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乱打日志了,这份 Java 日志规范,应有尽有
1. 选择恰当的日志级别
常见的日志级别有5种,分别是error、warn、info、debug、trace。日常开发中,我们需要选择恰当的日志级别,不要反手就是打印info哈~
- error:错误日志,指比较严重的错误,对正常业务有影响,需要运维配置监控的;
- warn:警告日志,一般的错误,对业务影响不大,但是需要开发关注;
- info:信息日志,记录排查问题的关键信息,如调用时间、出参入参等等;
- debug:用于开发DEBUG的,关键逻辑里面的运行时数据;
- trace:最详细的信息,一般这些信息只记录到日志文件中。
2. 日志要打印出方法的入参、出参
我们并不需要打印很多很多日志,只需要打印可以快速定位问题的有效日志。有效的日志,是甩锅的利器!
哪些算得的上有效关键的日志呢?比如说,方法进来的时候,打印入参。再然后呢,在方法返回的时候,就是打印出参,返回值。入参的话,一般就是userId或者bizSeq这些关键信息。正例如下:
public String testLogMethod(Document doc, Mode mode){ log.debug(“method enter param:{}”,userId); String id = "666"; log.debug(“method exit param:{}”,id); return id; }
3. 选择合适的日志格式
理想的日志格式,应当包括这些最基本的信息:如当前时间戳(一般毫秒精确度)、日志级别,线程名字等等。在logback日志里可以这么配置:
<appender name="STDOUT" class="ch.qos.logback.core.ConsoleAppender"> <encoder> <pattern>%d{HH:mm:ss.SSS} %-5level [%thread][%logger{0}] %m%n</pattern> </encoder> </appender>
如果我们的日志格式,连当前时间都沒有记录,那连请求的时间点都不知道了?
4. 遇到if...else...等条件时,每个分支首行都尽量打印日志
当你碰到if...else...或者switch这样的条件时,可以在分支的首行就打印日志,这样排查问题时,就可以通过日志,确定进入了哪个分支,代码逻辑更清晰,也更方便排查问题了。
正例:
if(user.isVip()){ log.info("该用户是会员,Id:{},开始处理会员逻辑",user,getUserId()); //会员逻辑 }else{ log.info("该用户是非会员,Id:{},开始处理非会员逻辑",user,getUserId()) //非会员逻辑 }
5.日志级别比较低时,进行日志开关判断
对于trace/debug这些比较低的日志级别,必须进行日志级别的开关判断。
正例:
User user = new User(666L, "捡田螺的小男孩"); if (log.isDebugEnabled()) { log.debug("userId is: {}", user.getId()); }
因为当前有如下的日志代码:
logger.debug("Processing trade with id: " + id + " and symbol: " + symbol);
如果配置的日志级别是warn的话,上述日志不会打印,但是会执行字符串拼接操作,如果symbol
是对象, 还会执行toString()
方法,浪费了系统资源,执行了上述操作,最终日志却没有打印,因此建议加日志开关判断。
6. 不能直接使用日志系统(Log4j、Logback)中的 API,而是使用日志框架SLF4J中的API。
SLF4J 是门面模式的日志框架,有利于维护和各个类的日志处理方式统一,并且可以在保证不修改代码的情况下,很方便的实现底层日志框架的更换。
正例:
import org.slf4j.Logger; import org.slf4j.LoggerFactory; private static final Logger logger = LoggerFactory.getLogger(TianLuoBoy.class);
7. 建议使用参数占位{},而不是用+拼接。
反例:
logger.info("Processing trade with id: " + id + " and symbol: " + symbol);
上面的例子中,使用+
操作符进行字符串的拼接,有一定的性能损耗。
正例如下:
logger.info("Processing trade with id: {} and symbol : {} ", id, symbol);
我们使用了大括号{}
来作为日志中的占位符,比于使用+
操作符,更加优雅简洁。并且,相对于反例,使用占位符仅是替换动作,可以有效提升性能。
8. 建议使用异步的方式来输出日志。
- 日志最终会输出到文件或者其它输出流中的,IO性能会有要求的。如果异步,就可以显著提升IO性能。
- 除非有特殊要求,要不然建议使用异步的方式来输出日志。以logback为例吧,要配置异步很简单,使用AsyncAppender就行
<appender name="FILE_ASYNC" class="ch.qos.logback.classic.AsyncAppender"> <appender-ref ref="ASYNC"/> </appender>
9. 不要使用e.printStackTrace()
反例:
try{ // 业务代码处理 }catch(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
正例:
try{ // 业务代码处理 }catch(Exception e){ log.error("你的程序有异常啦",e); }
理由:
- e.printStackTrace()打印出的堆栈日志跟业务代码日志是交错混合在一起的,通常排查异常日志不太方便。
- e.printStackTrace()语句产生的字符串记录的是堆栈信息,如果信息太长太多,字符串常量池所在的内存块没有空间了,即内存满了,那么,用户的请求就卡住啦~
10. 异常日志不要只打一半,要输出全部错误信息
反例1:
try { //业务代码处理 } catch (Exception e) { // 错误 LOG.error('你的程序有异常啦'); }
异常e都没有打印出来,所以压根不知道出了什么类型的异常。
反例2:
try { //业务代码处理 } catch (Exception e) { // 错误 LOG.error('你的程序有异常啦', e.getMessage()); }
e.getMessage()
不会记录详细的堆栈异常信息,只会记录错误基本描述信息,不利于排查问题。
正例:
try { //业务代码处理 } catch (Exception e) { // 错误 LOG.error('你的程序有异常啦', e); }
11. 禁止在线上环境开启 debug
禁止在线上环境开启debug,这一点非常重要。
因为一般系统的debug日志会很多,并且各种框架中也大量使用 debug的日志,线上开启debug不久可能会打满磁盘,影响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
12.不要记录了异常,又抛出异常
反例如下:
log.error("IO exception", e); throw new MyException(e);
- 这样实现的话,通常会把栈信息打印两次。这是因为捕获了MyException异常的地方,还会再打印一次。
- 这样的日志记录,或者包装后再抛出去,不要同时使用!否则你的日志看起来会让人很迷惑。
13.避免重复打印日志
避免重复打印日志,酱紫会浪费磁盘空间。如果你已经有一行日志清楚表达了意思,避免再冗余打印,反例如下:
if(user.isVip()){ log.info("该用户是会员,Id:{}",user,getUserId()); //冗余,可以跟前面的日志合并一起 log.info("开始处理会员逻辑,id:{}",user,getUserId()); //会员逻辑 }else{ //非会员逻辑 }
如果你是使用log4j日志框架,务必在log4j.xml
中设置 additivity=false,因为可以避免重复打印日志
<logger name="com.taobao.dubbo.config" additivity="false">
14.日志文件分离
- 我们可以把不同类型的日志分离出去,比如access.log,或者error级别error.log,都可以单独打印到一个文件里面。
- 当然,也可以根据不同的业务模块,打印到不同的日志文件里,这样我们排查问题和做数据统计的时候,都会比较方便啦。
15. 核心功能模块,建议打印较完整的日志
- 我们日常开发中,如果核心或者逻辑复杂的代码,建议添加详细的注释,以及较详细的日志。
- 日志要多详细呢?脑洞一下,如果你的核心程序哪一步出错了,通过日志可以定位到,那就可以啦。
本文来自博客园,作者:极地阳光-ing,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Polar-sunshine/p/16580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