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学习:函数---基础知识

一、函数的基本语法

1、函数的定义:

def 函数名(参数1, 参数2, 参数3, ...):
    函数体  # 函数的代码
    return 返回值  # 也可以没有返回值

说明:

  • 函数名只能包含字母、数字或下划线,不能以数字开头。
  • 函数名可以随便取,但是要尽量短,并且要具有描述性,尽量做到“望文生义”。
  • 在其他地方调用函数时,只需要通过 函数名() 的方式就可以调用。不管有没有参数,都必须有括号。
  • 函数只定义了如果一直不调用,就一定不会执行。
  • 函数必须先定义后使用。

二、参数

1、形参和实参

形参:形式参数,是在函数定义的时候,写在函数名后面的括号里面的参数。

实参:实际参数,是在函数调用的时候,传给函数的值;也就是在函数调用的时候,写在函数名后面括号里面的值。实参可以是常量、变量、表达式、函数等。

形参和实参的区别:

  • 形参是虚拟的,不占用内存空间,只有在函数被调用时才分配内存单元。实参是一个具体的变量,占用内存空间。
  • 只能把实参传给形参,不能将形参传给实参。
  • 形参和实参必须一一对应。

2、形参的角度:

位置参数:必须传值,有几个参数就必须传几个值

默认参数:可以不传的参数,如果不传就使用默认的参数值,如果传了就使用传过来的参数的值。

动态参数:动态接收位置参数用*args,可以接收任意多个按位置传入的参数,接收后组织成一个元组;

                  动态接收关键字参数用**kwargs,可以接收任意多个按关键字传入的参数,接收后组织成一个字典。

注意顺序:位置参数,   *args,  默认参数,  **kwargs

3、实参的角度:

按照位置传参:从左至右,一一对应的传给形参。

按照关键字传参:不用考虑参数的位置顺序,形参按照关键字来接收。

可以将位置和关键字混着传参:位置传参和关键字参数混着用。

注意顺序:必须将关键字参数放在位置参数之后,且不能给一个参数传多个值。

def my_sum(a, b):
    print('a = %s, b = %s'%(a, b))
    return a + b

# 按照位置传参
print("------按位置传参------")
ret = my_sum(3, 2)
print(ret)

# 按照关键字传参
print("------按关键字传参------")
ret = my_sum(b = 2, a = 3)
print(ret)

# 位置和关键字混合传参
print("------混合传参------")
ret = my_sum(3, b = 2)
print(ret)

#运行结果:
------按位置传参------
a = 3, b = 2
5
------按关键字传参------
a = 3, b = 2
5
------混合传参------
a = 3, b = 2
5

# 几种种错误的传参方式
ret = my_sum(3)  # 错误,函数需要2个参数,实参只有一个
ret = my_sum(3, a = 2) # 错误,参数a被重复赋值了,第一个位置参数将3传给a,第二个关键字参数又将2传给了a
ret = my_sum(a = 3, 2) # 错误,位置参数必须放在关键字参数的前面

4、默认参数的陷阱

如果默认参数是一个可变数据类型,每次在调用函数的时候,如果不给默认参数传值,则共用这个可变数据类型的资源

# 参数默认列表,不传值的时候,共享了这个列表;传值后就不再共享
def func(l = []):
    l.append(100)
    print(l)

func()        # [100]
func()        # [100, 100]
func([])      # [100]
func(l = [])  # [100]
func()        # [100, 100, 100]

# 参数默认字典,不传值的时候,共享了这个字典;传值后就不再共享
def func(k, l = {}):
#     l[k] = 'v'
#     print(l)
#
# func(1)         # {1: 'v'}
# func(2)         # {1: 'v', 2: 'v'}
# func(3,l = {})  # {3: 'v'}
# func(4,l = {})  # {4: 'v'}
# func(5)         # {1: 'v', 2: 'v', 5: 'v'}

# 但是下面这个情况不是默认参数的陷阱了。
# 因为默认参数是一个字典,字典的key不允许重新,导致后面一次调用直接修改了之前的value
def func(l = {}):
    l['k'] = 'v'
    print(l)

func() # {'k': 'v'}
func() # {'k': 'v'}
func() # {'k': 'v'}
func() # {'k': 'v'}

5、打散和聚合

def func1(*args):
    print(args)

# 方式一:直接按照位置将参数一个一个传入,*args返回了一个元组,这个就叫聚合
func1(1,2,3,4,5)  # (1, 2, 3, 4, 5)

l = [1,2,3,4,5]
# 方式二、将列表l直接按照位置参数传入,*args返回了一个元组,这也是聚合,但是这个元组的元素却是一个列表,不是方式一的结果了
func1(l)

# 方式三,在l前面加删个一个*传入,*args返回的结果和方式一完全一样。通过print(*l)的结果我们看到,此时不再是将列表做为参数传入了,而是将列表的元素打开一个一个传入的,这就是打散。
print(*l)
func1(*l)

# 运行结果: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 =======继续**kwargs========
dic1 = {'name': '张三', 'age': 18}
dic2 = {'hobby': '王五', 'sex': ''}
def func(**kwargs):
    print(kwargs)     # {'name': '张三', 'age': 18, 'hobby': '王五', 'sex': '男'}

func(arg1 = dic1, arg2 = dic2)  # {'arg1': {'name': '张三', 'age': 18}, 'arg2': {'hobby': '王五', 'sex': '男'}}
func(**dic1, **dic2)  # {'name': '张三', 'age': 18, 'hobby': '王五', 'sex': '男'}

#=====处理剩下的元素======
# 把1和2分别赋值给a和b
a,b = (1,2)
print(a, b) # 1 2

# 把1赋值给a,上下的元素聚合成一个列表赋值给b 
a,*b = (1, 2, 3, 4,)
print(a, b) # 1 [2, 3, 4]

# 最后两个元素分别赋值给a和b,前面的元素聚合成一个列表赋值给rest
*rest,a,b = range(5)
print(rest, a, b) # [0, 1, 2] 3 4

# 将列表打散
print([1, 2, *[3, 4, 5]]) # [1, 2, 3, 4, 5]

三、返回值

使用return关键字将函数执行的结果返回给调用它的地方,在调用它的地方用一个变量接收。当然函数也可以不用return返回值,不写return的时候,调用方接收到的是None。

说明:

  • 在函数体内,遇到return函数就结束了,return下面的代码不会执行。
  • 如果return后面什么都不写,或者函数体内没有return,则返回的结果是None。
  • 如果return后面写了一个值,则就返回给调用者这个值。可以返回任何值。
  • 如果return后面写了多个值,调用者可以对应的用多个值去接收,return返回了几个值就必须用几个变量去接收;调用者也可以使用一个值来接收这个返回值,此时这个值是一个元组。
 1 def func1():
 2     return 1
 3 
 4 def func2():
 5     return 1, 2, 3
 6 
 7 r = func1()
 8 print('func1 :', r)  # func1 : 1
 9 r = func2()
10 print('func2 :', r, 'type :', type(r))  # func2 : (1, 2, 3) type : <class 'tuple'>
11 r1, r2, r3 = func2()
12 print('func2 :', r1, r2, r3)  # func2 : 1 2 3

四、命名空间和作用域

1、命名空间

  • 内置命名空间:python解释器已启动就可以使用的名字存在内置命名空间中。
  • 全局命名空间:程序从上导下被执行的过程中一次加载进内存的变量名和函数名。
  • 局部命名空间:函数内部定义的名字,只有在函数被调用的时候才会产生这个空间。函数执行完毕了,这个命名空间也就随之消失了。
  • 在局部空间,可以使用全局和内置命名空间中的名字。
  • 在全局空间,可以使用内置命令空间的名字,但是不能使用局部空间中的名字。
  • 在内置空间,不能使用局部和全局命名空间中的名字。
  • 如果我们定义了一个函数名和某个内置函数的函数名相同时,就会直接调用我们自己定义的函数,而不会再调用内置函数了

  • 命名空间的加载顺序:内置命名空间(程序运行伊始加载)->全局命名空间(程序运行中:从上到下加载)->局部命名空间(程序运行中:调用时才加载)。
  • 命名空间的取值顺序:取值顺序与加载顺序是相反的,取值顺序满足的就近原则,从小范围到大范围一层一层的逐步引用。

2、作用域

全局作用域:全局命名空间和内置命名空间,在整个文件中都可以用。

局部作用域:在函数内部使用。

a = 100
def func():
    a += 10  # 有异常抛出
    print(a)

func()
# 上面的程序会抛出异常:UnboundLocalError: local variable 'a' referenced before assignment
# 异常原因:对于不可变数据类型,在函数里面是不能直接修改全局变量的,但是可以访问全局作用域的变量
# 如果要在函数内部修改全局变量,可以在函数里面加上一个global,这样在函数里面的所有修改都对全局变量有效。不推荐在程序中使用global来修改全局变量
a = 100
def func():
    a = 200
    print(a) # 200

func()
print(a) # 100

# 使用global后的效果
a = 100
def func():
    global a
    a += 10
    print(a) # 110

func()
print(a) # 110

3、globals()和locals()

a = 100
b = 200
def func():
    c = 300
    print("In func lcoals() :",locals())
    print("In func globas() :",globals())

func()
print("Out func lcoals() :",locals())
print("Out func globas() :",globals())
# 结论:
  # globals()永远会打印全局作用域的名字
  # locals()放在函数里面打印的是局部作用域的名字,放在函数外面打印的是全局作用域的名字

五、函数的嵌套

# 首先看一个函数嵌套的例子:
def max(a,b):
    return a if a > b else b

def three_max(x,y,z):
    c = max(x,y)
    return max(c,z)

res = three_max(5,8,3)
print(res) # 8

# 下面这个函数执行的结果是什么?
def outer():
    def inner():
        print("inner...")

outer()
# 结论:
  # 没有输出任何结果,这是因为调用了outer函数后,只定义了inner函数,并没有调用innder函数

# 下面的函数就有输出结果
def outer():
    def inner():
        print("inner...")
    inner()

outer() # inner...
# 输出结果:inner...
# 上面这个函数的执行过程如下:

补充一个叫nonlocal的东西:

  • 声明为nonlocal的局部变量被修改后,只会影响到离这个函数最近的上层函数的相同的局部变量,不会对全局变量有影响
  • nonlocal只能用于局部变量
  • 但是声明为global的变量被修改后,不管global在什么地方都会直接影响到全局变量

实例一、在最内层函数中定义变量a并修改。从运行结果可以看出,此时只有最内层的变量a被修改了

a = 100
def outer():
    a = 100
    def inner1():
        a = 100
        def inner2():
            a = 100  # 这句被注释后会抛出异常:UnboundLocalError: local variable 'a' referenced before assignment
            a += 10
            print("inner2.a = ",a)
        inner2()
        print("inner1.a = ", a)
    inner1()
    print("outer.a = ", a)
outer()
print("全局变量 a = ",a)

# 运行结果:
inner2.a =  110
inner1.a =  100
outer.a =  100
全局变量 a =  100

实例二、将最内层的变量a定义为global,从运行结果可以看出,此时在最内层对a进行修改,影响的却是全局的a

a = 100
def outer():
    a = 100
    def inner1():
        a = 100
        def inner2():
            global a
            a += 10
            print("inner2.a = ",a)
        inner2()
        print("inner1.a = ", a)
    inner1()
    print("outer.a = ", a)
outer()
print("全局变量 a = ",a)

# 运行结果:
inner2.a =  110
inner1.a =  100
outer.a =  100
全局变量 a =  110

实例三、将最内存的变量a定义为nonlocal。从运行结果可以看出,a被修改后受到影响的是inner1中定义的变量a

a = 100
def outer():
    a = 100
    def inner1():
        a = 100
        def inner2():
            nonlocal a
            a += 10
            print("inner2.a = ",a)
        inner2()
        print("inner1.a = ", a)
    inner1()
    print("outer.a = ", a)
outer()
print("全局变量 a = ",a)

# 运行结果:
inner2.a =  110
inner1.a =  110
outer.a =  100
全局变量 a =  100

实例四、去掉inner1中定义的变量a,在inner2中修改a后,影响到了outer的变量a,因为此时outer中的a离inner2最近,且inner2是局部

a = 100
def outer():
    a = 100
    def inner1():
        def inner2():
            nonlocal a
            a += 10
            print("inner2.a = ",a)
        inner2()
        print("inner1.a = ", a)
    inner1()
    print("outer.a = ", a)
outer()
print("全局变量 a = ",a)

# 运行结果:
inner2.a =  110
inner1.a =  110
outer.a =  110
全局变量 a =  100
posted @ 2019-12-30 10:25  飞鸽子  阅读(22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