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逻辑回归

简介

在前两篇文章中,我们详细探讨了如何利用采样数据来估计回归曲线。接下来,在本节中,我们将深入讨论如何处理分类问题。

章节安排

  1. 背景介绍
  2. 数学方法
  3. 程序实现

背景介绍

线性可分


线性可分是指在多维空间\(\mathbb{R}^D\)中,对于任意两个类别的数据,总是存在一个超平面,可以将这两个类别的数据点完全分开。

在二分类问题中,如果数据集是线性可分的,那么可以找到一个超平面,使得屏幕的一侧的所有点属于一个类别,而另一侧的所有点都属于另一个类别。

设数据集\(D=\{\text{X},\text{y}\}\),其中\(\text{X}\)为输入特征向量,\(\text{y}\)为类别标签。

如果存在一个超平面\(L:z=Xw+b\),使得:

\[\begin{align*} \forall y_i=1,\text{x}_iw+b>0\\ \forall y_i=0,\text{x}_iw+b<0 \end{align*} \]

则称该数据集\(\text{X}\)是线性可分的;其中\(w\)为权重向量,\(b\)为偏置项,\(\text{x}_i\)为第\(i\)组数据,是矩阵\(X\)的第\(i\)行.

在一些情形下,并不是严格线性可分的,也就是说不存在一个超平面能够将所有不同类别的点完全分隔开来。这种情况下,我们可能会考虑使用“宽松的线性可分”(Soft Margin)的概念。
在宽松线性可分中,定义松弛变量\(\xi\),原条件改为

\[\begin{align*} \forall y_i&=1,\text{x}_iw+b>-\xi\\ \forall y_i&=0,\text{x}_iw+b<\xi \end{align*} \]

注意到,对于任何一个超平面\(L\),总是存在一个足够大的松弛变量\(\xi\)使得该超平面满足宽松线性可分条件。
因此,一般认为,对于某一个超平面\(L_i\),使得其满足宽松线性条件的最小常数\(\xi_i\)越小,则说明该直线划分效果越好。

初识激活函数


超平面\(L\)是一个从\(\mathbb{R}^D\)\(\mathbb{R}\)的映射(函数)。其值域为\((-\infty,\infty)\)。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希望输出的范围现在\([0,1]\)之间,以便于解释和处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通常会引入激活函数

Sigmoid函数是一个经典的激活函数,因其连续性和较低的计算复杂度而在机器学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Sigmoid 函数的定义如下:

\[\sigma(z)=\frac{1}{1+e^{-z}} \]

主要特点

  1. 连续性和可导性:
    Sigmoid 函数及其导数都是连续的,这使得它非常适合用于基于梯度下降的优化算法。

  2. 输出范围:
    Sigmoid 函数的输出范围是 ((0, 1)),这使其在二分类问题中特别有用。它可以将线性组合的输出转换为一个概率值,从而更容易解释模型的预测结果。

  3. 计算复杂度:
    Sigmoid 函数的计算相对简单,不涉及复杂的数学运算,这有助于提高模型的训练速度。同时,其导函数可以方便的从原函数计算,即:\(\sigma'(z) = \sigma(z) \cdot (1 - \sigma(z))\)

逻辑回归


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分类问题的统计模型和机器学习算法。尽管名称中包含“回归”,但它实际上主要用于解决分类问题,特别是二分类问题。

工作原理


  1. 线性组合
    首先,逻辑回归模型对输入特征进行线性组合,也称对输入进行评估:

    \[z = \mathbf{w}^T \mathbf{x} + b \]

  2. Sigmoid变换
    然后,将评估的结果\(z\)通过Sigmoid函数进行变换:

    \[\hat{y} = \sigma(z) = \frac{1}{1 + e^{-(\mathbf{w}^T \mathbf{x} + b)}} \]

    Sigmoid函数的输出 \(\hat{y}\) 可以解释为样本属于正类的概率。

  3. 决策边界
    通常,选择一个阈值(例如\(0.5\))来决定分类结果:

    \[y = \begin{cases} 1 & \text{如果 } \hat{y} \geq 0.5 \\ 0 & \text{如果 } \hat{y} < 0.5 \end{cases} \]

损失函数


逻辑回归的损失函数通常采用对数损失(Log Loss)或称交叉熵损失(Cross-Entropy Loss):

\[L(\mathbf{w}, b) = -\frac{1}{N} \sum_{i=1}^{N} \left[ y_i \log(\hat{y}_i) + (1 - y_i) \log(1 - \hat{y}_i) \right] \]

其中,\(N\)是样本数量,\(y_i\)是真实标签,\(\hat{y}_i\)是预测的概率值。

优化


本文将介绍如何采用梯度下降法优化逻辑回归模型。
在梯度下降法中,核心的部分是计算损失\(\text{LOSS}\)关于参数\(\text{w}\)\(b\)的梯度,其反应了参数更新的方向和步长。

通常采用链式法则计算梯度,以参数\(\text{w}\)为例,有:

\[\nabla_{\text{w}}\text{LOSS}=\frac{\partial \text{LOSS}}{\partial \text{w}}= \frac{\partial \text{LOSS}}{\partial \hat{\text{y}}} \frac{\partial \hat{\text{y}}}{\partial \text{z}} \frac{\partial \text{z}}{\partial \text{w}} \]

梯度下降法中,采用梯度的反方向作为更新方向,其公式为:

\[w:=w-\lambda\cdot\nabla_{\text{w}}\text{LOSS} \]

其中,\(\lambda\)为学习率。

程序实现


在上一篇文章《机器学习:线性回归(下)》中已经讲述了超平面\(L\)的实现方法;因此,本文中将讨论诸如激活函数对数损失等上一章为设计的部分的程序实现。

激活函数


下述函数用于计算输入矩阵或向量的每个元素的Sigmoid函数值。

MatrixXd Sigmoid::cal(const MatrixXd& input) {
    return input.unaryExpr([](double x) { return 1.0 / (1.0 + exp(-x)); });
}

这段代码是一个简短的函数实现,代码解释如下:

  1. input.unaryExpr
    unaryExpr 是Eigen库中的一个函数,用于对矩阵或向量的每个元素应用一个给定的单变量函数。在这里,input 是一个Eigen矩阵或向量。

  2. Lambda函数
    [](double x) { return 1.0 / (1.0 + exp(-x)); } 是一个Lambda函数,它定义了一个匿名函数,接受一个 double 类型的参数 x,并返回 1.0 / (1.0 + exp(-x))。这个函数实现了Sigmoid函数的计算。

MatrixXd Sigmoid::grad(const MatrixXd& input) {
    Matrix temp = input.unaryExpr([](double x) { return 1.0 / (1.0 + exp(-x)); });
    return temp.cwiseProduct((1 - temp.array()).matrix());
}

这段代码实现了激活函数的梯度的计算,类似与Sigmoid::cal(),先计算激活函数\(\sigma(z)\)的值,再采用逐个元素相乘cwiseProduct计算(即Hadamard乘积)

\[A \circ B = \begin{bmatrix} a_{11} & a_{12} \\ a_{21} & a_{22} \end{bmatrix} \circ \begin{bmatrix} b_{11} & b_{12} \\ b_{21} & b_{22} \end{bmatrix} = \begin{bmatrix} a_{11} \cdot b_{11} & a_{12} \cdot b_{12} \\ a_{21} \cdot b_{21} & a_{22} \cdot b_{22} \end{bmatrix} \]

对数损失

下述函数分别采用Eigen的矩阵计算方法,实现了对数损失及对数损失的梯度的计算

double LogisticLoss::computeLoss(const MatrixXd& predicted, const MatrixXd& actual) {
    MatrixXd log_predicted = predicted.unaryExpr([](double p) { return log(p); });
    MatrixXd log_1_minus_predicted = predicted.unaryExpr([](double p) { return log(1 - p); });

    MatrixXd term1 = actual.cwiseProduct(log_predicted);
    // MatrixXd term2 = (1 - actual).cwiseProduct(log_1_minus_predicted);
    MatrixXd term2 = (1 - actual.array()).matrix().cwiseProduct(log_1_minus_predicted);

    double loss = -(term1 + term2).mean();

    return loss;
}

MatrixXd LogisticLoss::computeGradient(const MatrixXd& predicted, const MatrixXd& actual) {
    MatrixXd temp1 = predicted - actual;
    MatrixXd temp2 = predicted.cwiseProduct((1 - predicted.array()).matrix());

    return (temp1).cwiseQuotient(temp2);
}

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学习,下面给出了LogisticLoss::computeLoss()函数的标量方法实现(采用矩阵索引):

double computeLoss(const MatrixXd& predicted, const MatrixXd& actual) {
    int n = predicted.rows();
    double loss = 0.0;
    for (int i = 0; i < n; ++i) {
        double p = predicted(i, 0);
        double y = actual(i, 0);
        loss += -(y * log(p) + (1 - y) * log(1 - p));
    }
    return loss / n;
}
posted @ 2024-12-02 15:25  SXWisON  阅读(309)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