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架构师(7)——信息系统基础
一:信息系统基础
1:信息
不确定性的减少,系统有序程度的度量
信息论:单位bit,
熵:
信息的基本特征:
客观性,普遍性,无限性,动态性,依附性,变换性,传递性,层次性,系统性,转换性,及时性,安全性
2:信息系统
系统是指由多个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执行特定的功能以达到特定目标的集合体;
信息系统是输入数据,通过加工处理,产生信息的系统;
信息系统的数据环境
1)数据文件
2)应用数据库
3)主题数据库 综合、共用数据库
4)信息检索系统 数据仓库
信息系统的应用层次
战略级、战术级、操作级和事务级。信息系统的分级对应公司管理活动的分级,也对应着用户的层级。企业信息化就是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行。
3:信息系统工程
简单地说,信息系统就是输入数据,通过加工处理,产生信息的系统。
区别于其他工程:研究方法上的整体性,技术应用上的综合性,工程管理上的科学性
信息系统工程以数据为基础,信息系统工程的主要特点:以数据为中心,2)工程实施包括业务系统实施和支撑系统的实施。业务是软件的技术内容;支撑系统包括硬件、网络等
二: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系统建设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技术复杂性和管理复杂性上;
信息系统运行的复杂性不仅需要有科学的管理体制,良好的管理基础,完善的管理结构,合理的管理流程还需要领导的支持和参与;
1: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目标范围:创造性分析;批判性分析;
总体规划的方法论:1:关键成功因素法;2:战略目标集转换法;3:企业系统规划法
总体规划的软件架构组成:文件服务器架构;B/S两层架构;客户服务器N层架构;基于Web的架构;
总体规划的实现过程:1:购置和安装计算机网络系统;2:建立数据库系统;3:程序设计;4:系统转换;5:试运行
1:生命周期
信息系统的声明周期分为四个阶段:产生阶段,开发阶段,运行阶段和消亡阶段;
1:产生阶段:也成概念阶段或则需求分析阶段;
2:开发阶段
- 系统规划:开发目标,总体架构,组织结构,管理流程,实施计划,基础规范
- 系统分析:为系统设计提供逻辑模型,组织结构及功能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和数据流程分析、系统初步方案
- 系统设计: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系统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处理流程设计、功能模块设计、安全控制方案设计、系统组织和队伍设计、系统管理流程设计
- 系统实施:
3:运行阶段:
长时间的运行是检验系统的试金石;其中核心工作是系统维护,包括排错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预防性维护;
2:信息系统建设的原则:
1、高层管理人员介入
2、用户参与开发
3、自顶向下规划
4、工程化
5、其他原则
3: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1、结构化方法
结构化方法是目前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之一。它假定被开发的系统是一个结构化的系统,将系统的生命周期分为系统调查、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维护等阶段(跟信息系统的实际生命周期十分吻合),遵循工程规则,结构化、模块化进行开发,一般要对系统进行模块分解或组合。
特点:
1)开发目标清晰
2)工作阶段程式化
3)开发文档规范
4)设计方法结构化
结构化方法特别适合业务工作比较成熟、定型的系统,如银行、电信、商品零售等行业。
2、原型法
开发过程包括
1)系统需求分析
2)系统初步设计
3)系统调试
4)系统检测
然后返回步骤1
用户仅需在系统分析与系统初步设计阶段对系统进行简单描述,开发人员在获取基本需求定义之后,利用开发工具生成应用系统原型,快速建立一个最初版本,提交给用户试用、评价,根据用户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和补充,形成新的版本,再返回给用混。如此多次反复,使得系统不断细化和扩充,直到生成一个用户满意的方案。
原型法特别适合用户需求模糊,结构性差的系统的开发。
3、面向对象方法
利用面向对象的信息建模概念,如实体、关系、属性等,同时运用封装、继承、多态等机制来建造模拟现实系统。
结构化方法面向过程,系统分解成过程;面向对象的开发过程,各个步骤的目标是为了建造一个模型,处理的元素是对象,类等。
4、面向服务的方法
面向对象构建在类和对象之上,于是形成了构件(Component)的概念,对于跨构件的功能调用,采取接口的形式。这又进一步发展成接口定义与实现解耦,催生了服务和面向服务的开发方法。
面向服务提高了系统的可复用性,信息资源共享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面向服务方法成为一种趋势。
4:战略规划
以数据处理为核心围绕职能部分需求
企业系统规划法:BSP,UC
关键成功因素法:CSF
战略集合转化法:SST
以企业内部MIS为核心围绕企业整体需求
战略数据规范化:詹姆斯马丁,SDP,建立主题数据库
信息工程法:IE,信息战略规划阶段,业务领域分析阶段,系统设计阶段,系统构建阶段
战略栅格法:
综合考虑企业内外环境以集成为核心,围绕企业战略需求
价值链分析:VCV
战略一致性模型:SAM
三:信息化
1: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的基本内容
(1)G2G(Government To Government,政府对政府):政府内部、政府上下级之间、不同地区和不同职能部门之间实现的电子政务活动。G2G模式是电子政务的基本模式,包括电子法规政策系统、电子公文系统、电子司法档案系统、电子财政管理系统、电子办公系统、电子培训系统和业绩评价系统等。
(2)G2E(Government To Employee,政府对公务员):政府与公务员(即政府雇员)之间的电子政务,主要是利用Intranet建立起有效的行政办公和员工管理体系,为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公务员管理水平服务。G2E是政府机构通过网络技术实现内部电子化管理的重要形式,也是电子政务的其他模式的基础。
(3)G2B(Government To Business,政府对企业):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电子政务,包括电子采购与招标、电子税务、电子证照办理、信息咨询服务和中小企业电子服务等。
(4)G2C(Government To Citizen,政府对公民):政府与公民之间的电子政务,是指政府通过电子网络系统为公民提供各种服务。包括教育培训服务、就业服务、电子医疗服务、社会保险网络服务、公民信息服务、交通管理服务、公民电子税务和电子证件服务等。
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
1:公务员对电子政务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仍然不够
2:缺乏整体性规划和统一性标准
3:政府流程重组远未到位
4:电子政务整体应用水平还较低
5:政府公务员的素质亟待提高
6:电子政务立法滞后
7:对电子政务安全问题缺乏正确认识
电子政务标准(了解)
总则
工程管理
网络建设
信息共享
支撑技术
信息安全
2: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
1):企业资源计划:ERP
ERP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全面地集成了企业所有资源信息,并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平台。
2:ERP的结构
ERP主要包括以下模块:
2):客户关系管理CRM
旨在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新型管理机制。它通过提供更快速、更周到的优质服务来吸引或保持更多的客户。
客户服务与支持
客户群维护
商机管理
至少包括触发中心和挖掘中心
3):供应链管理:SCM
供应链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任何一个企业内部都有一条或者几条供应链,包括从生产到发货的各个环节
另一层含义是一个企业必定处于市场更长的供应链之中,包括从供应商的供应到顾客的每一个环节。
现代意义的供应链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供应链管理至少包含以下六大应用功能:需求管理(预测和协作工具),供应链计划(多工厂计划),生产计划,生产调度,配送计划,运输计划。
4):产品数据管理PDM
一个能够满足企业各方面应用的PDM产品应具有的九大功能,包括
文档管理()、
工作流和过程管理、
产品结构与配置管理()、
查看和批注、
扫描和图像服务、
设计检索和零件库、
项目管理、
电子协作、
工具与“集成件”功能。
5):商业智能BI
一般认为数据仓库、OLAP和数据挖掘技术是BI的三大组成部分。
BI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预处理、建立数据仓库、数据分析及数据展现四个主要阶段。
6):决策支持系统DSS
借助自动化和互联网技术,综合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和服务于一体,使得计算机在企业中起到核心作用;
DSS与MIS的区别:
1:DSS所追求的目标是高效能,想方设法安排好,MIS追求的是高效益,想法设法安排的快
2:DSS作用是决策,如何根据决策需要提供有价值的信息。MIS如何考虑完成任务
3:设计思想实现适用性强的,MIS实现稳定的工作心态
4:DSS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与决策力,MIS强调系统客观性
5:DSS设计方法为模型驱动,MIS以数据驱动,以数据库为中心
6:组成,MIS由用户系统接口系统和数据库系统。
7:DSS人机规划,MIS
7):知识管理
显性知识
隐形知识
8):企业应用集成
1.企业内的集成:是要解决在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和数据流量
2.企业间应用集成
3.集成模式:
目前市场主流的集成模式有三种,分别是
面向信息的集成技术、
面向过程的集成技术
面向服务的集成技术
9):业务流程重组(BPR)
BPR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从而获得可以用诸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业绩来衡量的显著性成就
以流程为中心的原则
团队管理原则(以人为本)
以客户为向导的原则
规划步骤:
战略规划,流程规划,数据规划,功能规划,实施规划
10):企业门户
企业门户可以划分为三类:
信息门户(EIP)
知识门户(EKP)
应用门户(EAP)
以及通用门户
主要功能:个性化展示,演示功能,知识及内容的创建与管理,搜寻和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