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erooting technique
rerooting 是求解一类与树相关的问题的技巧。这类问题的特征:
- 定义了一个以有根树为自变量的函数 \(f\)。
- 给你一个树 \(T\)。
- 需要求出函数 \(f\) 在以 \(T\) 的每个点为根所得到的有根树上的值。
rerooting 在李煜东的《算法竞赛进阶指南》上名为“二次扫描与换根法”。
记号
\(T_{r,u}\):树 \(T\) 以点 \(r\) 为根的有根树里以点 \(u\) 为根的子树。
\(T_u := T_{u,u}\)。
设 \(g\) 是一个关于有根树的函数。
\(g(r, u):= g(T_{r,u})\)。
\(g(r) := g(r, r)\)。
Rerooting 的代码实现
过程
第一次扫描:通过典型的树上DP算出 \(f(1)\)。
第二次扫描:深度优先遍历 \(T_1\),算出余下 \(n - 1\) 个点的 \(f\) 值。
代码框架
#include <vector>
const int max_n = 100000; // number of vertices of the tree
std::vector<std::vector<int>> g(max_n);// store the tree, vertices are numbered from 0
void build_the_subtree_rooted_at(int u, int p) {
for (int v : g[u]) {
if (v != p) {
build_the_subtree_rooted_at(v, u);
// ...
}
}
}
// reroot the whole tree at u whose parent was p.
void reroot(int u, int p) {
// p lost a son u
// u got a son p
// modify u but DO NOT modify p
// It suffices to calculate what p becomes if it lost the son u,
// you don't have to actually modify p.
}
void dfs(int u, int p) {
// compute f(u)
// other things...
for (int v : g[u]) {
if (v != p) {
reroot(v, u);
dfs(v, u);
}
}
}
int main() {
build_the_subtree_rooted_at(0, -1);
dfs(0, -1);
}
解释
计算 \(f(u)\) 所需要的信息一般有两类,
- 依赖于 \(T\) 和 \(u\) 的全局信息,这类信息一般可以在第一次扫描的过程中计算出来。
- 依赖于 \(T_{u}\) 的信息,把它记作 \(g(u) := g(T_u)\),\(g\) 是一个关于有根树的函数。
reroot(\(u\), \(p\)) 的作用就是计算 \(g(u)\)。计算 \(g(u)\) 所需要的信息可分成五类,
- \(g(1, u)\),在 \(g(u)\) 算出来之后即被 \(g(u)\) 取代。
- 关于 \(T_{1,u}\) 的除了 \(g(1, u)\) 之外的其他信息。
- 关于 \(T\) 的全局信息。
- \(g(p)\)。
- 关于 \(T_{u,p}\) 的信息。
第 1, 2, 3 类信息都是在第一次扫描过程中算出来的,在第二次扫描过程中保持不变。在调用 reroot(\(u\), \(p\)) 之前 \(g(p)\) 已经算出来了,也保持不变。第 5 类信息是在函数 reroot 里由前 4 类信息计算出来的,只在计算 \(g(u)\) 时用到,所以不必保存。总而言之,在 reroot(\(u\), \(p\)) 所作的唯一更改就是用 \(g(u)\) 取代 \(g(1, u)\)。当然也可以不改变 \(g(1, u)\) 而把算出的 \(g(u)\) 另存他处。
Examples
CF1467E. Distinctive Roots in a Tree
提交:116070391
CF1092F. Tree with Maximum Cost
提交:116069700
提交:3100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