔·盖茨投资后会亲自参与董事会的各种决策活动,在困难的时候为他们提供帮助等。

除以上投资之外,比尔·盖茨还会为一些大学投资一些资金,设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项目。但是比尔·盖茨绝不是那种随意投资的人,在投资之前他都会亲自去核实所要投资项目的真实性和可行性。

胡德说:“比尔·盖茨很早就清晰地意识到,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正在不断地融合,医学和生物学也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地改变和发展。比尔清楚地意识到它们融合的重要性,他不但在信息产业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他还希望在生物技术方面也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比尔·盖茨在投资方面一般都采取分散投资,他的绝大多数财产仍在微软的股票上。剩下的钱除了投资上述的生物科技领域之外,他还将大部分资金投入到了债券市场,购买了大量的美国国债。因为在股票下跌时,人们的注意力往往会投向债券方面,使得资金由股市流到债券市场,而政府的债券往往在这个时候会升值。比尔·盖茨这种多样化的投资,可以相互抵消一部分下跌时所遭受的损失。

对于股票的投资,比尔·盖茨一般都是在股票价格处于低位时买进,经常收购一些价格已经跌到很低的股票,等股票上涨后再把它抛售出去。比尔·盖茨在投资方面大多会从长远目标考虑,一般会投资一些有着广阔前景的公司。为了达到投资的均衡,比尔·盖茨不会把所有的资金都投入到一个项目中去,正如盖茨不会把所有的钱都投入到已经涨得很高的科技股上面。

在微软创建的30多年中,它一直在软件行业中保持着领先地位,是软件行业规则的制定者。可以说,这和盖茨对计算机产业有长远的眼光是分不开的。

比尔·盖茨从来都不会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他认为一个公司如果在做出一点成绩后,就满足于现状,停止创新,那么这家公司面临的结果就是被市场所淘汰。微软从创建之初发展到现在,正是凭借着他在软件领域的不断创新发展,开发出比竞争对手更优秀的产品,才使他能够占领绝大部分市场,成为软件行业的第一名。即使比尔·盖茨有时在落后于其他对手的情况下,他也会想办法弄清楚对方的优势和劣势,针对其优势方面,比尔·盖茨会比他们做得更好;针对其劣势方面,比尔·盖茨会利用自己的优势把对方打垮,即使不择手段也在所不惜。

可以说,微软公司在软件行业中,就是一只豺狼进入了羊群中,所到之处无不是赶尽杀绝,不惜利用一切手段使自己成为行业的霸主。

而这也是导致微软在垄断官司方面,总是纠缠不清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计算机行业,比尔·盖茨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人们在指责微软利用其垄断地位破坏了市场上的公平竞争的同时,又不得不承认微软在技术方面确实有领先于他人之处,虽然有些时候微软的产品是建立在他人的成果上的,但是创新却是微软的第一目标。比尔·盖茨认为要想在飞速发展的市场中保持不败的地位,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创新。而微软正是凭借着在技术上的不断创新和管理上的不断改革,才创造了一个经济奇迹。

盖茨为了让微软公司的产品更具竞争力,他将技术部和市场部紧密结合在了一起——市场部会及时向技术部反应市场的发展动态,使得技术部能够根据市场的发展变化来制定自己的开发研制计划,而技术部在研究出新技术的情况下,成果很快就会被交到市场部,让市场部检验该产品是否符合微软的发展需要,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很快,微软公司就会进行相应的生产和宣传营销活动,以让微软的新产品迅速占领市场。

比尔·盖茨认为,微软公司要做的两件事情就是满足用户现在的需要和满足用户未来的需要。为此微软公司将公司的研发部门分为了两类,一类主管科研,主要进行长远的目标和规划的科研项目,作到长期投资;一类主管开发,产品开发工作更多地着重于考虑眼前的利益,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且为其制订了不同的考评标准和制度。他们之间虽然是相对独立的两个部门,但是两个部门之间也建立沟通渠道,而且两个部门的人才也可以相互流动。

微软公司不只通过自己本公司来开发新产品,还会通过收购的办法,让自己拥有最新的软件。但是收购完后,比尔·盖茨不会直接使用这些软件,而是会在其基础上重新开发。

通常,只要员工有某个新的想法和切实可行的计划,就可以向微软申请经费。即使失败了,只要找出原因,换个方向继续开发,也不会遭到非议。可以说,正是微软拥有如此宽松的工作环境,才吸引了世界上大批的杰出创新人才为微软努力工作。

在微软的研究院中你可以看到各种神奇的东西,其中很多都是你想象不到的高科技产品,而且这些新概念产品可能会在几年之后就出现在大众的视线之中。其实,微软研究院就是凭借着一批绝顶聪明的科学家通过不断研发创新产品为微软铸造了牢固的防线,使微软在计算机领域永远保持着领先地位。

微软公司的开发策略是占领一切相关产品的操作系统,为客户提供所有的通用软件,让任何软件的开发都要基于微软的平台上进行。 微软把国内企业管理方式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在企业中所有的规章制度都是由一个人说了算;第二种是,企业把决策者的想法变成规章制度,通过规章制度来管理员工;第三种是,依靠企业文化进行管理,要求员工对工作要有激情和责任感。

微软不仅能让每个员工都对自己的工作产生热情,享受工作的过程,并且能鼓励员工进行创新,让他们自由地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完成工作,充分发挥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进而让他们从自己的工作中得到成就感。微软的管理者曾对员工说:“正是由于你们的工作,网络系统才能够正常的运作,公司才能够顺利的降低成本,长期保持着较高的利润,让客户享受到高效的服务。你们每个人做的工作都很伟大!”通过对员工灌输英雄主义观念,让员工进入拯救者的角色,也是微软能够长久保持活力的一个因素。一个企业拥有了活力,员工才能产生工作激情,有了工作的激情员工才能将所做之事做得最好,而这正是微软和比尔·盖茨追求的最高境界。

 

posted @ 2021-04-24 10:33  SanMaoSpace  阅读(37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