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热力学(9)——大气稳定度
本篇文章源自我在 2021 年暑假自学大气物理相关知识时手写的笔记,现转化为电子版本以作存档。相较于手写笔记,电子版的部分内容有补充和修改。笔记内容大部分为公式的推导过程。
9.1 大气稳定度的概念
许多天气现象的发生,都和大气稳定度有密切关系。大气稳定度是指气块受任意方向扰动后,返回或远离原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它表示在大气层中的个别空气块是否安于原在的层次,是否易于发生垂直运动,即是否易于发生对流。
假如有一团空气受到对流冲击力的作用,产生了向上或向下的运动,那么就可能出现三种情况:
- 如果气团受力移动后,逐渐减速,并有返回原来高度的趋势,这时的气层,对于该空气团而言是稳定的;
- 如果气团一离开原位就逐渐加速运动,并有远离起始高度的趋势,这时的气层,对于该空气团而言是不稳定的;
- 如果气团被推到某一高度后,既不加速也不减速,这时的气层,对于该空气团而言是中性气层。
9.2 大气稳定度的基本公式
一般情况下,单位质量(1kg)的气块运动在垂直方向上受到气压梯度力和重力的合力作用,垂直运动方程可写为:
式中,\(w\) 为垂直运动速度,\(\frac{\mathrm{d} w}{\mathrm{d} t}\) 为垂直运动的加速度,\(\rho\) 为气块密度。假设环境空气密度为 \(\rho_e\),压强为 \(p_e\),则气块满足静力平衡:
把上式代入到第一个式子中,得:
空气密度与温度高低以及所含水汽有关,因此常用气块内外虚温差来讨论大气稳定度。根据准静力条件和状态方程 \(p = \rho RT\),可得以下关系:
上式中,\(T_v\) 和 \(T_{ve}\) 分别为气块和同高度环境大气的虚温,代入第三个式子得:
假设 \(T_v - T_{ve} \approx T - T_e\) 且 \(T_{ve} \approx T_e\),则上式可变为:
上式即为判别大气稳定度的基本公式,容易得知:
- 当空气块温度比周围空气温度高,即 \(T > T_e\) 时,则它将受到一向上加速度而上升;
- 当 \(T < T_e\) 时,将受到向下的加速度;
- 当 \(T = T_e\) 时,垂直运动将不会发展。
9.3 使用温度递减率作为稳定度判据
使用温度来判定大气稳定度不太方便,我们通常用周围空气的温度直减率(\(\gamma\))与上升空气块的干绝热直减率(\(\gamma_d\))或湿绝热直减率(\(\gamma_m\))的对比来判断。
令某气块 \(i\) 的温度直减率为 \(\gamma_i\),周围环境的温度直减率为 \(\gamma\),当气块从平衡位置作一段垂直位移 \(\mathrm{d} z\) 后,其温度变成:
气块所在高度的环境大气温度为:
其中 \(T_0\) 是平衡位置的大气温度。由此可得气块与环境大气温度之差为:
将上式代入到判别大气稳定度的基本公式中可得:
对上式可作如下讨论:
- 若 \(\gamma > \gamma_i\):无论气块向上运动(\(\mathrm{d} z > 0\))还是向下运动(\(\mathrm{d} z < 0\)),气块的加速度 \(\frac{\mathrm{d} w}{\mathrm{d} t}\) 总是和 \(\mathrm{d} z\) 的符号一致,有加速离开原平衡位置的倾向。具有这种减温率 \(\gamma\) 的大气层结是不稳定层结,或称具有负静力稳定度。
- 若 \(\gamma = \gamma_i\):垂直运动既不发展又不衰减,大气层结是中性的,或称为零稳定。
- 若 \(\gamma < \gamma_i\):无论气块向上运动(\(\mathrm{d} z > 0\))还是向下运动(\(\mathrm{d} z < 0\)),气块的加速度 \(\frac{\mathrm{d} w}{\mathrm{d} t}\) 总是和 \(\mathrm{d} z\) 的符号相反,垂直运动受到抑制而削弱。具有这种减温率 \(\gamma\) 的大气层结是稳定层结,或称具有正静力稳定度。
对于气块的温度直减率 \(\gamma_i\),需要分为干绝热过程和湿绝热过程两种情况讨论。
9.3.1 干绝热过程的稳定度判据
当气块未饱和时,\(\gamma_i = \gamma_d\),此时有如下三种情况:
- 若 \(\gamma > \gamma_d\):不稳定层结,或具有负静力稳定度。
- 若 \(\gamma = \gamma_d\):中性层结,或具有零稳定度。
- 若 \(\gamma < \gamma_d\):稳定层结,或具有正静力稳定度。
为了更好理解上述判定方法,我们举个例子:设有 A、B、C 三团空气,均未饱和,其位置都在离地 200m 的高度上,在作升降运动时其温度均按干绝热直减率 \(\gamma_d\) 变化,即 1℃/100m。而周围空气的温度直减率 \(\gamma\) 分别为 0.8℃/100m、1℃/100m 和 1.2℃/100m,则可以有三种不同的稳定度(如下图所示):
- 对于气块 A(上图左列),它受到外力作用后:
- 如果上升到 300m 高度,其本身温度(11℃)低于周围大气温度(11.2℃),它向上的速度就要减小,并有返回原来高度的趋势;
- 如果下降到 100m 高度,其本身温度(13℃)高于周围大气温度(12.8℃),它向下的速度就要减小,也有返回原来高度的趋势;
- 因此,当 \(\gamma < \gamma_d\) 时,大气处于稳定状态。
- 对于气块 B(上图中列),它受到外力作用后:不管上升或下降,其本身温度均与周围空气温度相等,它的加速度等于零。因此,当 \(\gamma = \gamma_d\) 时,大气处于中性平衡状态。
- 对于气块 C(上图右列),它受到外力作用后:
- 如果上升到 300m 高度,其本身温度(11℃)高于周围大气温度(10.8℃),则要加速上升;
- 如果下降到 100m 高度,其本身温度(13℃)低于周围大气温度(13.2℃),则要加速下降;
- 因此,当 \(\gamma > \gamma_d\) 时,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
如果把以上三个例子画在 T-lnP 图上,则可得到以下图:
图中,\(T_i\) 为气团温度(倾斜虚线),\(T\) 为周围大气温度(倾斜实线)。左列为气团 A 的情况(\(\gamma < \gamma_d\)),中列为气团 B 的情况(\(\gamma = \gamma_d\)),右列为气团 C 的情况(\(\gamma > \gamma_d\))。
上图中倾斜的实线即为层结曲线,根据探空资料点绘出来的大气中实际温度垂直分布情况的曲线,称为温度层结曲线,简称层结曲线,有时又称环境曲线。上图中倾斜的虚线即为状态曲线,表示空气块绝热上升时温度变化的曲线,叫做状态曲线。
需要注意的是,状态曲线一定是分成两段的:未饱和的湿气块上升时,到凝结高度以前其温度变化可用干绝热线表示(如下图 AB 段);达到凝结高度后继续上升时,其温度变化可用湿绝热线表示(如下图 BC 段)。如果地面气温与露点差越小,上升气块的状态曲线就越早地从干绝热线转为湿绝热线。
下图是层结曲线和状态曲线在探空测量得到的 T-lnP 图上的位置,左边的灰色实线为状态曲线,右边的黑色实线为层结曲线,这两条线靠得相当接近。可以看到,状态曲线在高度为 800hPa 左右的位置来了一个“大拐弯”,可以断定此处即为气块的凝结高度。
最左侧的黑色实线是露点温度曲线,露点温度是当前气压、当前湿度所要达到饱和的最低温度。
9.3.2 湿绝热过程的稳定度判据
当气块饱和时,气块按假绝热过程变化,\(\gamma_i = \gamma_m\),此时也有如下三种情况:
- 若 \(\gamma > \gamma_m\):不稳定层结,或具有负静力稳定度。
- 若 \(\gamma = \gamma_m\):中性层结,或具有零稳定度。
- 若 \(\gamma < \gamma_m\):稳定层结,或具有正静力稳定度。
9.3.3 稳定度判据的归纳
注意到 \(\gamma_m < \gamma_d\),结合上述两种情况的讨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若 \(\gamma > \gamma_d\):绝对不稳定,在 T-lnP 图上表现为层结曲线在干绝热线的左边。
- 若 \(\gamma_m < \gamma < \gamma_d\):条件性不稳定,在 T-lnP 图上表现为层结曲线在干、湿绝热线的中间,所以又可分两种情况:
- 若气块是饱和的:不稳定。
- 若气块是未饱和的:稳定。
- 若 \(\gamma < \gamma_m\):绝对稳定,在 T-lnP 图上表现为层结曲线在湿绝热线的右边。
“绝对”一词的含义是,该判据对饱和气块和未饱和气块都适用。实际上,除了近地面的气层可能达到超绝热(\(\gamma > \gamma_d\))的情况外,绝对不稳定的情况是很少见的。处于条件性稳定的大气,如果存在局部的对流活动或动力因子的强烈抬升作用,使得空气上升到凝结高度以上,那么条件性不稳定可能发展为不稳定,进而造成局地性雷雨天气。
另外,如果 \(\gamma\) 很小,甚至等于零(等温)或小于零(逆温),会对对流的发展造成障碍。所以习惯上常将逆温、等温以及 \(\gamma\) 很小的气层称为阻挡层。
9.4 使用位温和相当位温作为稳定度判据
由于在绝热过程中,气块的位温(或相当位温)为常值,因此也可利用层结的位温随高度分布 \(\frac{\partial \theta}{\partial z}\) 来作为稳定度的判据。本节是本篇文章的补充内容,可选读。
9.4.1 干绝热过程的稳定度判据
先写出位温的表达式:
对两边取对数:
对上式取对高度 \(z\) 的偏导:
由静力学方程 \(\frac{\partial p}{\partial z} = -g \rho\) 可得:
由气体状态方程 \(p = \rho RT\) 可得:
注意大气温度直减率 \(\gamma = -\frac{\partial T}{\partial z}\) 和干绝热直减率 \(\gamma_d = \frac{g}{C_{p,m}}\),上式可写为:
即:
于是:
- 当 \(\frac{\partial \theta}{\partial z} > 0\),即 \(\gamma < \gamma_d\) 时,气层稳定,在 T-lnP 图上表现为层结曲线在干绝热线的右边;
- 当 \(\frac{\partial \theta}{\partial z} < 0\),即 \(\gamma > \gamma_d\) 时,气层不稳定,在 T-lnP 图上表现为层结曲线在干绝热线的左边;
- 当 \(\frac{\partial \theta}{\partial z} = 0\),即 \(\gamma = \gamma_d\) 时,气层中性。
9.4.2 湿绝热过程的稳定度判据
先写出假相当位温的定义式:
对上式取对数:
对上式取对高度 \(z\) 的偏导:
由湿绝热直减率 \(\gamma_m = \gamma_d + \frac{L}{C_{p, m}} \frac{\mathrm{d} q_s}{\mathrm{d}z}\) 和 \(\frac{\partial \theta}{\partial z} = -\frac{\theta}{T} ( \gamma - \gamma_d )\),可将上式写为:
即:
于是:
- 当 \(\frac{\partial \theta_{se}}{\partial z} > 0\),即 \(\gamma < \gamma_m\) 时,气层稳定,在 T-lnP 图上表现为层结曲线在湿绝热线的右边;
- 当 \(\frac{\partial \theta_{se}}{\partial z} < 0\),即 \(\gamma > \gamma_m\) 时,气层不稳定,在 T-lnP 图上表现为层结曲线在湿绝热线的左边;
- 当 \(\frac{\partial \theta_{se}}{\partial z} = 0\),即 \(\gamma = \gamma_m\) 时,气层中性。
9.4.3 稳定度判据的归纳
结合上述两种情况的讨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当 \(\frac{\partial \theta_{se}}{\partial z} > 0\) 时,为绝对稳定气层,在 T-lnP 图上表现为层结曲线在湿绝热线的右边;
- 当 \(\frac{\partial \theta}{\partial z} < 0\) 时,为绝对不稳定气层,在 T-lnP 图上表现为层结曲线在干绝热线的左边;
- 当 \(\frac{\partial \theta_{se}}{\partial z} < 0\) 及 \(\frac{\partial \theta}{\partial z} > 0\) 时,为条件不稳定气层。