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 Layout-EMC-第1节
在PCB设计上压制EMI电磁干扰比设计较好的机壳要便宜得多,且屏蔽方式不一定合算且当系统扩充时不见得合用,所以在PCB Layout设计考虑EMC的问题尤为重要。
1.电阻、电容和电感在高频的表现
(1)电阻器在高频的表现为:电感、电阻串联,且电阻与电容并联。
(2)电容器在高频表现为:电感、电阻、电容串联。
(3)电感器在高频表现为:电感、电容并联。
上述的行为特性一般称为隐藏电路,如果工程师是根据时域的功能特性来选择元件,而忽略在频域里的实际表现,很多时候会因此产生EMI。当了解到这些隐藏电路,再考虑主动元件的切换速度所带来的隐藏电路,就很容易可以设计出一个符合要求的产品。
2.EMC三要素
(1)能量的源头;
(2)被能量干扰的接受者
(3)在源头与接受者间的耦合路径。
要有干扰存在,这三个元素都要存在。如果移掉了其中之一,就没有干扰的问题了,所以我们的工作就是要确定哪一个要素是最容易移除的。一般而言,设计PCB以减低RF能量的源头是最经济有效的方式。
3.PCB的布线层
当设计PCB板时,首先要考虑的是需要多少布线层和平面层。层数的决定在于功能规格、杂讯免疫力、布线网络、阻抗的控制、元器件密度等因素。适当的使用Microstrip及Stripling方式可以在PCB上压制射频辐射。
Microstrip:指PCB的外层trace,经一介电物质邻接一整片平面。Mircrostrip方式在PCB上可对RF进行一定的抑制,同时Microstrip与邻层有较小的耦合和较低的延迟,所以速度较快的clock及逻辑信号线可采用Microstrip方式。Microstrip的缺点是信号还是会辐射RF能量,而增加金属屏蔽可以减弱辐射RF。
Stripline:指介于两个平面层之间的内层trace。Stripline有较好的RF辐射压制,但其运行传输速度较低。两平面间存在电容性耦合,从而降低高速信号的边缘速率,Stripline的电容耦合效应在边缘速率快于1ns的信号之上较为显著。Stripline主要特点是对内部trace的RF能量的完整屏蔽性,其对射频辐射有较佳的抑制能力。
4.Layer层的堆叠分配
(1)两层板
第一种:Ground 走顶层,Power走底层。保持Ground trace(垂直走向)和Power trace(水平走向)为90°角分布,同时以网格状Layout,使形成的每一网格总环路面积小于1.5寸平方,并在Ground与Power交界出处每一个IC放置一个去耦电容。
第二种:Ground 和Power在同一层,此种方式常用于小于10KHz的频率产品设计。将Power trace在同一布线层以幅射状拉线,由电源出至每一个元件,减少所有trace的总长度。将所有Power及Ground trace相邻平行走线,这可使得高频杂讯的环路电流最小,防止高干扰其它电路及控制信号。信号走线流向应与Ground路径并行,保证信号与Ground回路完整。
(2)四层板
将最高clock布线于相邻Ground plane且不相邻Power plane,可得最佳EMC效果。此为在PCB上MEI抑制的基础概念。Power及Ground plane的分布阻抗应尽可能降低。不易保持高信号阻抗和低电源阻抗
(3)六层板
第一种:适用于低速设计,高信号阻抗和电源阻抗较差。(4个布线层)。
第二种:此方式Ground和Power平面间有较好的耦合,故电源阻抗较低,关键信号布局在Signal2层(4个布线层)。
第三种:此方式为最佳EMC堆叠方式,所有信号层都有较好的磁通抵消以及有较低的电源平面阻抗(3个布线层)。低速信号布局在Signal2和Signal3层,高速信号布局在Signal1层。
(4)八层板
第一种:因在电源及接地平面有较差的磁通抵消,此方式为较差的堆叠方式(6个布线层)。signal1与signal2、signal3与signal4、signal5与signal6为相邻布线层,故需要上下层要垂直布线。高速信号布局在Signal2和Signal3。
第二种:对RF电流有较好的磁通量抵消,此方式为最佳EMC的堆叠方式(4个布线层)。关键信号和低速信号布局在Signal2和Signal3层,高速信号布局在Signal1和Signal4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