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高并发教程:高并发IO的底层原理

Java高并发教程:高并发IO的底层原理

IO读写的基础原理

  程序进行IO读写依赖于操作系统底层的IO读写,主要为read、write两大系统调用。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中,IO读写的系统调用的名称可能不完全一样,但是基本功能是一样的。

  首先我们必须要明白的的是,read系统调用,并不是直接从物理设备把数据读取到内存中;write系统调用,也不是直接把数据写入到物理设备。上层应用无论时调用操作系统的read,还是write都会涉及缓存区。即,调用read,是把数据从内核缓存区复制到进程缓存区,wirte是把数据从进程缓存区复制到内核缓存区。

  所以,程序的IO操作实际上是缓存的复制,并不是实际物理设备的读写,这项底层的读写交换,是由操作系统内核(Kernel)来完成的。

操作系统基础知识:

1.操作系统与外部设备之间:主要通过中断机制来实现。

2.操作系统与上层应用程序:主要通过异常与系统调用两个机制来实现。

内核缓存区与进程缓存区

  缓存的目的是减少频繁地与设备之间的物理交换,因为外部设备的直接读写,都需要操作系统中断,而中断耗时耗力,所以缓存很有必要

  • 在Linux系统中,操作系统内核只有一个内核缓冲区
  • 每个用户程序(进程),有自己独立的缓存区,叫做进程缓存区

  用户程序的IO读写程序,在大多数情况下,并没有进行实际的IO操作,而是在进程缓冲区和内核缓冲区之间直接进行数据的交换。

系统调用read&write的流程

  到这里,还是需要举个例子:

  

  比如在Java服务器端,完成一次socket请求和响应,完整的流程如下:·

  1. 客户端请求:Linux通过网卡读取客户端的请求数据,将数据读取到内核缓冲区。·
  2. 获取请求数据:Java服务器通过read系统调用,从Linux内核缓冲区读取数据,再送入Java进程缓冲区。·
  3. 服务器端业务处理:Java服务器在自己的用户空间中处理客户端的请求。
  4. 服务器端返回数据:Java服务器完成处理后,构建好的响应数据,将这些数据从用户缓冲区写入内核缓冲区。这里用到的是write系统调用。·
  5. 发送给客户端:Linux内核通过网络IO,将内核缓冲区中的数据写入网卡,网卡通过底层的通信协议,会将数据发送给目标客户端。

 

四种主要的IO模型

1.同步阻塞IO(Blocking IO)

  阻塞IO指的是需要内核IO操作彻底完成后,才返回到用户空间执行用户的操作。同步IO指的是用户空间的线程是主动发起IO请求的一方,内核空间是被动接收方。

  

  总之,阻塞IO的特点是:在内核进行IO执行的两个阶段,用户线程都被阻塞了。

  阻塞IO的优点是:应用的程序开发非常简单;在阻塞等待数据期间,用户线程挂起。在阻塞期间,用户线程基本不会占用CPU资源。

  阻塞IO的缺点是:一般情况下,会为每个连接配备一个独立的线程;反过来说,就是一个线程维护一个连接的IO操作。在并发量小的情况下,这样做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当在高并发的应用场景下,需要大量的线程来维护大量的网络连接,内存、线程切换开销会非常巨大。因此,基本上阻塞IO模型在高并发应用场景下是不可用的。

2.同步非阻塞IO(Non-blocking IO)

  非阻塞IO,指的是用户空间的程序不需要等待内核IO操作彻底完成,可以立即返回用户空间执行用户的操作,即处于非阻塞的状态,与此同时内核会立即返回给用户一个状态值。

  简单来说:阻塞是指用户空间(调用线程)一直在等待,而不能干别的事情非阻塞是指用户空间(调用线程)拿到内核返回的状态值就返回自己的空间,IO操作可以干就干,不可以干,就去干别的事情。

  

  在NIO模型中,应用程序一旦开始IO系统调用,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 在内核缓冲区中没有数据的情况下,系统调用会立即返回,返回一个调用失败的信息。
  • 在内核缓冲区中有数据的情况下,是阻塞的,直到数据从内核缓冲复制到用户进程缓冲。复制完成后,系统调用返回成功,应用进程开始处理用户空间的缓存数据。

  同步非阻塞IO的特点:应用程序的线程需要不断地进行IO系统调用,轮询数据是否已经准备好,如果没有准备好,就继续轮询,直到完成IO系统调用为止。

  同步非阻塞IO的优点:每次发起的IO系统调用,在内核等待数据过程中可以立即返回。用户线程不会阻塞,实时性较好。

  同步非阻塞IO的缺点:不断地轮询内核,这将占用大量的CPU时间,效率低下

  总体来说,在高并发应用场景下,同步非阻塞IO也是不可用的。一般Web服务器不使用这种IO模型。这种IO模型一般很少直接使用,而是在其他IO模型中使用非阻塞IO这一特性。在Java的实际开发中,也不会涉及这种IO模型。

注意:这里所说的NIO(同步非阻塞IO)模型,并非Java的NIO(New IO)库。

3.IO多路复用(IO Multiplexing)

  IO多路复用可以解决非阻塞IO模型中存在的轮询等待问题。在IO多路复用模型中,引入一种新的系统调用(Linux中,为select/epoll),查询IO的就绪状态。通过该调用,一个进程可以监视多个文件描述符,一旦某个描述符就绪(一般是内核缓存区可读/可写),内核就能够将就绪的装填返回给应用程序。随后,应用程序根据就绪的状态,进行相应IO系统调用。

  在IO多路复用模型中通过select/epoll系统调用,单个应用程序的线程,可以不断地轮询成百上千的socket连接,当某个或者某些socket网络连接有IO就绪的状态,就返回对应的可以执行的读写操作

  

  •  选择器注册。在这种模式中,首先,将需要read操作的目标socket网络连接,提前注册到select/epoll选择器中,Java中对应的选择器类是Selector类。然后,才可以开启整个IO多路复用模型的轮询流程。
  • 就绪状态的轮询。通过选择器的查询方法,查询注册过的所有socket连接的就绪状态。通过查询的系统调用,内核会返回一个就绪的socket列表。当任何一个注册过的socket中的数据准备好了,内核缓冲区有数据(就绪)了,内核就将该socket加入到就绪的列表中。
  • 用户线程获得了就绪状态的列表后,根据其中的socket连接,发起read系统调用,用户线程阻塞。内核开始复制数据,将数据从内核缓冲区复制到用户缓冲区。
  • 复制完成后,内核返回结果,用户线程才会解除阻塞的状态,用户线程读取到了数据,继续执行。

注意:当用户进程调用了select查询方法,那么整个线程会被阻塞掉。

  IO多路复用模型的IO涉及两种系统调用(System Call),另一种是select/epoll(就绪查询),一种是IO操作。IO多路复用模型建立在操作系统的基础设施之上,即操作系统的内核必须能够提供多路分离的系统调用select/epoll。

  IO多路复用模型的优点:与一个线程维护一个连接的阻塞IO模式相比,使用select/epoll的最大优势在于,一个选择器查询线程可以同时处理成千上万个连接(Connection)。系统不必创建大量的线程,也不必维护这些线程,从而大大减小了系统的开销Java语言的NIO(New IO)技术,使用的就是IO多路复用模型。在Linux系统上,使用的是epoll系统调用。

  IO多路复用模型的缺点:本质上,select/epoll系统调用是阻塞式的,属于同步IO。都需要在读写事件就绪后,由系统调用本身负责进行读写,也就是说这个读写过程是阻塞的。

4.异步IO(Asynchronous IO)

  异步IO模型,简称AIO,用户线程通过系统调用,先向内核注册某个IO操作。内核在整个IO操作完成后,通知用户程序,用户执行后续的业务操作。

  异步IO模型的流程,如下:

  

  • 当用户线程发起了read系统调用,立刻就可以开始做其他事情,用户线程不阻塞。
  • 内核开始IO的第一阶段:准备数据。等到数据准备好了,内核就会将数据从内核缓存区复制到用户缓存区
  • 内核会给用户线程发送一个信号,或者回调用户线程注册的回调接口,告诉用户线程read操作完成了。
  • 用户线程读取用户缓存区的数据,完成后续的业务操作。

  理论上来说,异步IO是真正的异步输入输出,它的吞吐量高于IO多路复用模型的吞吐量。但是它依赖操作系统的实现,比如Linux的异步IO模型目前并不完善,在性能上没有优势。所以,大名鼎鼎的Netty框架,使用的就是IO多路复用模型,而不是异步IO模型。

参考资料

  • 《Netty、Redis、Zookeeper高并发实战》

 

posted @ 2020-06-03 23:29  子烁爱学习  阅读(160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