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高效人士七习惯—以终为始原则

习惯二: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

太多人成功之后,反而感到空虚;得到名利之后,却发现牺牲了更可贵的事物。因此,我们务必掌握真正重要的愿景,然后勇往直前坚持到底,使生活充满意义。 身外之物和内在力量相比,便显得微不足道。——霍姆斯

阅读本章时,请找个精辟不受干扰的角落,抛开一切杂念,敞开心扉,跟着我做一段心灵之旅。

“以终为始”的意思
以终为始的习惯可适用于各个不同的生活层面,而最基本的目的还是人生的最终期许。以上述的实验中,可以发掘人们心底最根深蒂固的价值观,间接触及影响圈的核心部分。从此时此刻起,一举一动,一切价值标准,都必须以人生的最终愿景为依归;也就是由个人最重视的期许或价值来决定一切。我们应该时时刻刻把人生使命谨记在心,每一天都要朝此迈进,不敢有丝毫违背。
确认使命也意味着,着手做任何一件事前,先认清方向。这样不但可对目前所处的状况了解得更透彻,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也不致误入歧途,白费功夫。
人生旅途,岔路很多,一不小心就会走冤枉路。许多人拼命埋头苦干,却不知所谓何来,到头来仍然发现追求成功的阶梯搭错了墙,为时已晚。因此,人们也许很忙碌,却不见得有意义。
大多人成功之后,反而感到空虚;得到名利之后,却发现牺牲了更可贵的事物。上自达官显贵、富豪巨贾,下至平头小民、凡夫俗子,无人不在追求更多的财富或更高的事业地位与声誉,可是名利往往蒙蔽良知,成功每每需付出昂贵的代价。因此,我们务必掌握真正重要的愿景,然后勇往直前坚持到底,使生活充满意义
盖棺定论时,你希望获得的评价,才是你心目中真正渴望的目标。从这个角度看,名利、成就等等不免显得微不足道。
有这么一则小故事:丧礼上有人问死者的朋友:“他留下多少遗产?”对方答:“他什么也没带走。”

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创造
“以终为始”是所有书屋都经过两次创造的原则为基础的。所有事物都有心智的即第一次的创造和实际的即第二次的创造。我们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心中构思,然后付诸实现。正因如此,认定使命才显得如此重要。
创办企业,想要经营成功,必须先确定产品或服务可达到的营运目标,然后综合资金、研究发展、生产作业、行销、人事、厂房设备等方面资源,朝愿景努力前进。许多企业都败在事先规划不周,以致资金不足,或对市场认识不清。
先构思而后行动的原则适用范围极广。比方出门旅行,要先决定目的地与路线;上台演讲,应先预备讲稿;做衣服,要先设计款式。明白这个道理,把订定使命看得与行为本身同样重要,影响圈就会日渐扩大。
不过,“使命”不见得都是有意识的产物。有些人自我意识薄弱,只知道遵循家庭、社会或环境所赋予的使命前进。这类使命多半处于个人主观好恶,不符合客观原则。它之所以被接受,乃由于有些人依赖心过重,深怕不顺从别人的要求使之会失去爱,因而必须靠别人来肯定自我价值。

领导与管理:两次创造的体现
“以终为始”是以自我领导的原则为基础的,但领导不同于管理。管理的层次低于领导。领导与管理的差异就好比思想与行为。管理是有效的把事情做好,领导则是确实所做的事是否正确;管理是在成功的阶梯上努力往上爬,领导则指出所爬阶梯是否可靠在正确的墙上。
要理解两者间的这一区别不难。想像一下,一群工人在丛林里清除矮灌木。他们是生产者,解决的是实际问题。管理者在他们后面拟定政策,引进技术,确定工作进程和补贴计划。领导者则爬上最高那棵树,巡视全貌,然后大声嚷道:“不是这块丛林!”
而忙绿的生产者和管理者常常怎么回答呢?“别说了,我们正干得有声有色呢。”
作为个人和企业,常常是埋头砍矮灌木,甚至没有意识到要砍的并非那块丛林。
尤其在这日新月异的世界中,有效的领导比以往更显得重要。我们需要方针,需要指引。面对纷扰不已的世事,谁也难以预料未来的发展,这时唯有依靠自己的判断行事。而使命——也就是心中的罗盘——能使你判断正确。
成功——甚至可以说求生存的关键——并不完全取决于流了多少汗,而在于努力是否得法。因此对各行各业而言,领导都重于管理。
企业方面,市场瞬息万变,领导者必须不断密切注视环境的变化,特别是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和购买心理,以使企业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
工业方面也是这样。领导者若不注意外部环境的变化,管理技能再好也不能使他们免于破产。缺乏有效领导的高效率管理,有人称之为“就像在泰坦尼克号轮船上拉开躺椅”。无论管理多么成功,都不能弥补领导的失败。不过领导的确是很难的,因为我们常常陷于管理的圈子难以自拔。
在家庭中,为人父母难免也会落入类似的管理陷阱,只重规矩、效率与控制,忽略了管教的目的、方向与亲情。至于个人的生活,可能就更缺乏主导了。终日汲汲营营,却像无头苍蝇般漫无目标。

改写人生剧本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承袭了许多来自他人的“人生剧本”,也就是价值观与其他方面的制约。要掌握自己的人生,就得改写这些剧本,或者改变既有的成见
在实际生活中,却不一定时时牢记这些(重视子女、爱护子女),表面对孩子的态度并不能真正反映心底的感情,因为繁复的事物扰乱了我的方向。
好在这个缺点并非无法克服。我们可以排除外来不合宜的价值观与其他制约,由此建立自己的价值观与方向,和对生命的负责,来改写人生剧本,让自己的人生真正符合自己的意愿。于是乎,日常生活一旦出现困难或挑战,我们就可以根据个人价值观决定对应之道。

个人使命宣言
确立人生愿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认定自己的人生哲学或基本信念,然后写一份个人使命宣言。宣言中应包括自我期许与基本价值观,内容往往因人而异。
个人使命宣言是行为处事的根本大法,好比一国的宪法。不管世事如何多变,环境多么艰困,它依然不为所动。凡是心中秉持恒久不变真理的人,才能屹立于动荡的环境中,因为一个人的应变能力取决于他对自我、目标以及价值观的不变信念。确立个人使命之后,我们就不必借助成见或偏见来面对变局,如此一来,使能保持安全感。
世界变动太快,许多人难以适应,因而选择了退缩与放弃,其实人生不必如此消极。弗兰克尔在纳粹死亡集中营中,不仅觉悟到积极主动的真谛,还体会到生命意义的重要。后来他提倡一种“标记疗法”,基本理念便是:许多心理与情绪疾病事实上只是失落感、空虚感在作祟。标记治疗法可以协助病人找回生命的意义与使命,以祛除内心的空城。

直指核心
想要确立个人使命必须从影响圈的核心开始因为这是一切思想观念的根本也是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与力量的源泉
“安全感”代表价值观、认同、自尊自重与归属感。
“人生方向”是生命的追求方向以及决断所依据的原则。
“智慧”是对事物的认知、理解与判断能力。
“力量”则指采取行动、达到目标的能耐。
这四者相辅相成,安全感与明确的方向可以带来智慧,智慧则能激发行动。若四者十分健全且均衡发展便能产生高尚的人格、平和的个性与完美正直的个体
这四方面的成熟度,同样可以用依赖-独立-互赖三阶段来衡量。
处于最底层依赖阶段的人,则极度缺乏安全感,他们凭借社会价值订定方向,对外界认识不清,缺乏行动勇气或受人摆布。
若是位在最高的互赖层次,则肯定自我,处世泰然;他们确知自己的努力方向,深谙接人待物的艺术,积极主动,不假外求。

你的生活重心是什么?
人人都有生活重心,即使不一定意识的到,但它依旧存在。一般而言,生活重心可以分为以下数种:
1.以配偶为重心。
婚姻可说是最亲密持久、最美好可贵的人际关系,因此以丈夫或妻子为生活重心,再自然不过了。
但以配偶为重心的婚姻关系,多半发生情感过度依赖的问题。太过于重视婚姻,会使人的情感异常脆弱,经不起些许打击,甚至无法应对如新生儿降临或经济窘迫等变化。
婚姻会带来更多的责任与压力,一般人通常结婚以往所受的教养来应付。如果我们一方面在情感上依赖对方,一方面又与对方有所突击,就极易陷入爱恨交织、进退失据的矛盾中。为了保护自己,便更加退缩及排斥对方。于是,冷嘲热讽代替了真实的感受,感情用事的结果是失去了方向、智慧与力量。纵便表面似乎保住了安全感,实则不然。
2.以家庭为中心。
以家庭为重的现象也十分普遍,而且似乎理所当然。家的确带来爱与被爱、同甘共苦以及归属的感觉,但过分重视家庭,反而有害家庭生活。
太仰赖家庭提供安全感及价值感,太重视家庭传统与名誉,通常无法接受任何可能影响这些传统与声誉的改变。以家庭为重的父母,不能为子女的真正幸福着想,他们的爱往往是有条件的。结果若非导致子女更为依赖,就是变得叛逆。
3.以金钱为重心。
谁也无法否认钱的重要,经济上的安全感也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因此追求财富无可厚非。但若唯利是图,往往得不偿失。
如果一个人的安全感与价值观完全建立在金钱懂得多寡上,势必寝食难安,因为影响财富的变数太多,任何一个闪失都令人承受不起。但是钱却不能带来智慧或指引生命的方向,只能提供有限的力量与安全感。
4.以工作为重心。
只知埋头苦干的“工作狂”,即便牺牲健康、家庭与人际关系也在所不惜。他的生命价值只在于他是个医生、作家或演员......一旦无法工作,便失去所有的生活意义。
5.以名利为重心。
占有欲极强的人,想据为己有的不仅是有形的物质,如汽车、洋房、华服等等,无形的名誉、荣耀与社会地位也决不放过。
我们都知道名利不可依靠,因为它们随时可以毁于一旦,一个人若必须靠名利与物质来肯定自我,必定时时处于惶惶不安的状态中,深恐身外之物转眼成空。当他们面对条件比自己更好的人,便相形见绌;见到略逊一筹的人,又趾高气昂。如此一来,自我价值起伏不定,永无宁日。
6.以享乐为重心。
在当前崇尚速成的世界里,享乐之风盛行,不足为奇。电视与电影喂大了观众的胃口,然而银屏上的浮华生活,骨子里并不如表面上看起来那般美好光鲜。
真正的快乐可使人身心舒畅,短暂的刺激却丝毫不能给人持久的快乐与满足。贪图享乐的人很快便会对既有的刺激感到乏味,然后就得追求更刺激的“快感”。
7.以敌人或朋友为重心。
青少年尤其容易陷于以朋友为重心的情绪中。为了被同行团体接纳,他们愿付出一切代价;对团体的所有价值观,也都照单全收,因而极为依赖团体。
以敌人为重心,似乎少有所闻,其实这种现象相当普遍,只是不易被察觉罢了。当某人觉得遭到重要人物(如主管)的不公平待遇后,很容易耿耿于怀,所作所为都为了要反抗待他不公的人。这就是以敌人为生活重心。
以朋友或敌人为重心的人没有安全感。他们的价值观变化无常,受制于他人的情绪和行为,实施揣摩如何反击。这样的个人是没有力量的,时时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8.以宗教为重心。
有些人对宗教活动极为热衷,甚或没有宗教信仰,言行却更合乎宗教劝人向善的宗旨。
9.以自我为重心。
时下最常见的恐怕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他们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自私自利。然而,市面上盛行的个人成功术,无一不以个人为中心,标榜只索取不付出。殊不知狭隘的自我中心观,会使人缺乏安全感和人生方向,而且也不会有智慧及行动力量。唯有为造福人群、无私奉献,而追求自我成长,才能在这四方面有所长进。
一般而言,我们都是以上某几种形态的混合体,随外在情势的不同而有所调整。此一时可能以朋友为重心,彼一时或许又变为以配偶为重心。
生活重心如此摇摆不定,情绪上难免起起落落,一会儿意兴风发,一会颓唐沮丧;一会斗志昂扬,一会有落魄消沉。
所以,最理想的状况还是建立明确固定的生活重心,使人生更平顺、更和谐。

以原则为重心
所谓正确的生活重心,也就是以原则为依归。
原则是恒久不变、历久弥新的,不像其他重心依靠的是善变的人或物。所以原则值得信赖,更可以增加安全感。同时它是理智而非感情用事的,能带给你“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信心。
配偶也许会与你离婚,再亲密的朋友也可能离你而去。但原则助人披荆斩棘,客服人生,也教人处顺境而不迷失方向。原则使人冷静发挥智慧,正确判断;它使我们不为外力所动,勇往直前。以原则为生活重心,可说是统合了其他重心而自成一格。
不论最后选择赴音乐会或是加班,都不足为奇,因为拥有其他生活重心的人也是两者择一,只不过基本上拥有原则的人所做的抉择会有以下几个特征
1、这是主动而非被动的决定。
2、这是经过通盘考虑所得的结论,不是一时冲动。
3、根据原则所做的决定,能提高自我的价值。
为了报复他人而决定加班,与真心为企业福祉着想而加班,结果虽相同,意义却大相径庭。 此外,若平时已与老板及妻子建立良好的互赖关系,此时不难向他们解释如此决定的缘由,而且也会获得体谅。使你可以心安理得,无所牵挂。
总而言之,以原则为生活重心的人,见解不同凡响,思想行为也自成一格。由于拥有坚实的内在,其所获得的高度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与力量,使其能享有积极主动而充实的一生。

制订和使用个人使用宣言
弗兰克尔说:“我们是发现而不是发明自己的人生使命。”这么说的确在恰当不过了。凡是人都具备良知与理智,足以发现个人的特长与使命,弗兰克尔说得好
每个人都有特殊的职责或使命,他人无法越俎代庖。生命只有一次,所以实现人生目标的机会也仅止于一次......追根究底,其实不是你询问生命的意义何在,而是生命正提出质疑,要求你回答存在的意义为何。换言之,人必须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再以计算机作比喻。前一章曾提到,你是自己的人生程序设计员。本章要求你写出属于个人的程序,也就是个人使命宣言。
这件工作并非一触而就,而是必须经过深思熟虑,几经删改,才可以定案。其间可能耗费数周,甚至数月的时间,而且即使定案,仍须不时修改。因为随着物转星移,人的想法也会改变。
无论如何,使命宣言是个人的根本大法、基本人生观,也是衡量一切利弊得失的基准。撰写使命宣言的过程,重要性不亚于最后的结论。为了行诸文字,你势必要彻底检讨自己真正的理想——最珍贵的人生目标。随着思想日益清明、貌随心转,你会有面目一新的感觉。

善用你的全部头脑
根据研究结果显示,人的大脑可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脑主司逻辑思考与语言能力,右脑执掌创造力与直觉。左脑处理文字,右脑擅长图像;左脑重局部与分析,右脑重整体与整合。
最理想的状况是左右脑的均衡发展,但实际上,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是某半边大脑较发达。面对外部刺激时,也倾向于用较发达的一边做反应。用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话说:“善用榔头的人往往认为所有东西都是钉子。”这也是影响前面实验中少妇/老妇不同看法的另一因素。用右脑的和用左脑的人看事物往往是不同的。
基本上,目前是个崇尚左脑的世界,语言文字、逻辑推理等被奉为重要的才能,而感官直觉、艺术创作总是居于从属地位,无怪乎一般人多不习惯与发挥右脑的功能。依据这个理论,前文所提到的构思与实行两阶段,前者须借重右脑的创造力,以跨越时空障碍,做全盘考虑与规划。
有时,人会因突发事件,在一瞬间由左脑为主的思想型态,变成以右脑为主。比方说,突然失去亲人、经济陷入窘境时,就会扪心自问:“到底什么才真正重要?我究竟在追求什么?”但积极主动的人,不待外界刺激就能设法主动转变思维模式。
尽量敞开心灵去想,掌握每个细节,并且投入所有的情感与感觉。
运用想象力来挖掘内心深处真正的感觉,是人人都会技巧,只是每个人的体会不同。凡是肯定用心去追根究底的人,必然对生命充满虔诚,对人生诸事都能从大处、远处着眼。

心灵演练:想象与确认
在驾驭想象力的同时,我们应进行心灵演练以获得确认,使实际生活更符合理想的人生目标。
心灵演练包括:针对个人、积极、立即行动、富有感情等要素,还必须是可预见的。例如:“发现子女行为不当时,我能以智慧、爱心、坚定的立场与自制力(积极的表现)加以应对(即立即行动),我(个人)内心深感欣慰(富有感情)。”
你不妨每天抽出几分钟,在身心完全放松的情况下,模拟各种可能出现的状况以及适当的反应,脑海中的影像愈清晰愈好。你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中会逐渐转变,最后终于能完全控制情绪,冷静应变。
心灵演练的威力无穷,但必须以品德及原则为基础,否则就会误用滥用。若是用于追逐功利,心灵演练虽然可以助人达到目的,却无法带来内心的安宁。

确定角色和目标
人生在世,扮演着各式各样的角色:为人父母、妻子、丈夫、主管、职员、亲友,同时也担负不同的责任。因此,在追求圆满人生的过程中,如何兼顾全局,就成了最大的考验。顾此失彼,在所难免;因小失大,更是司空见惯。
考虑到这一点,在撰写使命宣言时,不妨分开不同的角色领域,一一订立目标。在事业上,你可能扮演业务员、管理人员、产品开发人员的角色。在生活中,你或许是妻子、母亲、丈夫、邻居、朋友。其余政治、信仰方面的种种角色,也都各有不同的期待与价值标准。
一旦确定主要的人生角色,你就能清楚的掌握全局。接着,还要订定每个角色的长期目标,这些目标必须反映你真正的价值观、独特的才干与使命感。
角色与目标能赋予人生完整的架构与方向,假定你还缺少这么一份个人使命宣言,现在正是开始撰写的最佳时机。至于近期的目标,将于下章再讨论。

家庭使命宣言
除了个人以外,家庭也可凭借共同的目标来促进和谐。有不少家庭处理人际关系没有原则,全凭一时兴起及个人好恶,缺乏长久之计。因此,每当压力升高,家人便乱了方寸,出现冷言相向、冷嘲热讽或沉默抗议等不良反应。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必然以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冲突或逃避。
其实,每个家庭都有共同的价值观及理念,作为生活的重心,撰写家庭使命宣言正可加以凸显这个生活重心。家庭使命宣言有如宪法,可当作衡量一切利弊得失的标准,以及重大决定的依据,并使全家人团结在共同的目标下。
撰写家庭使命宣言,同样也是过程与成果并重。由全家共同讨论、拟定及定时修正,更能促进沟通,强化向心力与坚定付诸实现的决心。面临危机或困难时,家庭使命宣言可帮助一家人认清方向,共渡难关。

组织使命宣言
身为企业顾问,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协助企业订立可行的长期目标。这类目标必须由所有成员共同拟定,不可取决于少数高高在上的决策者。
每次到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参观员工训练,都感触良多。IBM主管总不忘向员工耳提面命该公司的三大原则:个人、卓越与服务。不论世事如何变化,IBM始终信守这三大原则。而且从上到下,人人奉行不渝,就仿佛水的渗透,无所不在。

唯有参与,才有认同
许多组织——包括家庭,都有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成员并不认同集体的大目标,反而常有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背道而驰的情形。另一方面,不少企业的薪金制度与其标榜的理想不相符合。
所以在检讨企业的使命宣言时,我一定调查有多少人参与制定,又有多少人知道它的存在,并且正真认同与奉行。唯有参与,才有认同,这个原则值得强调再强调。这需要我们一再强调,组织应开诚布公,不厌其烦的广招意见,订立全体共有的使命宣言。

立即行动
1、记下你做本章开头那个心灵实验时的想法,将心得列表整理。
2、确立重要的人生角色,并检讨你对目前所扮演的角色是否满意。
3、每天抽空撰写个人使命宣言,并搜集可用的资料。
4、阅读附录一,你的行为符合其中哪种类型?你是否满意?
5、设想近期内会面临的某种状况,并写下你希望得到的结果与应该采取的步骤。
6、与家人或同事分享本章的精华,并建议大家一同拟定家庭或企业的共同目标。

 

posted @ 2013-05-10 22:35  SanMaoSpace  阅读(176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