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模型调优方法(总结)
深度学习模型调优方法(总结)
一、总结
一句话总结:
超参数的优化,其它比如正则化(regularization)、丢弃参数(dropout)、提前停止训练(early stopping)
1、如何判断模型好坏?
【查看loss和accuracy】:通过模型训练跑代码,我们可以分别从训练集和测试集上看到这个模型造成的损失大小(loss),还有它的精确率(accuracy)。
2、K折交叉验证的优点?
【数据使用完整】:每一轮训练中几乎所有的样本数据用于训练模型,这样最接近原始样本的分布,评估所得的结果比较可靠。
【鲁棒性好】:训练模型过程中较少随机特殊因素会影响实验数据,鲁棒性更好。
3、early stopping?
【需要提前停止保证模型预测得到较好的结果】:在训练时候观察模型在training-set和testing-set上的损失(loss),我们想要得到的模型是在测试时候损失误差更小,训练时候在训练集上可能不是最好的效果,所以需要提前停止保证了模型预测得到较好的结果。
二、深度学习模型调优方法(Deep Learning学习记录)
转自或参考:深度学习模型调优方法(Deep Learning学习记录)
https://www.cnblogs.com/chenzhenhong/p/13437132.html
深度学习模型的调优,首先需要对各方面进行评估,主要包括定义函数、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拟合效果、交叉验证、激活函数和优化算法的选择等。
那如何对我们自己的模型进行判断呢?——通过模型训练跑代码,我们可以分别从训练集和测试集上看到这个模型造成的损失大小(loss),还有它的精确率(accuracy)。
- 最初可从分析数据集的特征,选择适合的函数以及优化器。
- 其次,模型在训练集上的效果。至少模型在训练集上得到理想的效果,模型优化方向:激活函数(activation function)、学习率(learning rate)。
- 再者,模型在训练集上得到好的效果之后,对测试集上的拟合程度更为重要,因为我们训练之后目的就是去预测并达到好的结果。模型优化方向:正则化(regularization)、丢弃参数(dropout)、提前停止训练(early stopping)。
以下介绍具体的方法和过程,图文结合,一目了然,这样方便学习记忆!
衡量方法通常用到真实f与预测f*的方差(variance)和偏差(bias),最后对数据集的拟合程度可分为4种情况。如下:
bias/variance | low | high |
low | √ | 模型过于复杂 |
high | 模型过于简单 | × |
这好比数据模型预测对准靶心后的偏移和分散程度,期望达到的效果就是(low,low),模型的偏差相当于与目标的偏离程度,而方差就是数据之间的分散程度。
定义一个模型函数后结果会遇到(low,high)和(high,low),显然,如果是(high,high)说明函数完全与模型不匹配,可重新考虑其他函数模型。那出现其他情况如何评估这个函数呢?
- 小偏差,大方差:所谓模型过拟合,在训练数据上得到好的效果,而在测试集上效果并不满意。优化方向:增加数据量;数据正则化处理。增加数据可以提高模型的鲁棒性,不被特殊数据影响整个模型的偏向;正则化是另一种方法,为了减小variance,但直接影响到bias,需要权衡。
- 大偏差,小方差:模型过于简单,在训练上没有得到好的效果。优化:增加模型参数(特征),更好去拟合数据。
在训练一个模型时候,通常会将数据分为:训练集,测试集,开放集(小型训练集)。这里交叉验证是在训练集上进行的,选择最优模型。
假设一个划分为:
training-set | testing-set |
90% | 10% |
这里进行十折交叉验证,每一轮训练去9份数据作为训练集,1份作为测试集,并且每一轮的训练集与测试集对换,实现了所有数据都作为样本训练,所得到的模型避免了过拟合与低拟
合的问题。
K折交叉验证类似。
优点:
(1)每一轮训练中几乎所有的样本数据用于训练模型,这样最接近原始样本的分布,评估所得的结果比较可靠。
(2)训练模型过程中较少随机特殊因素会影响实验数据,鲁棒性更好。
模型优化算法选择根据要训练的模型以及数据,选择合适的算法,常用优化算法有:Gradient descent,Stochastic gradient descent,Adagrad,Adam,RMSprop。
前两种算法原理好理解,这里给出后面三种的算法原理如图,具体就不介绍了,写代码时候通常直接指定算法就行,算法原理理解就OK啦。
Adagrad
RMSprop
Adam
选择合适的激活函数对模型训练也有很大的影响,需要适应训练任务,比如任务是二分类、多分类或许更新参数梯度问题等。常用的有:sigmoid、tanh、relu、softmax。
sigmoid
功能特点:平滑函数,连续可导,适合二分类,存在梯度消失问题。
tanh
功能特点:与sigmoid相同的缺点,存在梯度消失,梯度下降的速度变慢。一般用在二分问题输出层,不在隐藏层中使用。
relu
功能特点:ReLU在神经网络中使用最广泛的激活函数。根据图像x负半轴的特点,relu不会同时激活所有的神经元,如果输入值是负的,ReLU函数会转换为0,而神经元不被激活。这意味着,在一段时间内,只有少量的神经元被激活,神经网络的这种稀疏性使其变得高效且易于计算。
softmax
功能特点:又称归一化指数函数。它是二分类函数sigmoid在多分类上的推广,目的是将多分类的结果以概率的形式展现出来。softmax通常在分类器的输出层使用。
在模型训练任务中激活函数通过指定选择,我们理解原理后帮助选择正确的函数,具体无需自己实现。
它解决深度神经网络的过拟合(overfitting)和梯度消失(gradient vanishing)问题,简单理解就是,当模型在训练集上得到较好的效果,而在测试集效果并不乐观,此时使用dropout对训练时候的参数进行优化调整(减少训练时候的参数),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将隐含层的部分权重或输出随机归零,降低节点间的相互依赖性,使得模型在测试集上得到较好的结果的一种方法。相当于运用新的神经网络结构训练模型,在模型训练时候可在每一层指定设计。
在训练时候观察模型在training-set和testing-set上的损失(loss),我们想要得到的模型是在测试时候损失误差更小,训练时候在训练集上可能不是最好的效果,所以需要提前停止保证了模型预测得到较好的结果。理解如图:
(X_train, Y_train), (X_test, Y_test) = load_data() model = keras.Sequential() model.add(Dense(input_dim=28 * 28, units=690, activation='relu')) # tanh activation:Sigmoid、tanh、ReLU、LeakyReLU、pReLU、ELU、maxout、softmax model.add(Dense(units=690, activation='relu')) model.add(Dense(units=690, activation='relu')) # tanh model.add(Dense(units=10, activation='softmax')) model.compile(loss='categorical_crossentropy', optimizer='adam', metrics=['accuracy']) # loss:mse,categorical_crossentropy,optimizer: rmsprop 或 adagrad、SGD(此处推荐) model.fit(X_train, Y_train, batch_size=100, epochs=20) result = model.evaluate(X_train, Y_train, batch_size=10000) print('Train ACC:', result[1]) result = model.evaluate(X_test, Y_test, batch_size=10000) print('Test ACC:', result[1])
案例中深度学习模型调优总结:
前三层sigmoid,输出层softmax,损失函数categorical_crossentropy,优化器SGD,训练集上达到86%
前三层换为relu,隐藏层加10层,其他不变,训练集上达到99.97%,测试集上95.9%,不加10层,Train-acc:100%,Test-acc:95.54%
优化器adam,训练速度提高,99.98%和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