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笔记

1.安装
Install or upgrade an existing system 安装或升级现有的系统
install system with basic video driver 安装过程中采用基本的显卡驱动
Rescue installed system 进入系统修复模式
Boot from local drive 退出安装从硬盘启动
Memory test 内存检测

2.图形模式与文字模式的切换方式
inux预设提供了六个命令窗口终端机让我们来登录。
默认我们登录的就是第一个窗口,也就是tty1,这个六个窗口分别为tty1,tty2 … tty6,你可以按下Ctrl + Alt + F1 ~ F6 来切换它们。
如果你安装了图形界面,默认情况下是进入图形界面的,此时你就可以按Ctrl + Alt + F1 ~ F6来进入其中一个命令窗口界面。
当你进入命令窗口界面后再返回图形界面只要按下Ctrl + Alt + F7 就回来了。
如果你用的vmware 虚拟机,命令窗口切换的快捷键为 Alt + Space + F1~F6. 如果你在图形界面下请按Alt + Shift + Ctrl + F1~F6 切换至命令窗口。

3.Linux 关机
sync 将数据由内存同步到硬盘中。
shutdown 关机指令,你可以man shutdown 来看一下帮助文档。例如你可以运行如下命令关机:
shutdown –h 10 ‘This server will shutdown after 10 mins’ 这个命令告诉大家,计算机将在10分钟后关机,并且会显示在登陆用户的当前屏幕中。
shutdown –h now 立马关机
shutdown –h 20:25 系统会在今天20:25关机
shutdown –h +10 十分钟后关机
shutdown –r now 系统立马重启
shutdown –r +10 系统十分钟后重启
reboot 就是重启,等同于 shutdown –r now
halt 关闭系统,等同于shutdown –h now 和 poweroff
不管是重启系统还是关闭系统,首先要运行 sync 命令,把内存中的数据写到磁盘中。
关机补充命令

shutdown -p now ### 关闭机器

shutdown -H now ### 停止机器

shutdown -r09:35 ### 在 09:35am 重启机器

要取消即将进行的关机,只要输入下面的命令:

shutdown -c

halt 命令通知硬件来停止所有的 CPU 功能,但是仍然保持通电。你可以用它使系统处于低层维护状态。注意在有些情况会它会完全关闭系统。

halt ### 停止机器

halt -p ### 关闭机器

halt --reboot ### 重启机器

poweroff 会发送一个 ACPI 信号来通知系统关机。

poweroff ### 关闭机器

poweroff --halt ### 停止机器

poweroff --reboot ### 重启机器

reboot 命令 reboot 通知系统重启。

reboot ### 重启机器

reboot --halt ### 停止机器

reboot -p ### 关闭机器

[Tab] 有『命令补全』与『文件补齐』的功能
[Tab] ## 接在一串指令的第一个字的后面,则为『命令补全』
[Tab] ## 接在一串指令的第二个字以后时,则为『文件补齐』
若安装 bash-completion 软件,则在某些指令后面使用 [tab] 按键时,可以进行『选项/参数的补齐』功能!
[Ctrl]+ C 如果在Linux 底下输入了错误的指令或参数,想让当前的程序『停掉』的话,可以输入:
[Ctrl] + c
[Ctrl]-d 『键盘输入结束(End Of File, EOF 或 End Of Input)』的意思
另外,他也可以用来取代 exit 的输入。
例如你想要直接离开文字接口,可以直接按下:
[Ctrl] + d ## 相当于输入 exit
[shift]+{[PageUP]|[Page Down]}
[Shift]+[Page Up] ## 往前翻页
[Shift]+[Page Down] ## 往后翻页
4.目录解释
/bin:
bin是Binary的缩写, 这个目录存放着最经常使用的命令。#binary 二进制
/boot:
这里存放的是启动Linux时使用的一些核心文件,包括一些连接文件以及镜像文件。
/dev :
dev是Device(设备)的缩写, 该目录下存放的是Linux的外部设备,在Linux中访问设备的方式和访问文件的方式是相同的。
/etc:
这个目录用来存放所有的系统管理所需要的配置文件和子目录。
/home:
用户的主目录,在Linux中,每个用户都有一个自己的目录,一般该目录名是以用户的账号命名的。
/lib:
这个目录里存放着系统最基本的动态连接共享库,其作用类似于Windows里的DLL文件。几乎所有的应用程序都需要用到这些共享库。
/lost+found:
这个目录一般情况下是空的,当系统非法关机后,这里就存放了一些文件。
/media:
linux系统会自动识别一些设备,例如U盘、光驱等等,当识别后,linux会把识别的设备挂载到这个目录下。
/mnt:
系统提供该目录是为了让用户临时挂载别的文件系统的,我们可以将光驱挂载在/mnt/上,然后进入该目录就可以查看光驱里的内容了。
/opt:
这是给主机额外安装软件所摆放的目录。比如你安装一个ORACLE数据库则就可以放到这个目录下。默认是空的。
/proc:
这个目录是一个虚拟的目录,它是系统内存的映射,我们可以通过直接访问这个目录来获取系统信息。
这个目录的内容不在硬盘上而是在内存里,我们也可以直接修改里面的某些文件,比如可以通过下面的命令来屏蔽主机的ping命令,使别人无法ping你的机器:
echo 1 > /proc/sys/net/ipv4/icmp_echo_ignore_all
/root:
该目录为系统管理员,也称作超级权限者的用户主目录。
/sbin:
s就是Super User的意思,这里存放的是系统管理员使用的系统管理程序。
/selinux:
这个目录是Redhat/CentOS所特有的目录,Selinux是一个安全机制,类似于windows的防火墙,但是这套机制比较复杂,这个目录就是存放selinux相关的文件的。
/srv:
该目录存放一些服务启动之后需要提取的数据。
/sys:
这是linux2.6内核的一个很大的变化。该目录下安装了2.6内核中新出现的一个文件系统 sysfs 。
sysfs文件系统集成了下面3种文件系统的信息:针对进程信息的proc文件系统、针对设备的devfs文件系统以及针对伪终端的devpts文件系统。
该文件系统是内核设备树的一个直观反映。
当一个内核对象被创建的时候,对应的文件和目录也在内核对象子系统中被创建。
/tmp:
这个目录是用来存放一些临时文件的。
/usr: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目录,用户的很多应用程序和文件都放在这个目录下,类似于windows下的program files目录。
/usr/bin:
系统用户使用的应用程序。
/usr/sbin:
超级用户使用的比较高级的管理程序和系统守护程序。
/usr/src:
内核源代码默认的放置目录。
/var:
这个目录中存放着在不断扩充着的东西,我们习惯将那些经常被修改的目录放在这个目录下。包括各种日志文件。
/run:
是一个临时文件系统,存储系统启动以来的信息。当系统重启时,这个目录下的文件应该被删掉或清除。如果你的系统上有 /var/run 目录,应该让它指向 run。
命令行编辑辅助操作:
tab,自动补全
反斜杠\强制换行
ctrl+u清空至行首
ctrl+k清空至行尾
ctrl+l清屏
ctrl+c取消本次命令编辑
uname -r查看版本号,详细查询用uname -a
hostname 查看主机名
ifconfig查看网卡信息
cat /proc/cpuinfo查看cpu信息
cat /proc/meminfo
pwd查看路径信息
du 统计目录及文件的空间占用情况
mkdir [-p] [/路径/] 目录名,加-p是递归创建
touch [-s]源文件或目录 目标文件或目录 ,新建文件或者更新时间标记加-s是快捷方式,不加s相当于复制一下
cp [选项] 源文件或目录 目标文件或目录复制文件或目录,-r递归复制整个目录树,-p保持源文件的属性不变,-f强制覆盖目标同文件或目录,-i需要覆盖文件1或目录时进行提醒
rm [选项]目标文件或文件夹,删除文件或目录,-f强制删除文件或目录不进行提醒,-i删除文件或目录时提醒用户确认,-r递归删除整个目录树
mv [选项] 源文件或目录 目标文件或目录 ,移动文件或目录,如果目标位置与原位置相同,则相当于改名
find [查找范围] [查找]
vi [-options] [+[n]] [file],-r用于恢复系统突然崩溃时正在编辑的文件,-R用于只读方式打开文件,+n用来指明进入vi后位于文件第几行,不指定则位于最后一行
vi编辑选项(在命令方式下):a在光标后附加文本,A在本行行末附加文本,i在光标前插入文本,I在本行开始插入文本,o在光标下插入新行,O在光标上插入新行,dd剪切一行,p粘贴,显示行号:set nu(进入命令模式shift+:),w保存,q退出
本篇博客源地址:http://qtbk.xyz/?p=103

posted @ 2019-04-03 11:24  QTBK  阅读(18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