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数据库介绍
MySQL数据库
一、MySQL数据库介绍
1、发展史
1996年 MySQL1.0
2008年1月16日 Sun公司收购了 MySQL
2009年4月20日 Oracle收购了Sun公司
MySQL是一种开放源代码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使用最常用的数据库管理语言 SQL(结构化查询语言)
MySQL是开放源代码的 因此所有人都可以在遵守GPL的协议下根据个性化的需求对其进行修改
2、MySQL简介
MySQL是一个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由瑞典MySQLAB公司开发的 目前属于Oracle旗下产品 目前是最流行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之一 在web应用方面 MySQL是最好的应用软件 所以所有的中小型企业都会选择MySQL作为数据存储软件
3、社区版和企业版的区别
主要的区别有以下俩种
-
企业版只包含稳定之后的功能 社区版包含MySQL所有最新的功能
-
官方的服务支持只针对企业版 用户在使用社区版的时候出现的任何问题MySQL官方概不负责
4、MySQL下载
下载地址: https://dev.mysql.com/downloads/mysql/
二、数据库分类
关系型与非关系型数据库
1、关系型数据库
mysql
-
复杂查询
可以用SQL语句方便的在一个表或者多个表之间进行非常复杂的数据查询
-
事物支持
使得对于安全性很高的数据访问得以实现
2、非关系形数据库
redis、mongdb
-
性能
NOSQL是基于键值对的 可以想象成表中的主键和值的对应关系 不需要经过SQL层的解析 所以性能很高
-
可扩展性
同样也是基于键值对的 数据之间没有耦合性 所以非常容易水平扩展
三、功能与服务
1、功能
-
SQL语句分为四个部分 DDL、DML、DQL、DCL
- DCL(数据控制语言、权限)
- DQL(数据查询语言、比如select)
- DML(对数据动作的操作、比如insert、update、delete)
- DDL(对数据库和数据表的定义)
-
CRUD
对于数据表的增删改查
增加 create
读取/查询 retrieve
更新 update
删除 delete
2、服务
服务启动
计算机->管理->服务-> MySQL服务 重启/关闭
四、进入到MySQL数据库
1、简单方式
C:\Users\xlg>mysql -uroot -p
Enter password:
2、标准模式
C:\Users\xlg>mysql -h127.0.0.1 -uroot -p
Enter password:
3、参数代表含义
-h host 主机
-u user 用户名
-p password 密码
注意:默认的mysql是不允许使用-h连接当前的超级用户
五、对于MySQL数据库的操作
1、对于库和表操作的命令
-
创建
create
-
删除
drop
-
查看
show
-
修改
alter
2、对于库和表进行操作
-
查看所有的库
show databases;
-
使用某个库
use 库名
-
查看当前库下有哪些表
show tables;
-
查看当前所在库
select database();
-
创建xxxx库
create database xxxx;
-
删除库
drop database 库名;
-
查看所创建的库
show create database xxxx;
-
修改库编码
alter database xxxx character set utf8;
-
创建并设置字符编码
create database xxxx character set utf8;
-
创建不存在的库 防止报错
create database if not exists xxxx;
-
删除存在的库 防止报错
drop database if exists xxxx;
-
命令撤销
\c
-
以竖状形式查看 \G
show create database xxxx\G
-
数据库的退出
- \q
- exit
- quit
3、注意事项
-
windwos下不区分大小写
-
SQL命令不区分大小写
-
进入数据库以后是没有退出的 只有数据库的切换
-
MySQL命令以英文分号作为结尾
-
如果使用数据库默认编码创建了库和表 那么插入中文则乱码 则需要更改字段编码 表编码 库编码
-
更改默认创建数据库字符编码
C:\ProgramData\MySQL\MySQL Server 5.7
64行 default-character-set=utf8
-
MySQL数据库端口号 3306
-
MySQL数据库 表 字段具有唯一性 但是不同的库中表、字段 可以重名
-
当命令输入完并且以分号作为了结尾 发现命令不能执行 那要查看一下 当前是否有未闭合的引号
本文来自博客园,作者:寻月隐君,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QiaoPengjun/p/16011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