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Java系列 | Queue用法详解
本文只是学习, 原文请参考: https://juejin.cn/post/6999090895618310158
1. 什么是Queue?
Queue
也就是队列,是一种基本的线性数据结构
,与之类似的其他数据结构还有数组、链表、栈等。
Queue是一种遵循先进先出(FIFO: First In, First Out
)原则的数据集合,数据在Queue中的流动是单向的,从队尾流向队首。
如下图所示,元素的插入发生在队尾,删除发生在队首;通常一个元素从队首中取出后,该元素从Queue中删除;非队首的元素,无法直接对其进行读取。
在现实世界中队列非常常见,比如排队等待购票、上车的乘客,流水线上一个个等待处理的产品,都是一种队列模型;而且程序设计的世界中队列使用也非常广泛:比如多线程中等待处理的任务、排队等待获取某个锁的线程等。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下Java中Queue的主要用法和原理吧。
2. Java中的Queue接口
2.1 Queue接口定义
在Java中,队列是一种基本的集合类型,提供了队列接口Queue
,定义在 其中java.util
包中;其中Queue
接口继承了基础集合接口Collection
。
Queue接口定义如下:
public interface Queue<E> extends Collection<E> { boolean add(E e); boolean offer(E e); E remove(); E poll(); E element(); E peek(); }
在Queue接口中,定义基本的元素插入和删除的方法,主要方法及其含义分别如下:
方法 | 说明 |
---|---|
boolean add(E e) |
向队列中添加一个元素;如果有空间则添加成功返回true,否则则抛出IllegalStateException 异常 |
boolean offer(E e) |
向队列中添加一个元素;如果有空间则添加成功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
E remove() |
从队列中删除一个元素;如果元素存在则返回队首元素,否则抛出NoSuchElementException 异常 |
E poll(); |
从队列中删除一个元素;如果元素存在则返回队首元素,否则返回null |
E element() |
从队列获取一个元素,但是不删除;如果元素存在则返回队首元素,否则抛出NoSuchElementException 异常 |
E peek() |
从队列获取一个元素,但是不删除;如果元素存在则返回队首元素,否则返回null |
2.2 双端队列:Deque接口
在上面的Queue接口定义中,实现了最基本的元素插入和删除方法,也就是从队尾进行元素插入,在队首进行元素删除;而Java还提供了另一个功能强大的Deque接口
,实现了双端队列的功能。
什么是双端队列?
双端队列就是可以支持在队首或者队尾,都可以进行元素的插入和删除操作的队列,如下图所示。在双端队列中,分别使用first
和last
表示队列的首、尾两端,而在插入或删除元素时,可以通过指定在队列的哪一端进行操作。
比如:offerFirst(A)
表示在队首进行元素的插入,pollLast()
表示在队尾进行元素的删除。
Deque接口的定义如下:
可以看到,Deque
接口继承了Queue
接口,除了基本的Queue
接口的方法外,Deque
还提供了双端队列的操作方法,如代码所示,每个操作方法与Queue
的操作方法类似,只是指定了在队首还是队尾进行元素操作。
public interface Deque<E> extends Queue<E> { // 向队首添加一个元素;如果有空间则添加成功返回true,否则则抛出`IllegalStateException`异常 void addFirst(E e); // 向队尾添加一个元素;如果有空间则添加成功返回true,否则则抛出`IllegalStateException`异常 void addLast(E e); // 向队首添加一个元素;如果有空间则添加成功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boolean offerFirst(E e); // 向队尾添加一个元素;如果有空间则添加成功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boolean offerLast(E e); // 从队首删除一个元素;如果元素存在则返回队首元素,否则抛出`NoSuchElementException`异常 E removeFirst(); // 从队尾删除一个元素;如果元素存在则返回队尾元素,否则抛出`NoSuchElementException`异常 E removeLast(); // 从队首删除一个元素;如果元素存在则返回队首元素,否则返回null E pollFirst(); // 从队尾删除一个元素;如果元素存在则返回队首元素,否则返回null E pollLast(); // 从队首获取一个元素,但是不删除;如果元素存在则返回队首元素,否则抛出`NoSuchElementException`异常 E getFirst(); // 从队尾获取一个元素,但是不删除;如果元素存在则返回队尾元素,否则抛出`NoSuchElementException`异常 E getLast(); // 从队首获取一个元素,但是不删除;如果元素存在则返回队首元素,否则返回null E peekFirst(); // 从队尾获取一个元素,但是不删除;如果元素存在则返回队尾元素,否则返回null E peekLast(); // 如果元素o存在,则从队列中删除第一次出现的该元素 boolean removeFirstOccurrence(Object o); // 如果元素o存在,则从队列中删除最后一次出现的该元素 boolean removeLastOccurrence(Object o); // 其他方法省略.... }
2.3 实现类 LinkedList
在前面,我们了解了Java中定义的两个队列接口Queue
和Deque
,而两个接口的实现类是通过LinkedList
来实现的。从类名定义上可以看出来,LinkedList
其实是基于链表实现的List的一个数据集合,而且LinkedList
还实现了Queue
接口和Deque
接口。我们可以直接使用LinkedList
来实现队列的操作。下面是其定义:
public class LinkedList<E> extends AbstractSequentialList<E> implements List<E>, Deque<E>, Cloneable, java.io.Serializable {...}
下面是一个基于LinkedList
实现的双端队列的例子: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Deque<String> queue = new LinkedList<>(); // 元素入队 queue.offer("1"); queue.offer("2"); queue.offer("3"); queue.offerFirst("0"); // 队首添加元素0 queue.offerLast("4"); // 队尾添加元素4 System.out.println(queue); // 此时队列中的元素为:[0, 1, 2, 3, 4] // 元素出队 System.out.println(queue.poll()); // 删除队首元素,打印值:0 System.out.println(queue.pollFirst()); // 删除队首元素,打印值:1 System.out.println(queue.pollLast()); // 删除队尾元素,打印值:4 }
OK,到这儿我们已经了解了队列接口的定义以及实现类LinkedList的定义以及使用方法,下面我们简单看下LinkedList底层是如何实现的队列功能。
3. LinkedList如何实现队列功能
3.1 链表的定义
上面我们了解到,LinkedList
其实是基于链表实现的一个数据集合,并实现了队列的接口功能。我们再来看下LinkedList
的定义和成员变量。
public class LinkedList<E> extends AbstractSequentialList<E> implements List<E>, Deque<E>, Cloneable, java.io.Serializable { // 元素数量 transient int size = 0; // 队首元素节点 transient Node<E> first; // 队尾元素节点 transient Node<E> last; // ...... }
可以看到,在LinkedList中有两个成员变量first
和last
,类型为Node<E>
,分别表示队列中队首和队尾的节点,其实也就是链表中的首尾节点。Node<E>
是链表的一个节点,下面是其定义:
private static class Node<E> { // 元素值 E item; // 后一个节点 Node<E> next; // 前一个节点 Node<E> prev; Node(Node<E> prev, E element, Node<E> next) { this.item = element; this.next = next; this.prev = prev; } }
在Node<E>
中,成员变量item
用来存储具体的元素值,另外两个Node<E>
类型的变量next
和prev
分别表示该节点的后一个节点和上一个节点。
到此,我们就可以知道,LinkedList
其实是由一个双向链表构成,并通过first
和last
分别表示链表的首尾节点。然后我们可以画出下面这个链表的示意图。
3.2 元素的插入
在前面的介绍中,我们知道,元素的插入可以使用add
和offer
两个方法,不同的是当队列容量不足时,add
方法会抛除异常,而offer
方法会返回false。但是LinkedList
是基于双向链表实现,理论上该链表是无界的,只要程序内存允许,可以一直插入新的元素。
下面我们看下offer
方法插入元素的实现逻辑,代码如下(已添加相关注释):
public class LinkedList<E> .....{ /** * 插入元素 */ public boolean offer(E e) { // 此处直接调用了add方法 return add(e); } /** * 插入元素 */ public boolean add(E e) { // 调用linkLast方法 linkLast(e); return true; } /** * 在链表尾部,添加一个新元素,并作为新的last节点 */ void linkLast(E e) { // 当前last节点 final Node<E> l = last; // 创建新节点,prev节点指向当前last节点 final Node<E> newNode = new Node<>(l, e, null); // 新节点作为新的last节点 last = newNode; if (l == null) // 如果原last节点为null,表示该链表为空,则将节点同时作为first节点 first = newNode; else // 链表不为空,则将新节点,作为原last节点的next节点 l.next = newNode; // 元素数量+1 size++; // 集合修改次数+1 modCount++; } }
offer
方法直接调用了add
方法,add
方法中调用了linkLast
方法,并直接返回了true,表示该元素肯定可以插入成功。具体执行元素插入的逻辑在linkLast
方法中完成,通过上面代码中的注释可以看出,linkLast
方法主要功能是在链表尾端添加一个新节点,具体操作示意图如下:
offerFirst
和offerLast
是如何实现的?
当了解了offer
方法后,我们再看下offerFirst
和offerLast
的实现。从下面代码中可以知道,offerFirst
和offerLast
方法分别调用了addFirst
和addLast
方法,然后在addFirst
和addLast
方法中,又分别调用了linkFirst
和linkLast
方法。
linkLast
方法上已经讲到,主要功能是在链表尾端添加一个新节点;而linkFirst
方法,其主要功能是在链表首端添加一个新节点,具体逻辑与linkLast
方法类似,本处不再赘述,可以参考下面代码中的注释。
public class LinkedList<E> .....{ // 队首插入元素 public boolean offerFirst(E e) { addFirst(e); return true; } // 队尾插入元素 public boolean offerLast(E e) { addLast(e); return true; } // 队首插入元素 public void addFirst(E e) { linkFirst(e); } // 队尾插入元素 public void addLast(E e) { linkLast(e); } /** * 在链表头部,添加一个新元素,并作为新的first节点 */ private void linkFirst(E e) { // 当前first节点 final Node<E> f = first; // 创建新节点,next节点指向当前first节点 final Node<E> newNode = new Node<>(null, e, f); // 新节点作为新的first节点 first = newNode; if (f == null) // 如果原first节点为null,表示该链表为空,则将节点同时作为last节点 last = newNode; else // 链表不为空,则将新节点,作为原first节点的prev节点 f.prev = newNode; // 元素数量+1 size++; // 集合修改次数+1 modCount++; } /** * 在链表尾部,添加一个新元素,并作为新的last节点 */ void linkLast(E e) { // 本处省略,详见上一代码块 } }
OK,至此我们已经了解了元素是如何插入的,并且分别介绍了双端队列中在队首和队尾插入元素的实现逻辑,下面我们再简单看下元素是如何实现删除的。
3.3 元素的删除
前面了解了元素的插入流程,我们再看删除流程就很清晰了,主要功能就是将队列头或者队尾的节点删除。删除节点的方法主要有poll
和pollFirst
和pollLast
,以及delete
、deleteFirst
和deleteLast
。这几个方法最终调用的都是两个链表的操作方法unlinkFirst
和unlinkLast
,表示删除链表头部和链表尾部的节点。
下面是unlinkFirst
和unlinkLast
方法的代码逻辑,此处不再赘述,可以直接看代码注释。
public class LinkedList<E> .....{ /** * 删除链表头结点f,f不为空 */ private E unlinkFirst(Node<E> f) { // assert f == first && f != null; // 获取头结点的元素 final E element = f.item; // 获取头结点的next结点 final Node<E> next = f.next; f.item = null; f.next = null; // help GC // 将next结点作为头结点 first = next; if (next == null) // next结点为null,表示删除完成后链表为空,则last结点置为null last = null; else // 删除完成后链表非空,则当前头结点的prev结点为null next.prev = null; // 元素数量-1 size--; // 集合修改次数-1 modCount++; // 返回删除结点的元素 return element; } /** * 删除链表尾结点l,l不为空 */ private E unlinkLast(Node<E> l) { // assert l == last && l != null; // 获取尾结点的元素 final E element = l.item; // 获取尾结点的prev结点 final Node<E> prev = l.prev; l.item = null; l.prev = null; // help GC // 将prev结点作为尾结点 last = prev; if (prev == null) // prev结点为null,表示删除完成后链表为空,则first结点置为null first = null; else // 删除完成后链表非空,则当前尾结点的next结点为null prev.next = null; // 元素数量-1 size--; // 集合修改次数-1 modCount++; // 返回删除结点的元素 return element; } }
4. 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Java中Queue的基础用法以及相关底层原理,使用Queue我们可以实现一些任务排队处理的功能等。
但是在上面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Java中Queue的实现其实是非线程安全的,如果在多线程环境下进行Queue的入队和出队操作,会产生不一致的情况。所以Java也提供了线程安全的队列类——阻塞队列BlockingQueue
,我们下文将会对BlockingQueue
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