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的发展会经历标准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四个阶段
标准化,对于生产流程、业务流程、生产制造多方面的标准化、质量检测标准化、企业管理、供应链等。标准化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生产专业化具有很重要的影响,也是企业实现科学化管理的前提,具有很多积极影响。
标准化是智能制造的前提,如果没有标准化,企业的生产就会陷入无秩序、无效率的恶性循环,这样的企业迟早被行业淘汰。
标准化的基础是对业务流程进行量化,每个环节的数据都可以采集,然后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标准化为行业自动化奠定了基础。

自动化,这里单指生产制造自动化。智能制造真正的成型,是对人类生活、工作、娱乐、消费整个的自动化体系的建成。因此,我们在讨论智能制造的自动化阶段的时候,特指生产过程的自动化。
生产制造自动化又分为单机自动化、单线生产自动化、工厂自动化。在完成标准化和数字化的过程后,一些单一的、重复的工作流程就可以用机器来代替,比如上下料自动化、装配自动化等。之后,将整条流水线分散的自动化设备用一定的程序连接起来,控制好节拍,便完成了单线生产自动化;工厂的全生产流程都可以通过自动化协调起来,组成工厂自动化。

信息化和互联化具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没有互联化就没有信息化,想要实现信息化就要先进行互联化,互联化是实现信息化的基础。
互联化是手段,信息化是目标,智能制造的每个阶段,都是要实现特定的目标。比如通过精益生产实现标准化,通过系统集成实现自动化,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信息化,通过大数据、云平台、人工智能实现智能化。因此,我们不必要强调信息化之前的手段--互联化。

智能化就是更高一级的自动化,从人类体力劳动上升到脑力劳动的自动化。这一切实现的基础就是通过互联网实现全面信息化后,产生海量大数据,然后通过云计算等手段,模拟人类行动过程,将其应用到产业中去。
智能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现在的基础条件看,只能在部分领域实现智能化,难以从整个层面进行智能化改造。智能制造可以拆分为智能感知、智能检测、智能管理等业务模块
智能化的发展也有一些限制,比如感知、数据采集、标准化等方面不够完善所出现的问题。特别是传感器发展水平是制约智能制造发展的主要因素,其反应在传感器的类型、微型化、集成化、价格四个方面,而传感器的微型化和集成化也可归纳到传感器的种类这个因素里面,简化成企业应用层次的传感器种类仍然太少及传感器价格过高两个因素。
传感器的短板,难以保障生产现场的精细化,缺乏细节参数,在机器在分析、判断的过程中很难实施找到问题发生真实原因的智能化,机器不能掌握原因,那么智能化也难以落地。

 

posted on 2018-10-24 10:21  RogerLu  阅读(191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